毕远佞: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大生产运动中所孕育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人民和军队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集中体现,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南泥湾精神的形成
伟大的时代铸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时代。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中,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培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
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推动形成了南泥湾精神。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对我们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和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边区。敌人的军事包围和封锁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给根据地造成极大困难。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能否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成为关乎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为此,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发出“自力更生”的号召,领导边区军民团结一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的军垦屯田铸就了南泥湾精神。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当时是一片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当年的歌谣这样描述:“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滩。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1941年3月,三五九旅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口号的鼓舞下,浩浩荡荡开赴南泥湾垦荒屯田。经过三年奋战,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三五九旅指战员们是南泥湾的开发者、建设者,他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不仅创造了丰硕的物质成果,而且孕育、铸就了光照千秋的南泥湾精神。
党的领袖指引和培育了南泥湾精神。南泥湾精神是在毛泽东、朱德的培育倡导下形成的。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吹响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号角。朱德多次亲赴南泥湾考察调研,认为南泥湾是延安南大门,在这里屯兵有战略价值,而且南泥湾土、肥、水均有,适合开荒种地,建议调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并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中共中央西北局赞扬三五九旅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是“发展经济的前锋”。
南泥湾精神的科学内涵
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其核心和特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要内容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艰苦斗争、夺取胜利。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自力更生的生动写照。自力更生重在“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凸显了自信、自立、自强的气概,展现了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创造能力。
听党指挥、勇当先锋。1937年8月,红六军团等合编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随后三五九旅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奉命回师陕甘宁边区,担负河防任务。在形势变化、任务转换后,三五九旅指战员们始终听党指挥、英勇善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一切为了抗战、一切为了前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大生产运动之中,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
自己动手、战胜困难。初入南泥湾,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缺乏生产工具。他们披荆斩棘,打窑洞、建平房,挖野菜、打野味,跋山涉水背粮运盐,开炉炼铁自制工具,依靠自己的双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解决吃、住、穿、行、用等基本生存问题,1943年就做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分钱”,达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
践行宗旨、服务人民。三五九旅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不与民争地,根据1945年1月8日《解放日报》报道,三五九旅四年来在南泥湾耕种了三十五万四千多亩土地,收了三万七千余石粮食。除全部自给外,还向政府缴纳公粮一万石,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缴公粮的人间奇迹。传唱至今的《南泥湾》,就是人民对大生产运动、对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对党和人民军队发自内心的称赞和颂扬。
艰苦斗争、夺取胜利。艰苦斗争、夺取胜利,是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艰苦奋斗重在“奋斗”,艰苦奋斗不仅是工作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艰苦斗争、夺取胜利彰显了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意志品格,体现了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开拓向上的精神风貌。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三五九旅发出“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战线之外”的号召,所有机关人员全都编入生产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女战士、家属也毫不示弱。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等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场面如火如荼,涌现出大批劳动英雄。为做好节粮工作,战士们由吃小米饭改为吃“豆杂杂”“饸饹饭”“和合饭”,每连一个月可节约粮食一千余斤。这些经验在边区得到广泛推广,使艰苦朴素、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在延安成为一种风尚。
同甘共苦、共克时艰。开荒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头道关。三五九旅在开荒生产中的口号为:“干部以身作则,不是指手画脚,而是动手动脚。”旅长王震带头参加开荒,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挤出时间参加劳动,就连下部队检查工作,也总是一把镢头一身泥。七一八团政委左齐在抗日前线失去了右臂,不能参加开荒,有空就帮炊事员烧水做饭,还经常挑着担子到山上给战士们送水。模范的党员干部带出一大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断推向高潮。
开拓创新、敢为人先。陕甘宁边区率先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党的历史上的一大创举。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探索。一是组织形式创新,成立官兵自愿入股的“军人合作社”,由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统一分红。二是经营方式创新,建起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等较完备的劳动经营体系,满足了军民消费需求,为发展边区经济探索了新路径。三是领导方法创新,重视精神引导,开展劳动竞赛,用劳动产品进行物质奖励。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泥湾精神铸造了新型党政军民关系,成为鼓舞抗日军民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
弘扬南泥湾精神是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永葆生机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奋进新征程,全党只有牢记“三个务必”,传承好发扬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弘扬南泥湾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三五九旅以南泥湾精神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鼓舞几代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奋进新征程,为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既以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同时要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赋予南泥湾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弘扬南泥湾精神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迫切需要。团结就是力量,奋斗才能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延安时期,党牢记根本宗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奋进新征程,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2023年第3期《党建》杂志
发布时间:2023-03-10 10:38: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