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郗戈 舒雅婷: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9-09 10:47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郗戈 舒雅婷: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郗戈 舒雅婷: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准、实质内容、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亟须深入研究阐释。lZ0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lZ0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及其重要载体即大学建设的根本标准问题。首先应当从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文明进步普遍规律与国家发展特殊道路的统一性的高度来理解二者关系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规律虽然具有普遍性,但实现普遍规律的方式和道路却是多元的,进步的普遍规律与发展的特殊道路具有历史的、辩证的统一性。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些各不相同的条件构成了实现普遍规律的中介环节,特殊发展道路就是普遍规律与各个国家具体条件相结合之后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开辟出的一条既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的途径,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中国道路蕴含着人类文明进步普遍规律与国家发展特殊道路的内在结合与相互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就决定着我国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lZ0品论天涯网

  进而,二者关系问题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普遍标准与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自主标准的统一性问题。世界上每一所大学都各具特色,但世界一流大学所承担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所承载的人类共同价值、所具有的普遍文明标准都是立德树人,为人类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僭越特殊性而独立化的普遍性只能是“超验普遍性”或“伪普遍性”。可见,任何具有人类共识意义上的世界普遍标准,都需要通过结合本国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够现实地呈现出来。而中国特色大学建设的自主标准就是在认真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普遍标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内化借鉴与创造性转化,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大学建设实际,根据时代要求和国家需求而提炼、制定出来的。因此,中国特色的大学建设自主标准既要内在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标准的一般特征,又有更为丰富的中国特色的特定内容,二者有机统一,共同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路径遵循与目标指引。lZ0品论天涯网

  说到底,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统一性,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由此可见,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这就意味着,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通过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来促进中国大学的发展与繁荣。其次要结合我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沃土,增强文化自信,去赢得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大学建设还要具备对标世界一流的全球视野,付诸追求世界一流的具体行动,达到以中国特色来表征世界一流、以中国道路实现文明进步的目标。因此,坚持大学建设的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的内在统一性,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lZ0品论天涯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lZ0品论天涯网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容问题。合理把握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回答好时代之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这一论述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与时俱进、敢当大任的更高要求。面对两个大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不仅要立足中国国情,着眼国家重大需求,积极解决和回答好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问题;而且还要面向世界,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趋势,回答好关于世界局势变化、人类发展方向的时代之问,为推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支撑,不断提升世界影响力和话语权。lZ0品论天涯网

  其次,坚持“两个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也明确提出,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由此可见,应当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两个结合”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与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遵循。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作用的基础上,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律、现实路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索和理论创新。lZ0品论天涯网

  最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质内容。回答好时代之题的关键任务与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遵循,都要求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一重要论述将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放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位置,突出强调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任务的关键性与紧迫性。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否能形成自身的实质内涵和自主优势,更关系到其内生动力和长远发展。可以说,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不只要看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些“外显形式”,更要看有没有自主性和原创性的知识体系这一“实质内核”。因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此外,也应当以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统领,来构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将“外显形式”与“实质内核”统一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的全过程与全领域。lZ0品论天涯网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lZ0品论天涯网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现路径问题。把握好这一问题,首先应当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这一论述全面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责任的多重性以及使命的崇高性,不仅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明确了新时代的更高目标和根本遵循,也指明了未来的前进方向。lZ0品论天涯网

  其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志成为大先生,将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见,应当着眼于主客观两方面推动教师自我提升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联动,不断激励更多优秀教师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lZ0品论天涯网

更进一步看,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内在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这一论述充分表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既是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刻体现了哲学社会科学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可见,要真正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落脚点还是在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统一、协同共进,在于中国大学自身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可持续发展。lZ0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保罗lZ0品论天涯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8日 lZ0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9-09 10:47: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