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中有大量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强调了教育的主要任务、教育的方法要求以及教育的本质规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基于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征,指出了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教育新形态。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教育”的呢?
首先,从社会化大生产对培养劳动力的要求上指出教育要承担三个主要任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这一论断指出了教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即从无产阶级的使命来说就是通过无产阶级教育把劳动者培养成为“新生的人”。这种新一代生产者,一方面,经过全面系统的社会教育摆脱了旧式分工带来的局限,同时经过生产过程的实践锻炼掌握社会生产方式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提到要通过基于唯物史观的无产阶级教育,引导无产阶级从未来社会生产的本质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的劳动需求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变革发展趋势中认识到新一代劳动者的历史使命,正如恩格斯在《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中指出,大学生要想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不仅要使自己成长为脑力劳动的无产阶级,还要同体力劳动的无产阶级紧密结合,从而“掌管全部社会生产”。教育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即强调无产阶级教育要克服“把人训练成机器”的旧式教育,激发人的天赋和才能,引导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真正热爱什么劳动,选择自己想要获得的劳动技能和技巧,从而在自由自觉的劳动中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教育的第三个任务就是“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即强调通过无产阶级教育把无产阶级培养成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能够引领人民群众实现“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和“人的高度的革命”的统一,既把无产阶级培养成具有实践本领的劳动者,又使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觉悟、坚强的斗争精神。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
其次,从实践的对象性关系活动出发探讨了教育三重维度的方法要求。第一重维度体现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方面。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在马克思看来,教育作为实践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教育者本人首先受教育是教育他人的首要前提,教育者要传授给受教育者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教育者自身应该先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学识和实践本领。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写道:“党的政论家还需要具有更多的智慧、更明确的思想、更好的风格和更丰富的知识。”可以说,党的政论家作为教育者,承担着用科学真理武装和教育人民、唤醒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和革命意识的使命任务,所以对于像党的政论家一样的教育者而言,他必须不断接受教育,不断“提高到能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的思想觉悟并对其笃行不怠。第二重维度体现在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提升,即注重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恩格斯在《流亡者文献》中提出,无产阶级教育就是帮助无产阶级“兢兢业业地致力于自我提高和自我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把“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当作教条,而是作为观察和改造世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做到“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第三重维度就是强调共产党要发挥对工人教育的领导地位。这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这个论断中体现出来,这一论断揭示了共产党教育工人的时间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由于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同无产阶级不同的特殊利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教育的无产阶级性质,决定了二者目标的一致性,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品格深入工人的心坎,就是让共产主义的信仰响彻全世界,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最后,从教育活动的历史性考察指出了无产阶级教育的政治品格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本质。恩格斯在深入考察了英国无产阶级的受教育情况基础上,提出“纯粹无产阶级的教育”的政治品格就是要使教育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帮助无产阶级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科学。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再次强调,“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教育必然会以大公无私的科学态度帮助人类找到“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锁钥”。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中写道:“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在这个指示中,马克思关注到无产阶级教育与人类未来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把教育中“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论》中再次申明这一观点,并认识到只有无产阶级教育才会把提高社会生产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起来,无产阶级教育的本质就在于要从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提高无产阶级的劳动技能,同时使无产阶级成长为具有科学理论知识、健康身体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劳动实践本领的共产主义劳动者,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新时代中国教育从哪里出发、走向哪里去的科学回答,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无产阶级教育观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为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4年10月21日
网络编辑:慧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