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S_Editor P{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D{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TH{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UL{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LI{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TRS_Editor A{margin-top:5px;margin-bottom: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pt;}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物具有特殊的运行逻辑,正逐步发展成为理解人类需求并参与活动的“同事”。技术引起国际体系中的主体、结构、机制和制度等发生变化,甚至国际关系理论也将面临考验,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特殊性。
一、研究进展与问题的提出
当前人工智能对国际关系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全球经济治理秩序“中心—外围”格局失衡加剧;全球价值链出现聚集收敛效应;与各行业结合丰富了产品的种类和样式,催生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第二,人工智能对国际权力分配的影响。人工智能介入知识、生产、安全、金融等结构使权力发生流动和聚集;从内容和主体上改变了权力分配范畴。第三,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既有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现实威胁,也有国家对国际制度的认同度下降以及人的异化风险。第四,人工智能在全球治理的应用。既提升了各领域全球治理的效能,也增加了治理的复杂性。本文从体系单位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国家间关系的作用路径,试图探寻以下问题的答案:在人工智能超越了科技竞争跃升为全领域的发展博弈时代,国家行为体在权力竞争、制度合作、安全文化互动等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人工智能在发展、治理、国家安全三个方面给体系单位带来哪些冲击?未来体系单位互动如何选择,以推动人工智能向增益人类福祉方向发展?
二、权力·制度·文化:人工智能对体系单位互动的影响
力量对比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制度是稳定国际秩序的保证、文化是数字时代国家相互影响的重要路径,人工智能对这三个方面的国家行为选择均产生影响。
(一)权力竞争加剧
大国权力博弈形式趋向数字化、结构化、扁平化。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增加了国家行为体之间权力博弈复杂性,也使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权力分配发生变化。
第一,权力竞争现代性更强。传统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之争进入更加数字化、科技化模式,而人工智能激发的数据、算法、算力、芯片等新要素凸显权力竞争现代性特点。
第二,权力博弈复杂性更高。人工智能通过减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和信息传递的时效影响,增加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但算法欺骗、数据攻击、虚假信息会造成决策者的错误选择,且由于决策产生的速度加快导致误判矫正成本增加。
第三,权力分配主体更多元。非国家行为体在技术研发、资本运用和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方面优势增加了其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瓦解了传统政治权力中心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二)国际制度稳定性下降
当前各个国家对人工智能既存在利益分歧也存在治理模式的对立陈述,议题复杂性较高导致国际制度间竞争激烈。此外,人工智能介入其他全球治理领域,行为体的行动解释力下降,造成互信程度下降,反噬国家间关系,影响其他领域的国际制度稳定性。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方面:其一,归责问题尚无标准答案。法律归责若不能达成共识则无法保证权力分配的公平公正性,难以推动后续进程。其二,大国竞争阻碍合作。崛起国家团体的去等级化需求与霸权国家营造“小圈子”的排他性张力冲击了全球治理合力。其三,国际体系层面制度竞争。对新兴科技规则制定话语权的追求引发了制度现实主义与现实制度主义的博弈。
(三)安全文化分歧扩大
中、美、欧出台的有关人工智能发展原则和治理目标文件反映了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人工智能治理价值观不一致,这也正是国家安全文化分歧加剧的表现。作为“主体间共识”新变量,人工智能对国家间文化互动产生两种影响:一方面,国家间对彼此发展目标缺少共识,将扩大国家间战略分歧。极端竞争可能带来人的异化风险,最终改变人类整体生存的时代特点而影响国家间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间在使用边界上的互动影响国际秩序的变革进程。如意识形态攻击严重威胁技术后发国家的政治生态稳定,最终从双边或多边的国家间关系上影响国际秩序变革的速度与强度。
三、发展·治理·安全:人工智能对体系单位的冲击
人工智能为国家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全球治理带来新方法、缩短文化互动距离,但由于国家间发展差距加大、国际制度竞争、国家间安全文化分歧导致权力竞逐加剧、全球性问题增加、国家安全威胁增多。人工智能在发展、治理和安全方面对体系单位产生了双重效应。
(一)全球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的前沿产物,促进国际经济结构重塑。一方面赋能传统行业,实现社会生产力整体跃升;另一方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但人工智能也给各国特别是技术后发国家带来挑战。首先,互联网巨擘具有掌握数据资本的能力优势,小型企业面临被收购的风险。其次,人工智能代替人力劳动,可能造成大规模结构性失业。最后,资本巨头与被取代人群贫富差距加大,“社会排斥”现象将更加明显。无人生产模式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优势,制造业回流、国际产业链不再转移,资本难以进入发展中国家,后发国家逐渐沦为人工智能“数字原料”输出国。
(二)全球治理的“双刃剑”
人工智能丰富了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治理思路。助力全球治理的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国家间关系的新问题。首先,人工智能正处于发展阶段,技术漏洞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其次,人工智能的出现使生物信息数字化而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公民和国家的数据是数字时代的命脉,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将对整个国家造成致命打击。最后,恐怖组织、犯罪集团缺少约束,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优势、缺乏责任感和底线使其滥用技术,增加了全球犯罪治理和反恐行动的难度。
(三)国家安全的保护与风险
随着社会生活的网络化、数据化和智能化转变,体系单位间微观互动将产生更多数据样本。国家行为体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与国家安全的战略规划、能力提升和风险应对进行耦合,实现对单一国家主体的内外部安全和国家存在基础——人的安全保障。但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的冲击也正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其一,各个国家对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不同,国家间竞争可能利用人工智能影响公民认知,制造政治、文化、社会等安全威胁。当认知成为攻击目标,意识形态撕裂、操纵、解构风险将严重威胁国家安全。
其二,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信息都与互联网公司紧密联系。掌握了数据权力的巨头可能利用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全球影响力形成“网络国家”。这对国家破解公民“信息茧房”、治理虚假信息、引导公民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提出了紧迫且更高的要求。
其三,人工智能通过技术攻击引起新型科技化战争,对国家传统安全产生巨大威胁。未来战争形势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战、舆论战、网络战与传统战争高度融合,既会增加战争参与主体、也会加剧战争复杂性,甚至改变战争结果。
最后,人工智能引发的人类主体性存在危机也开始受到关注。碎片化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将收集的数据转化为海量同质化信息反噬人类社会,造成人的信息空间扁平化。人类社会可能淡化“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甚至随着“奇点”的临近种族的概念也将受到挑战。
四、体系单位互动的未来选择
国际社会亟需在人工智能发展与应用的边界达成共识;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为基础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对各国公民和全人类的安全形成全领域的保障体系。
(一)推动人工智能均衡发展
1.有边界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第一,确定核心概念。概念是技术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第二,确定发展的边界。确定边界是塑造人工智能走向的关键,也是实现国家间良性竞争的基本要求。第三,应用的范围。限定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是对人权保护的现实要求。
2.减小国家间“技术鸿沟”。
大国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带动技术落后国家而非进行“数据霸权”,大国之间应当摒弃偏见促进合作尽快形成制度化发展框架,使人工智能在“轨”前进。技术后发国家也可按图索骥,依托制度、理念、技术公共产品提高自身能力。减小国家间“技术鸿沟”,有利于国际社会协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这也是深度融合、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必然要求。
3.打造多元参与平台。
负责任大国应当主动开放学习交流路径,为技术后发国家提供接触前沿技术和数据的机会,也有助于增加人工智能全球发展的智库资源。同时,提高公众参与度:可以保障人的主体性不动摇;避免研究人员的主观偏好影响;有助于完善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公众隐私保护意识。
(二)构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1.平衡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
着眼于全球治理首先是回归国家治理,使国家的人工智能发展机制与全球层面的机制相对接。将人工智能治理的集中化、合法化、专业化路径垂直落实在国家治理中,同时在行为体协同下横向作用于全球的研发应用环节,真正实现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2.强化国际组织平台建设。
专门性组织更有利于集合全球人工智能人才,能够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治理标准和原则、发展进程、风险评估进行全面系统的追踪研究。应当“推动成立人工智能国际组织,共同制定相关国际标准。”
3.推动国际制度完善落实。
全球合作与协调对于制定“道路规则”至关重要,既可以促进市场竞争,又能消除贸易壁垒。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参与制度的制定,通过争取制度性话语权和学术性话语权塑造维护自身利益的国际制度环境,并提高自身知识生产的国际影响力。
(三)全领域的安全保障
1.加速法律法规制定,实现纵向法治保障。
第一,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在数字时代具有巨大的价值因而面临巨大的风险,技术后发国家应当使技术与制度齐头并进,避免沦为数据资源“受害国”。第二,对国家知识产权体系的保护。应当加强制度化管理以保护人类创造性,营造良好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第三,对国家数据安全的保护。国家安全是系统性的,各安全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彼此关联,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是必然要求。第四,对企业机构合理合法运行的指导。国家制定相关法规有利于预防“灰色地带”出现,并提高企业机构的责任意识。
2.加快技术发展,实现自身实力保障。
技术发展是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保障能力的根本。数据泄露、勒索软件、黑客攻击等事件频发,对各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利益、社会稳定造成巨大隐患。应当从技术到人才进行系统性战略部署,发挥产学研协同效应,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3.加大合作力度,实现安全环境保障。
从科技发展的国际环境来看,提升国家间、地区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增加国际认同、缩小国家间技术差距。国家间的积极互动可以激发丰富的应用场景资源效能,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更完备的标准制定基础。国家间趋向合作的互动将建构“朋友”角色,有利于安全文化的和平走向。
五、结 语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的先进产物,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权力竞争的内容更加多样、形式更加复杂,多元权力主体参与其中,行为体间张力多维化趋势明显。大国之间战略互信下降、合作动力不足,导致国际制度稳定性降低。国家行为体对战略文化选择不同,国家间关系在“安全困境”和“安全共同体”间游移。国际社会已清醒地看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威胁,并且意识到国家间特别是技术优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有巨大的努力空间。为使人工智能向增益人类福祉方向发展,行为体应当:积极合作推动人工智能均衡发展、构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实现全领域的安全保障。
来源:《教学与研究》
网络编辑:慧慧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