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严重,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必须锚定这些困难挑战,坚定不移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继续解放思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成熟更为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党中央还深刻认识到,开放才能带来进步,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因此进一步实行了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总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
在创新发展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动能不断成长,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2022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1位,比2012年提升了23位(数据来源:《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协调发展方面,我国不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提升。以城乡发展为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88缩小到了2021年的2.5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空气治理为例,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与2015年相比提高了6.3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1》);以能源革命为例,2023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历史性超越火电(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占比超过50%》)。在开放发展方面,我国已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且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在共享发展方面,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1年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养老、住房等多个民生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
(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严重,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当前,我国商品市场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要素市场的发展程度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在资金要素方面,金融服务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劳动力要素方面,劳动力流动成本高,配置效率低下。在土地要素方面,尚未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土地流动性差,大量农村土地要素尚未盘活。
第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但当前我国创新发展仍存在许多短板,在一些关键核心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如在良种选育、半导体、集成电路、光刻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在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激励、创新政策协调等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导致创新驱动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产出效益较差。
第三,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消灭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但是,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仍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就城乡发展差距而言,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仍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较于城镇地区也存在明显差距。就区域发展差距而言,东部地区的年度生产总值已连续多年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总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50%以上;这种差距反映在居民收入分配上,表现为东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
(三)坚定不移用改革开放的办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4年2月2日)。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建立新型生产方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抓手。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应着力于经济与科技体制、高标准市场体系、新型工业化体系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不断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变革经济与科技体制。一方面要变革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既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又要提高国家支持力度,营造激励性的创新环境;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保证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又要完善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盘活各种要素资源,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另一方面要变革科技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创新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攻克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难题。二是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方面要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市场导向,推动各类生产要素不断进入生产领域;另一方面要坚持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各类资本的市场运行和监管,完善数据要素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交易规则,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推动资金、数据、劳动力等要素创新配置。三是建设新型工业体系。要推动与产业转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一步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四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公平、透明、有效的市场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着力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改革开放的办法破解各种困难挑战,不断于变局中开新局。新时代新征程上,危中寻机必须聚焦重点难点发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了机遇。随着新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在许多前沿科技领域已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部分领域还出现了领跑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力量对比出现了东升西降的趋势,全球政治多极化局势进一步巩固,任何国家或集体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另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如何保障国家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此外,全球地区冲突不断,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愈演愈烈,加剧了国际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部分国家抱着“老牌帝国主义”的姿态不放,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公然实行霸权主义行径,不断挑战自由贸易秩序,使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为新时代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发展环境。
(二)坚定不移改革开放方能化危为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统筹发展与安全中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以改革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国家安全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方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断推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设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二是构建了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包括国家情报法、核安全法、香港国安法等在内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了国家安全情报信息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了国家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制度、国家安全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积极构建大安全格局。一是颁布实施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进一步健全了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制定颁布了全新的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二是深入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建设新型防灾减灾体系,凝聚了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了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机制,推进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保障国家安全的强大制度体系,凝聚了保障国家安全的工作合力,增强了保障国家安全的整体效能,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发展与安全均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例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保持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三)危中寻机必须聚焦重点难点发力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聚焦重点难点发力,在发展中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必须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统筹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针对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依旧严峻的客观形势,要完善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当前我国的能源供需环境和能源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要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冲击,要大力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另一方面,必须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失衡、行情低迷、价格下行,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着陆显得尤为迫切。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方债务是当前我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之一,处理不好极容易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化解能力。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大批中小金融机构成长起来,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积累风险隐患。要加快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处置机制,推进高风险机构市场化兼并重组,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提升中小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水平,推动建立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
三、坚定不移改革开放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化解改革开放中的矛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确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改革开放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化解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具体而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创新思维,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人民至上,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的更大成就。一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以改革的方式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许多体制机制创新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基层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凝聚推动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历史的评判者,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在发展中维护人民利益,增进民生福祉,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越是需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其一,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稳”是大局和基础,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大局稳定,稳住宏观经济秩序,稳住粮食长期充分自给,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稳住能源等重要产品供给,为经济巩固回升的“进”创造良好环境。其二,必须坚持以进促稳。“进”是方向和动力,不进难以长稳。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经济大局持续稳定。其三,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立”与“破”辩证统一。事物首先需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需要“破”才能进一步发展,在“立”与“破”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情况,防止用力过猛、急于求成。
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我们党推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瞄准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又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化解实践中遇到的矛盾。一方面,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根据不同时代形势和发展条件制定具体发展目标,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党顺应时代要求,制定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发展目标,今后必须锚定这一目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不断产生新问题。正是因为存在问题,改革才有必要。我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发展的突破口。例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当前阻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问题,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必须着力解决这个难题。
必须坚持创新思维、加速壮大发展新动能。改革意味着主动求变、主动求新,与创新具有内在契合性。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创新思维,突出改革实效,加速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改革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要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推进市场创新。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着力推进产业创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需要。要加快推动产业链升级再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着力壮大发展新动能。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协调推动发展全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制定改革举措、调整利益关系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面把握改革开放全局。一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统筹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二是统筹效率与公平。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一味强调效率或片面追求公平,都会影响社会活力的释放。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三是统筹国内与国际。这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立足国内,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根基,把发展进步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统筹国际,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拓展现代化建设的空间。
(作者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年第6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