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学俭 宫长瑞: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和现实根基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4-26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P164)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宣传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育人活动,作为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历史教育活动,不仅承担着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政治理论认识和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的重任,也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对文化传承创新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也为文化传承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2]。纵览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程,“这一学科继承了我国注重伦理、注重德教的文化传统,继承了党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我国社会明显的文化与政治优势”[3]。在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始终融为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任务,有力促进了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传承创新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内容,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充分彰显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Xcx品论天涯网

一、科学把握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内涵Xcx品论天涯网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潜在动力。文化的力量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熔铸在社会整体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并且通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传承创新作为一个永恒的概念,是人类对于自身文化发展的一种态度,回答的是人类怎么对待过去,以及如何面向未来的问题。传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创新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传承创新共同促进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对于文化应该以一种更包容开放的态度,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与发展,不断丰富人类的思想财富和精神宝库。Xcx品论天涯网

社会越文明越进步,人类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就越深刻,对于文化传承创新就越重视。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如何传承赓续?一个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文明,如何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5]对于文化传承创新内涵的这一概括,就是指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一代又一代人传递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扬弃糟粕,创立和发展时代需要的新知识,进而实现文化在代际之间的接力传递。这一方面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另一方面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状态和必然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薪火相传;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借鉴其有益成分;同时,要在理解分析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新,重新阐释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生命力。Xcx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6]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指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要把继承和发展统一起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并在继承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他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根基,需要在不断的传承创新中实现新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8]这既是对文化自信地位的深刻把握,充分说明了文化自信的根本性和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也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自信需要强大的文化根基,中国人的文化根基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9]。Xcx品论天涯网

文化传承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其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两部分关系密切,二者互为前提和结果,互相提供基础和动力,即文化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为创新提供养料和能量;文化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动力和结果,能够促进文化传承的发展和进步,二者共同构成了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Xcx品论天涯网

二、厘清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Xcx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行各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诚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文化传承创新为目的,发挥特有的文化传承创新优势,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和使命。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本质属性,使其在指导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功能。Xcx品论天涯网

1.指引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传承创新指明方向。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或主导地位的文化,往往能够统领和指引其他各种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文化根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吸收和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主流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重要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壮大主流文化的过程中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使主流文化旗帜鲜明地成为人们的主流意识,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激励和鼓舞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诚然,一个社会不可能是单一的文化存在形式,而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亚文化形态。亚文化主要是指在主流文化的依托下,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或局部的文化现象,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群体所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特征。亚文化包含着与主流文化一致的积极因素,其中也存在着与主流文化不同基调的甚至是反主流文化的因素,因而,对于亚文化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引导亚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从方向上引领,而且要从内容上进行影响和调节,减少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摩擦和冲突,使亚文化积极地向主流文化看齐,促使二者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合力。Xcx品论天涯网

2.整合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方法。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文化彼此碰撞的情况,如果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和整合,就会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甚至会危及社会稳定。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功能,调节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平衡各种文化之间的价值,实现文化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最终在主流文化价值的引领下取长补短、和谐共进。文化整合是指在文化交融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形成共同的思想潮流和价值导向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对不同文化的整合功能,在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使社会成员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思想信仰和价值观念,能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有序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流文化和各种亚文化同处一体,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加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文化思潮涌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对复杂的文化形态进行整合,增强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鉴别能力,提高人们对不良文化的抵抗能力,使人们在扬弃的继承中,享受各种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文化发展态势,为文化传承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主流文化的蓬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其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要求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10](P40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文化整合功能,在传承创新的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主流文化价值观。Xcx品论天涯网

3.创新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动力。创新是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动力,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有活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文化进行正确引导、整合、传播,不断铸造新的时代灵魂和民族精神的过程,这都是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文化创新的需要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实践活动,它紧跟时代潮流,洞悉时代发展的先进价值理念,将最新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社会主流文化传授给受教育者。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生命力的关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通过不断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成实质上是文化创新的直接体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也是一项创新工程,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需要更加新颖的教育目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赋予更多新意和特色的教育内容,进而运用科学精当、富有创意的教育方法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的文化内涵,并最终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过程,更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动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汲取其有益成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更新文化的内涵,推进文化传承创新。Xcx品论天涯网

4.传播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为文化传承创新提供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为文化传承创新搭建了新的传播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运用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提升文化传承创新的效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文化传承创新的正确方向,使得文化传承创新“保质保量”。同时,文化传承创新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厚度和宽度,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源头活水,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不竭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搭建起的这种高效传播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播和宣传过程中,是将主流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使人们凝聚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当中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育人们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的渴望和拥护,对实现人类美好社会蓝图的向往和追求,对实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认同和维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要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传播实效。Xcx品论天涯网

三、筑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根基Xcx品论天涯网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是我国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支撑,为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新形势和新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探索具体而有效的途径。Xcx品论天涯网

1.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方向,是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的客观真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整套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我国的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凝聚共识,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将这种主流意识形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中。同时,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克服文化传承创新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才能在各种文化争锋和国外各种思潮侵入的严峻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形成抵御各种文化侵蚀的强大力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中始终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此指引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第一,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从而使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明确、有的放矢。第二,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指导和引领文化传承创新的正确方向,使人们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思想更加坚定、价值选择更加清晰。总之,必须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文化传承创新的引导功能,才能保证文化传承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Xcx品论天涯网

2.以全面客观的视角整合文化传承创新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和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行为素质的立德树人活动,另一方面,传承创新文化也有益于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情操的提高和升华。实然,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种具有明确政治性的特殊文化,应该融政治性和文化性为一体,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整合功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为其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一方面,必须坚定地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发挥主流文化在国家层面上的政治优势,发挥主流文化在社会成员思想上的引导作用,发挥主流文化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超前意识,培养更适应中国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的人。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传统文化是当前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更是根植于中国人民内心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基因,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从而影响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使他们深刻领悟现代人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得到延续。再之,对于外来文化一定要把好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有益成分。Xcx品论天涯网

3.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不断革新方法,适应和迎接时代发展的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挑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有方法新颖有趣,切合受教育者的特点,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感召力。首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的品质,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的真知灼见,才能发现和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文化传承创新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实践能够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单调和枯燥,调动更多的人投身文化传承创新事业。其次,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承载着文化的内涵,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纠正危害健康和环境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而使人们感受先进文化带来的快乐,增加文化传承创新的正能量,形成良性的文化传承创新机制。再次,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承创新作用。图书馆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内汇集着人类的思想财富和文化资源,是人们直接进行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必须发挥各地图书馆的优势,定期做好宣传,以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服务,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的蓬勃发展。最后,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1]这不仅阐明了文化交流的特性和魅力,也提出了文化交流的美好憧憬。只有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才能取长补短、激发活力和创新力,才能创造出真正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才能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创新力和影响力。Xcx品论天涯网

4.以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有良好的传播方式;文化传承创新要得到实现,也必须要有先进的传播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方式和载体发展迅速,一些主流的现代传播媒介已经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甚至被一些亚文化所侵蚀和占领。我们必须从基础的传播方式做起,充分利用和掌握先进的传播途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下的文化传承创新搭建通往成功的桥梁。首先,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教育者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发起者,教育者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首要因素。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培训,创造条件提升他们的素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有效性。其次,要采用先进的新媒体传播技术。新媒体功能强大、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们对时空概念的理解,人们接受信息及交流思想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要利用论坛、微博、微信和专业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使文化传承创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文化形式更加生动多样,使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同时,要引导人们正确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提高人们对形形色色的信息的判断和鉴别能力,增强对不健康信息和文化的抵抗力。最后,要营造健康有益的文化传承创新氛围。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要营造健康的思想环境,更要建设文明的网络环境。这些环境是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传播载体,是人们最关心的、影响最直接的文化平台,必须积极调动各方因素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发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Xcx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王学俭,宫长瑞,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Xcx品论天涯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西部地区高校思政课质量提升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JDSZKZ0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数智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lzujbkyjh005)的阶段性成果)Xcx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Xcx品论天涯网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Xc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