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易 秦玉娟: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1-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习近平以深厚的历史眼光审视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把握时代脉搏、扩展理论深度、明确现实指向、聚焦创新发展四个维度,从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

习近平以深厚的历史眼光审视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把握时代脉搏、扩展理论深度、明确现实指向、聚焦创新发展四个维度,从全新定位、基本内涵、现代价值、传承弘扬四个主要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内容翔实丰富,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传统味道”与鲜明的“时代风格”。bma品论天涯网

(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新定位bma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发展大势与时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国现时代发展道路、世界文明发展趋势中进行全新定义,站位高、格局大、立意深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习近平指出,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之积蓄并提供了持续不断、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屹立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治理体系的选择与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底蕴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起来的,深受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文化特质、精神基因的影响,一方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思想、革故鼎新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另一方面,依托中华文脉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获得了不竭的发展源泉与独一无二的发展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ma品论天涯网

(二)全方位多角度生动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bma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谈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既着眼历史发展、也进行理论归纳,既把握整体全貌、又总结精髓要义,既注重原文经典、也掌握根本特点,从多个方位与视角深刻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扩展对其认识的科学性、全面性与系统性。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主要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五千多年历史,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中间夹杂着十数个朝代的兴替与多次文化大融合。透过这些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到隋唐佛学、儒释道合流、宋明理学,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产生了儒、释、道、墨、名、法等多个学术派别,在丰富的思想盛宴中,以“仁”与“礼”为内核的儒家思想满足了小农经济与封建制度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结构与思想精髓。面对多姿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分类的视角出发,将其内容结构总结为“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与独特魅力。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断流、一直传承至今并持续焕发生机活力的古老文明,这种一脉相承的特点主要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兼收并蓄”与“应物变化”的特性。在历史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融汇了汉、满、蒙、回、藏等多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也汲取了有益的思想启示,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共通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特性,又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时代进步的趋势,不断增添新内涵并丰富原有理论体系的表达方式,始终同时代共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bma品论天涯网

(三)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bma品论天涯网

面对数千年历史传承所形成的珍贵遗产,习近平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从古代传统社会中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蕴含于其中跨越时空边界、具有永恒魅力的思想精髓挖掘出来,在延续文化根脉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个人提升、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代价值。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治世理念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民为邦本”“仁者爱人”“天下大同”“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奉法者强则国强”“执法如山”“严于律己”“躬身自省”等中国智慧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当代中国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稳定的价值根基。在绵延不断的数千年历史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成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价值认同的固有根本,是当前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历史土壤与精神根基。为人民幸福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精神,十分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崇高境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与道德修养方法。这些丰富的思想资源与处世理念能够为人民提供丰润的精神滋养,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同时也为人民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提供有益的理论启发,不断激励人们在追求崇高精神境界与道德境界中实现幸福人生。为文化交流发展提供宝贵的窗口。中华民族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提倡文化交流交往,从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各藩国派遣使者来唐学习一直到明代郑和下西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文化交往观。bma品论天涯网

(四)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bma品论天涯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绵延发展的精神基因与文化根脉,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要保持民族特色,维护文化特性与文化独立性,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实现转化与创新,在增添新的思想内涵中提升发展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基本方针。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指出重点是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一方面,继承是创造性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创造性发展又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并不是完全回归传统,因循守旧只能为时代所淘汰,只有结合时代需要、结合现实要求、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才能始终保持文化的活力,真正实现延续与传承,赓续文化根脉。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主要原则。依据“双创”方针,习近平进一步指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遵循“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等主要原则。要做到不忘本来的同时以古鉴今,在继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的时代价值;要做到吸收外来的同时以我为主,在充分汲取世界范围内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的有益成分时,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特色与特性,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要做到面向未来的同时更加面向世界,与时代共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并且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更加自信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展中华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bma品论天涯网

文章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2期bma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静穆bma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