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陈慧女: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现实需求和机制构建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12-2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P34)。高校育人体系的建设以“课程育人”为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P34)。高校育人体系的建设以“课程育人”为首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课程育人”必须充分开发、优化、整合校内各类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大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2],深入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专业课则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知识体系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因此,基于统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和高校自身拥有优质教学资源的显著优势,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是新征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一、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现实需求

CI3品论天涯网

教学资源指的是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支持教学活动开展,并为课堂教学提供条件。立足高校课程育人体系,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双向供给,既是满足思政课教学要求,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需要,也是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需要。

CI3品论天涯网

1.满足思政课教学要求,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需要。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用学科真理的强大力量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因此,基于思政课教学内容跨学科属性和教学对象多元化特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给是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途径。

CI3品论天涯网

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跨学科的属性,存在吸纳多学科教学资源的需求。近年来,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学科蓬勃发展的支撑下不断丰富和完善,系统融入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入剖析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人文与社会科学学科的大框架体系,还充分汲取了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中的前沿进展和实践应用成果。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思政课专任教师多是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培养的专门人才,其高度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完全达到思政课的跨学科教学要求。借助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将各个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实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中来,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例如,人文类专业课中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大历史观”等理念观点,社科类专业课中的“高质量发展”“宪法法治”“社会治理”等理论概念,理科类课程涉及的科学思维和科技伦理,工科类课程中的“大国重器”和科技前沿案例,以及农学类课程推动新时代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医学类课程在抗击新冠疫情肺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伟大抗疫精神,等等。依托高等教育丰富的学科资源,充分汲取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提高思政课内容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CI3品论天涯网

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学对象具有多元化特征,存在对教学资源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象是具备一定科学知识基础和较强信息获取能力的大学生。相较于中小学生的德育课,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更多知识层次、理论深度方面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立场,还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学术视野。照本宣科的“政治”宣讲、浅尝辄止的“通俗”解读,或过度偏重个别学科概念和原理阐释的“专业”教学,都不符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也难以满足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要求和期待。不仅如此,思政课的教学对象与专业课不同,往往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有不同的学科知识基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思政课具体教学内容的感知力和认同度有较大区别。因此,思政课要在落实课程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做到教学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课堂教学时尽量采用与教学对象学科相近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用恰当的话语体系,达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目标。应当鼓励思政课教师与授课对象的院系、学科、专业建立紧密联系,积极吸纳专业课教学中的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以及学科知识应用的现实成果等,将统一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学科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CI3品论天涯网

2.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需要。当前,社会多样思想文化交织、渗透的复杂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发挥多学科优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并强调“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育人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形成协同效应。《纲要》印发之后,全国各大高校积极行动,各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举措先后出台,基本都完成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进入了全面推进和创新升级的阶段。然而,如何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下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使得各门课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基础上共同发挥育人功能,仍然是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CI3品论天涯网

现实中各个学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认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无关,“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专业课教师自己的事情”等错误认知。部分高校甚至存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各自为政”,课堂教学与价值引领完全脱节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价值多元化,对于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基本价值判断与党中央并未完全保持一致,对课程思政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也有少部分教师对于一些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观点仍然处于望文生义、一知半解的状况。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课程思政的贯彻和落实可能出现对思政元素的误读、误判和误用,在教学设计中断章取义、生搬硬套,这不仅不利于实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还有可能无形中消解了思政课教学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

CI3品论天涯网

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课程育人体系应当推动思政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科思政元素的知识图谱进行系统设计,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帮助专业课教师不断提升从事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实现各类课程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上的融会贯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从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二、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机制构建

CI3品论天涯网

根据教学资源的形态差异,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双向供给,应当从内容资源、教师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三个方面建立双向供给机制。

CI3品论天涯网

1.推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资源双向供给机制。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专业课则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部分概念和原理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例,要讲清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分,就涉及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链”“供应链”等概念,还涉及与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主要观点的对比;要讲清楚“全过程人民民主”部分,就涉及政治学中的“协商民主”“选举民主”等概念,也需要对“民主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精英民主”“民粹主义”等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要讲清楚“人类命运共同体”,就需要对当今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有基本的认识,等等。因此,专业课教学内容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够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术高度和理论深度提供学科支撑,帮助思政课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CI3品论天涯网

根据《纲要》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以及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加强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并结合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特点和学科领域将新时代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建等方面形成的理论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基于此,高校可以秉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理念,打破学科与学系壁垒,建立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资源跨学科共享平台,帮助专业课教师适时了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理论要义,结合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思政课教师则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专业课教学的基本动态,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学科知识、社会应用及创新发展的最新案例,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CI3品论天涯网

2.推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环境和教师资源的双向供给机制。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多拥有一批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标的高水平公益科研基地,部分高校还建立了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等。此外,高校普遍与地方政府、领军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便利和高水平支持。通过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整合学校内部优势学科资源,建立一批校内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既能够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能够发挥学校专业院系实验室、博物馆等机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目标。

CI3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改革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的专业性使其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激励和引导专业课教师将育人与教书自然融合,避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对立起来。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常态化沟通交流合作机制,通过“面对面交流”“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工作坊”等平台和机制,帮助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育的同时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专业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CI3品论天涯网

3.推动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学情信息资源的双向供给机制。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但是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一样的,教学过程也都并不是简单引导学生被动接纳教科书的知识和思维,而是通过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甄选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实现各自的教学目的。因此,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其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不同学科专业教学对象既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甚至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从这个角度来看,思政课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所教授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对他们同时开设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在系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同时,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需求,既重智育,又重德育,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CI3品论天涯网

基于此,要建立相应的学情分析平台以推动学生学情信息双向供给,帮助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群体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对校园舆情进行定期观测,紧扣学生普遍感兴趣、存疑惑的真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意识地将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真正做到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三、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CI3品论天涯网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是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成果,实现课程育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作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推进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几个重点问题。

CI3品论天涯网

1.坚持发挥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不能模糊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的界限,必须坚持思政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4]虽然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也鼓励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跨学科合作和交流,但是思政课和专业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地位和功能是有明显差异的。思政课教学注重价值引领,要求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其坚定“四个自信”。专业课则是在教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科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力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隐性教育。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将思政课变成纯粹传授学科知识的专业课,也要避免专业课过度“思政”而失去“专业性”。

CI3品论天涯网

2.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推动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先受教育”[5](P9),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教学资源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只有通过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调动其开发、整合、利用和优化内容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汲取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以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构建起党的创新理论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专业课教师则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加强学习,自觉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既要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又要真正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CI3品论天涯网

3.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分类指导。基于当前高校学科体系细分的问题,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也需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双向供给必须要从学校教学层面甚至地区教育部门层面落实,仅靠马克思主义学院或者部分优势学科的推进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场域疏离和沟通壁垒不是一天形成的,学科专业差异也是天然存在的,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存在体制障碍,也存在话语体系差异和观念障碍,需要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分类进行,循序渐进,避免“一刀切”。

CI3品论天涯网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双向供给,是基于二者教学过程中对彼此优质教学资源的双向需求提出的。一方面,通过课程思政挖掘出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是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针对仍普遍存在对于可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思政元素和核心价值理念的认识把握不准,缺乏系统研究等问题,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双向供给,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应有之义。

CI3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陈慧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CI3品论天涯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双向供给机制研究”(22JDSZK1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I3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

CI3品论天涯网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