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命题。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创设的一门新兴学科,经过40年的发展,在学科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性质、生产机制以及建构理路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构成体系及其自主性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知识体系是这些成果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系统。学科则是人类进行体系性知识生产的一种制度与机制,是基于知识分类、知识整合的科学理论创制。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静态的知识构成体系与动态的知识生产体系。静态的知识构成体系,大致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概念、范畴、观点、思想、学说等基本要素,由此形成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可称之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2]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核心。
一个学科的知识构成体系,就其基本特征而言,应该具有学理性、体系性、独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构成体系也是如此。所谓学理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理论反映,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学术研究、学理概括所形成的理论成果。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既有感性知识、经验知识,也有理性知识、科学知识,而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由经验知识上升为科学知识,必须经由理论加工和科学研究。“经验的自然研究已经积累了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迫切需要在每一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3](P87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是在感性经验知识基础上进行理论加工、科学研究,并将其转化为理论知识、科学知识的产物。所谓体系性,是指这些理论知识之间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统和整体。“任何一门学科在其未成‘学’(科)之前,总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的,总是一些感性认识或部分理性知识的杂合,一旦成‘学’(科),它就是一个由不同的但却相互延伸并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各个知识单元和理论模块组成的知识系统。”[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涉及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处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建立学科的必要性,就在于在这些丰富多样的知识要素、理论内容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并使之整合为一个有机的学科知识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有机构成方式或系统整合形式,它通过“学科之眼”为我们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性知识图谱。所谓独特性,是指某一学科的知识及其体系应在众多学科之中具有殊异性。一定学科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学科性建构,既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又与其他学科相区别,应有自身相对独立和具有标识性的学术概念、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范式等。知识体系的独特性,是一门学科成其为学科的内在依据与基本要件。质言之,独特性应该是一门学科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应有特征和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及其彰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确立的内在依据。能否产出相对其他学科所特有的知识产品,提供独特的知识增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生命所系。”[5]
无论是知识的学理性、体系性,还是独特性,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和演化的,而是自主建构尤其是创新性建构的产物。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自主性,反映了学科自觉程度,推动着学科发展成熟。一门学科知识体系自主性的彰显和自我认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比如,近代社会学知识体系从哲学中分化与独立出来,源自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学者的创制与探索,形成了全新的学科概念体系、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而这个进程持续了上百年。实际上,某些历史相对悠久的学科,仍然存在着有关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认同或曰学科“合法性危机”的问题,这是学科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而这种学科反思意义上的自我批判,恰恰是自主建构的前提与前奏。由康德开启的哲学革命以及由爱因斯坦开启的物理学革命,都说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由党和国家创立设置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兴学科,它一方面是对人类历史上尤其是党的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的科学总结,另一方面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学科创制。这门学科的设置与形成,本身就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的自主性、自觉性。而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以高度的学科自觉意识与自主精神推动知识体系的形成、丰富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为学科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建构与完善提供了现实需求与基本条件。在自主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应更好发挥引领示范效应。
就学理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学术性、理论性有待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理与学术的知识集成,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经验进行理论抽象与科学研究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学理性,集中体现在学术理论观点、学术研究方法上,它由一系列学术概念、学术范畴、学术话语、学术观点、学术思想、学术方法等要素加以呈现,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集中体现出来。经过40年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的学术概念、范畴初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学理性逐步开显。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地位得到确立。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理论含量与学术特色来看,毫无疑问还存在着很大提升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在反映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规律的理论特质方面,其广度需要拓展,深度需要推进。当前,急需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度、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的前沿、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趋向,致广大而尽精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宏观学理提炼,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原理进行精细科学研究,以产出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并加快实现政治话语、工作话语向学术话语的转化。
就体系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载的理论知识是一个多领域、多要素、多单元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严整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体系、范畴体系、原理体系、方法体系包括分支学科体系虽有重要发展,但各自内部的逻辑建构以及彼此之间的逻辑自洽,都有待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基本概念、核心范畴方面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在概念范畴体系及其内在逻辑方面尚需要进一步厘清,以奠定学科知识的基石。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所包含的知识形态或知识类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知识体系的集中表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性知识体系的集中表达,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性知识体系的集中承载。这三个主要学术领域的理论开拓与知识扩展,大致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主干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领域应用、多学科交叉、多视角融合,又分化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学科知识体系的分化发展和分支学科的形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经验与行业应用方面的不断专门化、专业化,又反过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分化发展、分科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不仅需要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同一理论要素的内在联系,还要研究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6]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如果不能处理好分化发展与整合发展的关系,就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内部的紧张关系,出现不平衡、不匹配甚至“体系性断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性发展的困境,一定意义上源自知识体系的破碎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知识存在短板,理论性知识滞后于经验性知识,理论性知识、经验性知识难以及时有效转化为应用性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各分支学科知识之间缺乏内在关联,这些都提出了如何从整体上进行知识贯通和系统建构的问题。
从独特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殊异性、标示性有待进一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殊异性,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进行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虽以其实践性、应用性作为特色,但理论性是支撑二者的前提与基础,增强学科知识的理论特质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学术建设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也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创造、理论创新和教育教学的特殊规律。”[7]从教育学到政治学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属的不断调整,意味着对本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外部关系包括学科边界、学科差异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如何在这种调整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特殊定位并将其转化为学术共同体和学者的自主意识与自觉行动,可以说还需要一个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标示性,应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有所体现。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要体现推动文化发展与助力资政育人的有机统一。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集中体现这种统一性,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领航作用尤其是育人资源的转化作用,具有特殊意义与价值。习近平强调“要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8]因此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研究,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展现其独特学理内涵和学术贡献的生长点。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在话语体系、研究范式上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有效对接还比较困难,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介入、知识反哺比较有限,如何在交叉融合中彰显学科殊异性仍是一个严峻挑战。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及其自主性
知识能否成为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普遍性的理论体系,学科知识体系是否以及如何具有内在的殊异性?这里其实还隐含着知识生产中的自主性问题。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否具有自主性,不仅要从知识构成体系来进行静态分析,还要从知识生产体系来进行动态考察。只有经过知识生产过程,知识体系才能逐渐生成。知识生产经过学科化组织并在学科规制下有序展开,就形成一定的知识生产体系。动态的知识生产体系,关注的是知识如何被生产及再生产出来的过程,它涉及知识的生产要素、环节与机制,主要包括为谁生产、谁来生产、为何生产、如何生产等关键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一方面受到学科自身发展阶段性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知识生产过程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体系化进程,而且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科学化,逐渐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学者群体。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等,都曾在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方面作出过这样或那样的理论贡献。在长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进程中,我们党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设后,由一批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对前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体系化、理论化、学科化和科学化,这就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生产范式的根本性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生产的主体是学者。在40年的时间里,在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培养和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专业化的学术队伍,其中包括一批学术大家和领军人物,构筑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体系的核心力量。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推进,一大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生及后备学术力量成长壮大起来,纷纷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生产的行列中来。正是有了队伍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才逐渐形成,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重点教材、重要论著中,并由此奠定了基本的教材体系与学术体系,这是几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接续努力、不懈进行自主探索与建构的成果。但是,如果从知识生产的自主性尺度来衡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内涵性知识挖掘能力不足。知识增长既有广延式增长,也有内涵式增长。前者能拓展知识广度,后者能推进知识深度。在学科始建阶段,学者们通常以建立知识框架、扩展知识边界为主要任务,这是对大量丰富的经验材料、理论素材进行梳理总结,以形成基本概念、范畴和知识单元、模块的过程。而对概念、范畴的提炼与阐释,涉及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内核,是学科知识体系生发延展的内在依据,也是学科发展阶段理论深化的核心任务。真正的学科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内涵发展基础上的质量竞争力。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学科知识增长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外延不断扩张的过程,知识边界有了很大扩展,但与此相应的内涵式增长却不明显,知识内涵的深度开掘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概念、范畴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需要深化和升华其理论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本学科理论特质的概念体系与范畴体系,从而不断增强学科知识内核的辨识度与共识度。学者们虽然提出了一些概念,形成了一些范畴,但对概念的深度阐释,对范畴的精准论证以及对概念、范畴之间逻辑联系的系统揭示,仍然需要加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性、内核性、原理性的知识供给方面,尚需进一步挖掘、深化,并在此基础上凝聚共识。张耀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虽然成绩不小,但在一些重要的基础理论上尚未取得突破,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基本范畴、规律等就存在多种不同见解,尚未达成共识,应当加紧深化研究,使基础理论更加成熟。”[9]与此同时,如何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政治性与学理性、应用性与理论性之间的关系,是进行知识生产的一个难点问题。当前,低水平、跟风式、重复性知识生产的现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仍然存在,从经验性知识中提取、凝练本学科理论性知识的能力不足,不少研究停留在知识体系的外围,知识半径貌似越来越大,但知识内核却不够强劲。
二是体系性知识整合能力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学科知识体系的形成,是学者接续研究、薪火相传的结果。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之所以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原因在于他在《资本论》中建构了一个具有革命性的、严整的、有关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理论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后,前辈学者以高度的学科使命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推出系列教材与论著,初步奠定和形成了本学科基本的知识系统与学科体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集中体现着学者对本学科基本理论体系、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不同时期、不同学者、不同版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论著,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沿革与演化,形成了本学科的知识谱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空间,很多基本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范式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思路也需要进一步转变与优化。[10]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基础理论的体系化研究与深层次建构必然成为学者们的重要使命。这就意味着,学者们应更注重理论上的宏观与整体研究。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科的整体研究与宏大叙事有待彰显,与微观研究方面知识产出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相比,学者们致力于宏观理论研究的动力和理论整合能力相对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因其应用性特色较为突出,微观研究是必要且重要的,但绝不能因此而忽略宏观的理论研究。没有宏观的整合性研究及其理论指导,微观研究易流于琐碎化甚至破碎化。宏观理论的整合、建构与突破,集中反映着一门学科体系性知识的供给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需要在这个方面进行长期努力。
三是原创性知识供给能力不足。任何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和原创性知识体系的形成,都离不开对已有知识的充分掌握与创造性转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综合性,进行多学科的知识借鉴、知识综合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借鉴与综合不是简单移植与机械拼装,而应该是立足本学科特有问题与知识内核的融合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在知识借鉴、知识综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产出较多,但是在知识创造、知识创新方面的表现力不足,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学科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学者认为,“学科发展特别是知识(或理论)创新状况似乎一直徘徊不前,不少研究态势已经基本固化,理论结构没有多大变化,仅仅在内容上作少许的增补,对一些新问题和新的社会精神现象缺乏研究,或者即便有相关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解释力和现实针对性。”[11]学者不是知识的搬运工和组装员,而应是本学科知识的发现者甚至发明者。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原创性以及如何体现这种原创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者如何增强进行原创性知识生产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新生代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出现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学科本身发展的原因,关键在于学者在学术生产中的自主性需要加强。这种自主性涉及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学者怎么看待知识及其生产,即学科知识之于学者及其研究的意义,要求学者确立自立的知识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内涵式增长,需要学者坚守学术本位,深耕基础理论。只有培育一批以生产具有自主性、自足性知识体系为价值追求和学术理想的学者群体,才能真正避免学科知识生产中的盲目短视和功利主义现象。二是学者为什么生产知识,即学者从事知识生产的目的与任务,要求学者形成自觉的学术使命感。知识的价值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其对学科长远发展的内在贡献而非对学者个人发展的外在报酬上。生产有价值的知识、有价值地生产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有益的、原创性的知识增量,应该成为学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三是学者以什么方式生产知识,即学者进行知识生产的方法路径,要求学者增强科学化意识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中,学术研究科学化是龙头、是根本、是指导。作为理论建设,学术研究科学化的目标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化、体系化、学科化。”[12]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化问题虽然一直在强调,但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距离,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规范、学术训练层面的问题,应将其上升到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生产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度来认识。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学者不能满足并停留于生产政策解读型知识、经验总结型知识、移植嫁接型知识,而应以高度的学术自觉与切实的学术自主,立足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敢于并善于提炼本学科关键议题,不断更新研究内容与方法,生产具有理论内核和严整体系的原创性知识。三、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理路
以上分别从知识构成体系与知识生产体系两个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性质与现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遵循完善知识构成体系、优化知识生产体系的基本理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完善知识构成体系的平台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共同体是优化知识生产体系的主体依托,只有两个方面同向发力才能助推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
从学科层面看,要着力解决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源性生产、体系性建构、创造性转化问题。只有在学科知识内涵上深度掘进,在学科知识体系上精细雕琢,在知识会通创造上大胆探索,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学科支撑。内源性生产,旨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增长的内生动力。学科知识增长只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体现学科自主和学科自觉。学者只有不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的内涵,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产出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顶层设计、平台建设、队伍规模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战略需求的不断增强,为知识体系的内源性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强大的外在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源头活水是实践,而学科如果只是被动地跟随实践、机械地反映实践,则无法实现生产科学知识、引领实践发展的目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善于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中提炼出有意义的问题,形成有解释力的理论,提供有价值的方法指导,将有利的外部因素转化为内在的发展动力,以丰富的知识内涵反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性建构,旨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呈现的系统特征。以问题为导向的内源性知识生产,只有诉诸系统的、缜密的理论研究,展开为完整的、彻底的理论论证,才能转化为以概念及其内在运动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必须指出,这种体系性建构,并非仅仅是从经验事实到经验话语体系的建构,也不是主观地从概念到概念体系的建构。前者是一种外延式、表层化的经验知识体系建构,后者是一种脱离了经验的抽象知识体系建构。体系性建构一方面要呈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知识的内在脉络,另一方面要打通理论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应用性知识的循环通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中所获取的经验性知识,输入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性知识,再将其输出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业需求的应用性知识,通过学科机制完成这种开放式的、循环往复的“知识输入⇌知识加工⇌知识输出”过程,从而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内源性生产。这种体系性建构并非一个单向度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创造性转化,旨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质量跃升。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创造性特点。创新与创造,当然离不开综合与借鉴,但不能停留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既有将经验性知识科学提炼为理论性知识的面向,又有在综合借鉴基础上推进理论性知识创新发展的面向,还有将经验性知识、理论性知识创造性地转化为应用性知识的面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具有的这种多元面向与复合结构,既是本学科的潜在优势,引领学科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之路,又可能成为本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难点。如果捕捉不到结合点或缺乏有效的结合机制,就容易导致政策话语的简单跟随、行业应用的理论隔膜、理论自身的创力不足,这是当前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从学者层面看,要不断增强学科反思意识和学术自觉意识,着力提升从事学术研究与知识生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肩负着自主知识体系生产的重要使命。只有将学者的自主性激发和汇聚起来,才能形成学科层面的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要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构成的内涵与内核,锚定学科殊异性议题,凝练学科标识性概念,深耕学科原创性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反思,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元问题之一。当前,如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构成体系和知识生产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做出诊断、分析,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只有以反思为前提,才能引导学者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问题场域,找到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生长点与发力点,避免学术研究的经验主义与表面化。对学科殊异性议题的准确把握,是增强学者自主知识体系生产能动性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必须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当前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格局的变化特征,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需求,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使命等重要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理为支撑,将这些议题转化为本学科的概念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才能逐渐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学科知识要素与知识体系。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自主知识生产能力的必由之路。学术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知识会通基础上的创新。而学者的创新实践是在特定的知识生产机制和知识生产活动中实现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要在理论性知识体系上实现创新,充分利用学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将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要在经验性知识体系上实现创新,立足新时代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进行新的理论表达。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者还要在应用性知识体系上实现创新,从行业发展与具体应用中汲取知识创新与理论创造的活力,实现经验性知识、应用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有机转化与相互融通。只有在学科顶层设计与学者主动作为多方面同时着力,不断改进与优化知识生产的方式与流程,以鲜活的实践经验激活知识的创新动力,以知识的创新运用推动实践的发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既具有面向理论自身的独特性,以本学科独特理论视角与内在逻辑体系自立于学科之林,又具备面向实践工作与行业应用的独特性,发挥本学科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功能。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赖于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的主动作为,而且离不开社会整体学术生态的支持和知识生产机制的优化。新时代新征程,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学在知识体系方面进行新的、自主性的建构,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机遇,更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新的议题和新的任务,不断建构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将成为推进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的共识与目标。
(作者简介:杨威,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悦,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年第10期发布时间:2023-12-0410:24:00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