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张锐 张彦: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视位、要义与赋能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9-08 11:0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张锐张彦: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视位、要义与赋能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融入思政课程,又要融入课程思政。在这种双'...

张锐张彦: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视位、要义与赋能

4It品论天涯网

科学家精神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弘扬科学家精神既要融入思政课程,又要融入课程思政。在这种双向视位中,要辩证认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与“质”的差别,积极发挥这两类课程的同向功能和互补优势。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行动要义是在这两类课程中“一起”讲好科学家故事,讲深其价值立意、讲透其道理深意、讲活其践行本意,形成协同育人效果。实现科学家精神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赋能,要善用评价体系反向助推、拓展教研融合的集成行动、健全教学协作机制,以提促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动能、效能和机能。

4It品论天涯网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1]作为第一批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要传承弘扬、有效利用这种精神财富,就要将其宏大的价值叙事与科学家的爱国报国、砥砺创新、薪火相传等生动故事相结合,将科学家精神显扬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与行动表达,进而更好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双向视位

4It品论天涯网

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创造性融入科学家精神内在的真善美之义,拓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价值立意和育人视野,需要科学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形”与“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形”与“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本质的不同体现,将这两类课程的“形”与“质”之别置于同一思考层面,以把握科学家精神融入这两类课程的双重面向,这正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探索指向。

4It品论天涯网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可从目标要求、任务设定、具体内容、可行方式和评价导向等多维度展现(如表1所示)。第一,从课程显隐之“形”来看,思政课程作为高校培养体系中的必修课程,覆盖面广、政治要求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显性课程;而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因此,一方面,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需要旗帜鲜明地开展价值引领,理直气壮地融入“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纵向学段,并深度挖掘科学家精神在思政课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通过挖掘各类课程中有关科学家精神的思政元素,在横向连贯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呈现合宜的教学内容,进而在深度融合中实现价值引领。第二,从课程目的之“质”来说,思政课程“是蕴含理论讲授、知识传授、信仰塑造和价值引领的综合性育人课程”[3],要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思政课程需要聚力深挖科学家内在的爱国奉献、求实创新与团结协作等元素,服务于学生政治素质、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提升。而课程思政的建设目的是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课程”拉动“思政”,以“思政”支撑“课程”。由此,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重在掌握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各专业学科课程的特色育人资源,以鲜活的学科案例、专业话语、学科视野拓展科学家精神的广度和深度,将科学家精神有机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从而发挥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学与技能增长的课程目的。

4It品论天涯网

表1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差异比对 

4It品论天涯网

总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虽有“形”与“质”之别,但这也正是科学家精神协同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前提性和丰富性所在。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与“质”的差异转化为同向同行的互补优势,是为了打造更高质量、更加体系化、更有实效性的育人课程,服务与助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科学家精神的融入正是贯连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环纽所在,因为科学家精神是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现实性、普遍性的精神特质,既关联着不同学科的科学实践与科技创新,又彰显着科学家报国为民、勇担重任的人生理想与价值选择,能够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开展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提供纽带,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全课程育人之“全”具有重要意义。二、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行动要义

4It品论天涯网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行动要义就是在这两类课程中“一起”讲好科学家故事,将故事所体现的意义讲深讲透讲活,讲深“是要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学理性’”,讲透“是要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彻底性’”,讲活“是要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4]。简言之,讲好科学家故事,需要讲深科学家故事的价值立意、讲透科学家故事的道理深意、讲活科学家故事的践行本意,进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家精神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弘扬和践行科学家精神的使命感和现实感。

4It品论天涯网

1.讲深价值立意:融入显隐协同的价值引领格局。价值立意标定着科学家故事根本性的育人导向,讲深价值立意则是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应然之举。一方面,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发挥思政课程显性价值的引领功能,重在讲好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生动故事,讲清科学家精神的真理性规定,探寻科学家科技报国、勇攀高峰的理想信念之源,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科学信仰。另一方面,发挥专业课程在知识技能培养过程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把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简单地套用到课程思政的教学中,避免出现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学相割裂的问题。在课程思政中讲深科学家故事的价值立意,关键在于形成知识与价值的耦合关联,使其育人铸魂的引领作用转换成专业课程可知可感的教学特色。例如,入选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浙江大学“自动化前沿”等课程立足学科发展,讲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奋斗故事、传扬着眼国家发展的爱国情怀,将专业知识教学引向更为根本的思想价值引领。因此,推进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重在开展融入思政课程“正面树立”与课程思政“侧位加强”的协同布局,实现科学家精神的价值要义在课程体系全方位融入。

4It品论天涯网

2.讲透道理深意:找准情感叙事与学理阐释的关联点。讲好科学家故事不仅是为了以情动人,更是为了讲透科学家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深意,实现以理服人。教师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时代背景、人物心理、矛盾冲突等方面的刻画,形象直观地展现科学家精神,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浸润于具体情境中,生成直观的赞赏、钦佩、崇敬等情感,从而打开启发理性思考的可行进路。例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时,可以深挖科学家作出职业选择的价值支撑,讲清其中的家国情怀与个人信念,让学生知晓爱国主义并不仅仅是认识层面的拥护祖国,更是将家国信念熔铸于人生发展的必要选择,使得爱国主义精神的学理性分析与知识性呈现更加可感化。再如,在农学专业课程中讲解水稻育种知识时,教师可以讲授袁隆平院士开创水稻“三系法”育种方法的突破创新故事,在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的过程中,讲好经典遗传学理论的局限所在和可能的创新空间。

4It品论天涯网

3.讲活践行本意:突出学思践行相统一的实践教学。高校通过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生活中的科学家,这是讲活科学家故事践行本意的可取之路。一方面,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主题同科学家精神产生关联共鸣。思政课程既可以通过参观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科技科普主题展览、科学家纪念馆等调查研究丰富学生的体验,还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比赛、志愿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发地宣讲与践行科学家精神。课程思政可以围绕专业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深挖自身学科实验研究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家严谨求实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高校可有效运用具有地方特色与校本特色的科学家精神资源,通过面对面访谈本地(校)老一辈科学家等方式,扩大科学家的榜样影响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力量与情怀温度。三、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赋能进路

4It品论天涯网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可以从指标评价、教研融合、教学协同三方面赋能,进一步提升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动能、效能与机能。

4It品论天涯网

1.善用评价体系助推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高校可以利用否定性、审查性、提升性等评价方式,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深入考察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目标、过程与成果。一是在否定性评价中,着重考察科学家精神“是否需要以及是否可以”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将评价内容落实于课程设计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二是在审查性评价中,着重考察科学家精神“如何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通过教案设计、听课评课等方式评价科学家精神融入的课程结构化安排、核心内涵的精准讲解、科学家故事的合理融入等情况,在知识与价值、理论与实践、讲授与体悟的协同中推动科学家精神贯穿课程教学。三是在提升性评价中,着重考察科学家精神“怎样更好”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化性,突出“学生的课内参与度与课外践行度”“典型案例的深度挖掘”“现代教学技术的综合运用”“时政议题的及时回应”等具象分类指标,考查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讲学互动、拓展性作业完成情况,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学生的信仰体系,实现学生的观念认同与实际行动。

4It品论天涯网

2.拓展科学家精神教研融合的集成行动。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真学、真懂和真用,逐步形成对科学家精神的理性认知、教学理解、融合应用。一是加深教师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引导其关注科学家精神在交叉学科视角下的解释呈现。科学家精神凝聚着科学家群体的精神特质,既有特定学科背景,又具有普遍的价值特质,这就要求教师在差异与共性中加深对科学家精神的阐释认同。二是收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典型案例。目前大多数高校建立了“课程思政工作坊”、课程论坛等教学共同体,这有利于推动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围绕“科学家精神”开展主题式探讨,并就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资源开发、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案例借鉴等展开协作。三是推动科学家精神与教材结合,形成适合课程教学风格的内容表达,与课程改革方向、新编教材要求保持一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为例,教师讲授科学家精神的真谛在于“从原理层面加以阐释,在历史唯物主义中找到理论基础和依据”[5],即不仅要在“真理和价值”中揭示科学家精神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而且要在“群众史观”和“社会发展动力论”中确证其教育性作用。

4It品论天涯网

3.健全科学家精神的教学协同机制。高校可以从学校、学院、学科三个层面联动设置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办法。一是加强学校整体层面对科学家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顶层设计,推动学校的科学家、“大先生”走进各级各类课堂,打造符合本校特色的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在全校范围掀起宣传学习科学家精神的热潮。二是推动各级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研讨,发挥各学院优势联合开设科学家精神专题教学与实践课程。三是围绕不同学科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整合各学科的优势资源,将科学家精神与学科创新故事相结合,立体化呈现科研成果背后的技术革新与精神支撑,从而讲深讲透讲活科学家精神。

4It品论天涯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研究”(22&ZD003)的阶段性成果)

4It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张锐,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彦,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4It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

4It品论天涯网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发布时间:2023-09-0811:02:00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