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一步步将实现共同富裕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涵盖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既追求物质富裕,又追求精神富裕,而精神生活富裕则是更高层次的追求。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
丰富内涵
要认识到,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物质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继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人民的文化水准、精神追求等也在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收入提高、衣食无忧,不止步于物质生活层面的丰裕,而且需要继续接受各种开阔眼界、丰富素养、怡情养性的教育,继续提升认识世界的能力、欣赏美好的品位以及思想道德水平。还要看到,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并不一定是完全对等的,物质生活贫困未必精神生活也贫困,物质生活富裕未必精神生活也富裕。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要让更多的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来。
回答什么是精神生活富裕,首先要明确是什么样的精神生活的富裕。我们所说的精神生活富裕,说的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精神生活富裕,这是精神生活富裕的前提。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熏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生活富裕,包括精神生活目标的全面性,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不仅求知而且求善求美;包括精神生活层次的全面性,把“小我”与“大我”连通起来;包括精神生活类型的全面性,不是单一的精神生活类型,而是在科学和人文、逻辑和情感等的均衡中享受精神生活的美好;包括精神生活内容的全面性,了解历史传承的精神财富,吸收现代创造的精神成果,把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包括实现精神生活富裕途径的全面性,不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来提升精神生活水平,而且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着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要特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促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则进一步表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仅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能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能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富起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性和共同性应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指精神生活富裕属于广大人民群众,人民共创共享精神文化成果。从现阶段看,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造成了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的能力、水平和质量上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本身就包含着不同内容,人们精神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凝聚合力、整体推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等,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和应有之义。
还要看到,人的精神世界是有个性、有差异的,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指明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可以说,这种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世界,同时各民族保持各自具有传统特色的精神文化,又体现了各民族精神生活的丰富多样性。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东西南北地区差异明显,这对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精神气质有着很大影响。必须注意到,每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在社会共同的主流理想、道德观、价值观的统领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这就要求在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保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承认差异、尊重多样。
完善保障条件
需要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环境。我们既要始终坚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正确方向,还要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弘扬,既要更好推动优质精神产品的新创造,还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着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着力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培塑良好主体条件;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要适应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规律,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将创新精神贯穿精神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全领域,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有利环境。
(作者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经济日报》( 2022年08月01日 10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