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罗大佑细述“光阴的故事”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3-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罗大佑细述“光阴的故事” 【香港《亚洲周刊》2月24日一期文章】题: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专访罗大佑(作者 徐宗懋) 过去一年,罗大佑接受过许多访'...

罗大佑细述“光阴的故事”




【香港《亚洲周刊》2月24日一期文章】题: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专访罗大佑(作者 徐宗懋)
过去一年,罗大佑接受过许多访问,但没有一次像这次那么直言不讳。罗表达他的音乐创作理想,也首次宣示他的政治信念。作为台湾本省籍音乐家,他清楚地表示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同时不掩饰对台湾前总统李登辉路线的批判态度。以下是专访摘要:
问:在大陆开演唱会已一年多了,你如何挑选针对大陆乐迷的歌曲?
答:一开始我请制作人帮我排,不过当我由上海、杭州、昆明、南昌一路唱下来后,我开始知道观众的反应是什么,北京这一场是我自己排的。
问:在表面的热闹下,你用某种形式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答:我觉得一个创作人应该有权利去运用他潜意识里那种“第三眼”,去观察到一种趋势、一种流行,或一种风尚。创作的原动力对我来讲是很重要的。
“音乐就是一种简单的沟通语言”
问:经过一年多在大陆演唱的经验,比起一开始,你增加了对大陆听众哪方面的理解?
答:我发现,虽然我们说这个时代变化很快,但是对大陆人民来讲,变化更快了。我1992年去上海,跟几个朋友住希尔顿饭店。当时我就想,怎么希尔顿饭店在这样共产主义的地方会有这样的规模?在1992年的时候,上海的希尔顿饭店绝对不比香港的希尔顿饭店差。1993年我开始到北京录音,那时北京给我的感觉是灰蒙蒙的一片,大家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去年“5·27”做完演唱会时,北京对我来讲,8年之后它已经变成另外一种空气、另外一种色调,人穿的衣服就是可以赶得上世界的那种标准。
这让我觉得,我们虽然觉得世界变化很快,但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面,北京人或上海人感受到世界变化的速度应该比我们快更多。这种加速的感觉让我意识到,一个时代的再起和世界东方西方、文化、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或是全球化以后整个世界的趋势,正在作一个巨大的改变。
问:有人说大陆在走台湾曾经走过的路,你觉得比起台湾当年,大陆的特点何在?
答:5000年的历史、55个少数民族加上汉族的这种观念,我相信它整个格局跟历史是无法分割的。一个国家能在地球上生存5000年,不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因为历史的包袱让它今天要做更大的格局和更大的转换。我相信它在全球地位那种指标性的、对人类的意义是无法被磨灭掉的。
问:你的歌里面有很多民族色彩、乡土意识,你会因此对在大陆的生活体验或所见所闻,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吗?
答:人其实很简单,当你语文可以沟通的时候,当你发现对方也是和你一样,沟通的距离其实就已经很小了。音乐就是一种简单的沟通语言。我们唱一首歌,那种记忆本身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人拉到最近的感觉,那种力量是很大的。
问:你说过你还在找寻新的创作平台,现在找到了吗?
答:现在应该找到了。上一张我的个人专辑其实已经隔蛮久了。我本来前几年住在纽约,后来“9·21”(台湾大地震)之后,我觉得应该回来看看,后来一直待到现在。现在创作平台我找到了,因为我觉得已经累积够了台湾这几年的政治生态跟转换。我在政治方面是从来不含蓄表达的,因为政治影响所有的东西。还有在感情方面,结了婚,也离了婚。现在中年的想法跟中年的思考,觉得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去表达一些事情,能够在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议题之下,去表达一个创作者的意见。好像一个画家开画展,一定是他前一阵子的画风改掉一样,现在对我来说就是开画展。
问:你新的创作平台的原点还是在台湾?
答:对。但是任何在大陆发生的事情不会跟台湾没有关系;而现在在台湾发生的事情也会跟大陆有关系。
“你的性格造就你的命运”
问:有评论提到,你的音乐影响了一整代的人,你知道你的歌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
答:有人跟我讲,但我没有相信有这个事实。好像到了要开演唱会的时候、这些事情出现的时候,你才会觉得好像自己的责任蛮大的,自己是不是经得起这些热爱我的观众的要求,蛮戒慎恐惧的。我一直把演唱会当成是一个士兵要去面对战场一样,对我来讲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我有一个歌本,是演唱会时要看的歌词,我在上面写了一句话:“这舞台假如你敢站上来的话,就不要怕死。”它对我的意义是这样的。
问:两岸三地中,听得懂、欣赏你的歌的人,哪边多一些?
答:以欣赏我的歌的人来讲,我相信是在大陆的几个主要城市,尤其是北京。如果在历史意义上会比较了解我的,当然就是台湾。假如说是在商业运作,在一个特殊意义时代结束里面的这种心情,我相信香港会更了解。每个地方我想每个观众对我的角度都不一样。我一直把音乐当成一种共同语言的模式,我会一直尝试下去。
问:当不再青春,一蹦蹦跳跳就累得半死时,还剩下什么?
答:我相信剩下的是,做完这场演唱会,有没有让我感到更多的能量,或者是中国所谓的气,回到我身上,再转化成继续创作的新的能量跟气。我会继续变老,也会继续创作,这个老的过程我现在必须把它解释成一种长大的过程。很多人在某种年龄的时候已经结婚,我是属于那种断子绝孙的,很早就决定不要结婚。当时在纽约我父亲过世,决定和李烈结婚,但也是很不幸,你生来就没那个命的话,就没办法终身偕老,后来就离婚了。命运是公平的,你的性格造就你的命运,你的命运造就你下一步应该怎么走的判断。
问:台湾目前的形势,使很多这一代的人有被时代愚弄的错愕,你有这种感觉吗?
答:本来我没有资格谈,因为我在香港住了九年到十年,我是“9·21”之后才回来的。到目前为止很讽刺的一点,我们也同样走过现在大陆的一些历史。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事情,觉得台湾很像正在走过大陆在十年浩劫的尾期的感觉。这中间它经过一场好像种族平反的运动,政治专制平反的运动,它走过头了,所以我们会有错愕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我并不觉得是可以长期掩饰、被压着的。我相信未来的一两年内,台湾政治又会有极大的转变,从比较极端的地方荡回平衡的一点。
“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问:现在台湾的政局会要求一个人在台湾跟大陆两边选边,但是对你来说,对这两个地方的感情不是分裂的,应该怎么面对?难道只有等待吗?
答:不会。像我在网站上接受访问的时候,有网友就问我,你觉得你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我当然觉得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就像你是北京人你就不觉得你是中国人吗?这道理是一样的。
我从来不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现在在台湾政治被操作到,如果你是中国人的话,你的身份、背景、省籍等等,都会被旁边的人提出严重的挑战。我觉得这个事情李登辉要负蛮大的责任。
问:李登辉提出本土化的诉求,你的本土化定义是什么?
答:我本土化的定义正好跟李登辉相反,我觉得本土化便是台湾这些外来政权漳、泉、闽、客移民斗争的过程;真正的本土化就是台湾外来政权400年来权力转移的过程。台湾最需要反省的其实是漳、泉、客这样的一些本省人,外省人已经被批判掉了,现在最需要反省和思考的就是本省人本身。本土化就是外来政权400年来不断斗争的过程。在流行歌曲界,有分量的台语歌创作现在反而空前萎缩,几乎没有了。所以我认为李登辉的本土化只是政治斗争的借口,对本土艺术文化反而形成伤害。
问:过去反对国民党压制时,你反对的是一个政权。现在民进党政权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出现,面对以人民代表进行压制的情况,你会有更大压力吗?
答:以前国民党专制时代那种随时会被抓去关的压力,我都经过了。那时候支持的都是一些党外人士,现在看有些好笑的是,当初我们支持的那些人,我们现在要去反对他。这也是历史必然的经验,人抓到权力以后的必然。陈水扁在党外时期也常常讲,权力使人腐败,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败。陈水扁坐上这个位子后,他自己变成一个腐败的象征。
问:两岸三地华人歌曲创作走向怎样?有可能截长补短吗?
答:会的。我在西安的演唱会,其实花很多时间思考怎么在中国一个13代的古都、一个历史的大都会唱歌。所以当时我用了很多香港的技术人才跟视觉人才、台湾的音乐人才,加上原来大陆既有的人文特色和市场,去完成两岸三地的一个合作。那场演唱会证明,原来一直有隔阂,假如大家尽弃前嫌,把一些自己有的东西,加进一些其他板块没有的东西,它出来的经验和效果绝对是最大的。这效益大过大陆和香港的合作,或是台湾跟香港的合作。如果你能找到三边最好的人才,它的效益绝对是用相乘的方式往上增加。
“我想黄种人一定得站在一起”
问:像西安那些古迹古物的实景,很容易触动任何一个中国人对原乡的感情?
答:会。它有很悲惨的一面,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来自已经过世的人,一些兵马俑是代表Chin,在罗马拼音、在世界上的意义。把人在制度里产生的这种意识形态抛开,情况就类似在奥运会上看到一个黄种人、中国人站到第一名上面时,你血液里那种东西会被激发出来。人的可能性在这里被找到了,黄种人是绝对不输于白种人的。当它变成这种最基本的人的比较时,我想黄种人一定得站在一起,黄种人里面,中国人一定得站在一起。
问:你希望人们怎样记得你?
答:这有点像墓志铭上面的,我的墓志铭上面不会是一个医生,不会是一个抗议者,也不会是恐龙化石的摇滚乐手。我想对我来讲就是一个作曲家。
问:你的音乐文化愿景如何?
答:我们都希望借着音乐可以使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这就是我们的专业、职业。我觉得做创作的人,他其实在这地球这个大石头之下,极度有限,而且越来越拥挤,我们去创作一些空间。空间是很难买的,我们的任务就是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失恋、用我们被政府怀疑的一种态度,冒着被抓去关、被抓去审问的危险,然后替人类制造一种空间出来。
罗大佑小档案
罗大佑,1954年7月20日生于台北,成长过程中曾住宜兰、高雄、台中等地,台湾中国医药学院毕业,1982年4月出版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受各方瞩目。1984年离台赴港发展,创设“音乐工厂”,陆续发表《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等广受欢迎的歌曲。罗大佑曾和台湾影星张艾嘉恋爱,1999年和台湾艺人李烈结婚,一年半后离婚。
罗大佑以其敏锐的创作思维,写下了130多首经典的曲子,从《童年》唱到《明天会更好》。他20年来出版的专辑依序为:《之乎者也》、《未来的主人翁》、《家》、《爱人同志》、《原乡》、《恋曲2000》,内容涵盖个人的流离沧桑,以及群体的焦虑与叛逆,并以流行曲强韧的生命力见证历史和政治的变迁,扣紧两岸三地华人的心弦。(原载香港《亚洲周刊》)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