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世界》月刊文章布什执政一年后的美国(4)世界军事:听见“核冷战”的脚步声
【日本《世界》月刊2月号文章】题:军事:听见“核冷战”的脚步声(作者 朝日新闻社评论员吉田文彦)
“9·11”事件后,美国增强了本土防卫的意识,开始按照本土防卫的逻辑通盘考虑反恐怖对策和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结果,布什政府置国内外的反对意见于不顾,作出了推行新战略的决断,即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为此,有必要分析一下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对国际政治和核裁军的影响。
可能引发核军备竞赛
导弹防御系统与核战略有什么关系?现在,核遏制力量完全依赖进攻性核武器。但是,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有两个目的,一是拦截“无赖国家”的导弹,二是摆脱依赖进攻性核武器的核战略,摸索制定将进攻与防御融为一体的新战略。然而,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实际上与这一理想相去甚远,要在俄罗斯和中国不反对的情况下推进导弹防御计划极其困难。
首先,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一直把前苏联时期与美国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视为核裁军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经济陷入了困境,俄罗斯无力继续维持大量的战略核武器。于是,美国谋求以相互大规模削减战略核武器为条件,双方就废除《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达成协议。在这种状况下,美俄首脑2001年11月举行了会谈,就把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到现在的1/3达成了基本协议。美国有意通过大规模削减战略核武器来阐明自己“不谋求单方面占据优势”的立场。然而,美俄在谈判的重要课题———如何看待《反弹道导弹条约》,也就是导弹防御的定位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
尽管美俄首脑会谈“半途而废”,但布什总统推进导弹防御计划的决心已定,结果单方面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
在美国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后,俄罗斯摆出了做好“和”与“战”两手准备的姿态。现阶段,俄罗斯的判断是:(一)从经济上讲,为了与美国对抗,争取大量部署战略核武器和加强导弹防御系统都不现实;(二)美国国会的民主党势力反对导弹防御计划,布什政府的如意算盘未必能够得逞;(三)鉴于技术上存在难题、投入太大,实际上将建立什么样的导弹防御系统还是未知数。俄罗斯基于上述观点,采取了避免美俄关系恶化的方针,优先履行首脑会谈已经达成协议的削减战略核武器。
其次,美国对中国的说服工作不容乐观。布什政府的导弹防御计划旨在拦截美国所说的“无赖国家”发射的导弹,但美国也不是不可能利用这一系统来拦截中国的核导弹。有人推测,中国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核导弹只有20枚左右。如果这些核力量被拦截的可能性增大,那么中国对美国的核遏制力量可能受到削弱。中国从90年代前半期起致力于实现核作战能力的现代化。倘若美国推进导弹防御计划,那么作为对抗手段,恐怕中国会加速增强核力量。经济发展对中国来说是最优先课题,中国不愿陷入过度的核军备竞赛之中。
如果导弹防御问题引发核军备竞赛,就不只是应付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了。可以预料,印度会为了与中国对抗而增强核力量,不会等闲视之的巴基斯坦也将参加核军备竞赛。中国增强核力量会成为俄罗斯扩充核军备的火种,整个欧亚大陆,特别是亚洲很可能成为核军备竞赛的主要舞台。
不利于裁军和反恐怖
美国推进导弹防御计划,令人担心产生破坏裁军气氛的“副产品”。“9·11”事件后,似乎布什政府稍微调整了单边主义路线。这是因为,为了建立“反恐包围网”,布什政府不得不推行国际协调路线。美国迄今一直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与俄罗斯、中国针锋相对,如今在建立“反恐包围网”上与俄中两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进展。但是,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倾向并未因此消失。拒绝签署有关禁止生化武器条约核查制度的议定书,争取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变成一纸空文,美国的外交仍然缺乏对国际舆论的考虑,单边主义的倾向依然十分突出。最典型的事例是,布什政府已经宣布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如果美国进一步回归单边主义路线,即使口头上说需要建立“反恐包围网”,也未必可以继续坚持国际协调路线。令人担忧的因素是,美国推进导弹防御计划有使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反恐包围网”瓦解的危险性。
假如美国借本土防御的名义加速推进导弹防御计划,俄罗斯和中国对此表示反对,旨在消灭伊斯兰激进派恐怖组织的“反恐包围网”出现裂痕,结果有可能中恐怖组织的圈套。尽管加强本土防御的契机是“9·11”事件,但若作为本土防御的一环加以推进的导弹防御计划削弱“反恐包围网”,就会落得鸡飞蛋打的下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