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中国人才回流的大时代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2-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人才回流的大时代 【香港《亚洲周刊》1月20日一期社论】题:中国人才回流的大时代 美国《纽约时报》2000年底一篇长篇报道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快速'...

中国人才回流的大时代


【香港《亚洲周刊》1月20日一期社论】题:中国人才回流的大时代
美国《纽约时报》2000年底一篇长篇报道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自由化,一个新的“人才回流”时代业已开始。
该报援引美国移民局、教育部、国务院等方面的资料指出,单单在2000年,由美国回流的中国留学生及学者总数,即多达15000人。许多已进入美国主要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宁愿放弃高薪工作回国,理由是:中国大陆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纽约时报》估计,这种大规模的“人才回流”将是中国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主要现象。
除了《纽约时报》见微知著,早已察觉这种趋势外,最近美国奈特—里德报系一篇特稿也指出,过去两年里,一种非常戏剧化的人才流动已在中国大陆出现:不但本身外流人才大举回流(这些回流者被谐称“海龟”,指他们由海外回归),甚至美国人、香港人及其他定居美国的华裔,也有向中国大陆流动的趋势。而这波人才大流动,其实又和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陆深化扎根有密切关系。它创造出专业人才的高度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向其他部门扩散,许多人有了创业的机会,许多人则在行政管理、教育研究、法律咨商、投资理财等领域找到可以发挥的空间。这些迹象显示,此刻的中国由于加速现代化与全球化,已进入了快速体制革新与扩张的新阶段,这乃是人才往中国集中的最大动力。中国这一波人才流动,无论从经济史或整体大历史的角度而言,都有着史诗般的重要意义。
人才的流动,是二战后经济学的研究新领域。当时美欧持续扩张,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极大的人才“拉力”,相对的,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及不自由,又对人才造成“推力”,这种“推—拉模式”可以解释大多数战后人才外流现象。人才外流国家由于无法经由改革与发展,使“推力”转换为“拉力”,甚至造成所谓“人才漫流”现象——外流人才纵使在外无法获得好工作及发展抱负,宁愿滞留不愿回归。这种人才外流甚或“人才漫流”现象,60年代达到顶峰,许多学者对此感到忧虑,认为人才持续单向流动,将使人才配置永远失衡,发展中国家将永无出头之日。
不过,这种情况终于在70年代出现转折。贸易的扩大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成长动力,成长与随之而来的改革,终使得推力与拉力开始趋向平衡。这种情况在亚洲的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可找到相当一致的轨迹。由此显示,人才流动在经济、社会或政治上有着重大意义。当一个国家由“人才外流”转为“人才回流”,意味着这是充满了希望的新时代开端,也是政经社会大进步的预兆。
因此,二十一世纪伊始,中国大陆出现人才回流潮,就中国长期发展而言,殊堪喜贺。中国大陆的人才回流,甚至改写了近代人才流动的模型:
其一,从人才外流与回流的时间差距而言,不过短短20年,这么短的时间实为举世未见。由此可见大陆过去20年取得多么惊人的进步,足以化“推力”为“拉力”。人才往哪里,希望就到哪里。21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政经社会的加速发展已可预期。
其二,中国大陆并非高收入国家,纵使是回流人才,其收入多半不会高过西方,换言之,多半回流人才为了收入的考虑较少,为了追求机会和希望的比重较多。这显示近代中国尽管波折起伏,人民对国家社会终究保有完整的认同,这也是人才回流的主要动力。人才如此全方位的回流,隐隐透露这一代中国优秀分子建国的意愿,或许这才是中国大陆人才回流最值得注意的一点。奈特—里德报系的分析即指出,随着如此的人才回流,一个新的社会已可预期。
近代经济学,尤其社会经济学,已对人力、人才的要素愈来愈重视。优秀人才不单是一项生产要素,更是知识资本与文化资本;人才的流动方向,不但左右经济的荣枯,更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短短20年的时间里,中国由人才的净出口国,逐渐转变为净入口国,不但以前的“人才外流”翻转为“人才回流”,更磁吸着其他国家的人才。
当人文荟萃,菁英毕集,创造的优势即会不断增强。由这一波人才流动,或许我们真的可以说:一个新的大时代已经开始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