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台生求学大陆生活写真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2-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台生求学大陆生活写真 【台湾《新新闻》周报1月9日一期报道】题: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生活写真(记者 陈静云) 虽然是不曾谋面的三个人,陈正腾、苏瑞德与陈伟'...

台生求学大陆生活写真


【台湾《新新闻》周报1月9日一期报道】题: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生活写真(记者 陈静云)

虽然是不曾谋面的三个人,陈正腾、苏瑞德与陈伟立三人一见面,不需要刻意暖身,话匣子一开没几分钟,就像熟识已久的老同学,话题一个接着一个。对他们来说,与故乡来的学生聚会,是留学生活中最惬意的事,不管是交换台湾消息、生活资讯、学习心得,聊上数个钟头也不嫌累。
虽然到大陆求学少了语言的隔阂,但是生活习惯差距仍影响着台籍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同一般到欧美留学的学生,总有说不完的留学经。
两岸学生 差异强烈
师范教育科班出身的苏瑞德,重返校园当学生,对于两岸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特质的差异,感受特别强烈。“大陆学生很少问问题”,上了几个月的课,苏瑞德总是班上最常发问的人,“这里的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述,就连台湾课堂上常有的分组报告,这里也很少进行”,因此同学跟老师对他的积极学习态度都印象深刻,也觉得他的提问饶富趣味。
据苏瑞德的观察,大陆的法律教育落后台湾不少,而行政法落后的程度更让他瞠目结舌,“这里的法律是闷着头教的,没有什么各国法制比较之类的”。而一整学期只上一本书的老教授大有人在,难得有几位刚留洋回来的,会引用外国资料。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苏瑞德眼中看来,除了服从性特别强,视野与眼光都过于局限。“以WTO为例,台湾学生会关心产业冲击与自己的出路问题”,苏瑞德比较说,而他身旁的同学顶多沉浸在民族主义一大胜利的情绪中,“但是唯物史观的训练,让大陆学生的逻辑推演能力比台湾学生强”,同样学经济法,他的同学们总可以很快地把复杂的生产关系搞得一清二楚。
政治问题 不谈为妙
思考方式不同,可以在课堂上激发出火花,可以说是件好事,但是轻易表明政治立场,则会引来群情攻讦,特别是在北京这个政治中心,台籍学生如果行事不够低调,就得准备好三天三夜体力来舌战群雄。
在台湾念大学时曾参与学运的陈正腾,一开始到北大,就时常为了台湾问题与当地同学激辩,还差点演出全武行。“他们最喜欢问你主张台独或统一?要不就问你李登辉是不是搞台独?”陈正腾如今思考起来颇觉得好笑,“这些人无非就是要你表态认同祖国,只要稍有迟疑,他们态度立即犀利起来”。一开始陈正腾会因为坚持台湾尊严不惜与同学争辩翻脸,甚至互不往来,时间久了,发现这样对于改变当地学生对台湾的认识于事无补,他开始采用回避态度,万不得已对上了,也尽量用理性辩解。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苏瑞德身上,他笑着说,“你回答维持现状还不够标准喔!正确答案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维持现况”,说完三个人相视,颇有同感地一起哈哈大笑。“要安静求学,就得回避政治问题”,苏瑞德说,只要是讨论政治问题的场合,他能够避开就尽量避开,不然就是一句“我只坚持市场原则”,以求全身而退。
饮食问题 苦恼颇多
除了学习环境的差异以外,与一般台商相同,台湾留学生也会面临生活习惯差异的问题,最让他们苦恼的莫过于饮食。“刚来的时候,吃最不习惯”,学医的陈伟立对上海菜的重口味,一则吃不惯,一则有健康的疑虑,“这里的食物不是特别咸,就是特别甜”,尝试吃了几个月还是吃不惯,搬出学校宿舍后,索性自己开伙。
寒暑假回台湾的时候,就带些可以长期保存的卤包回上海,有空就自己做饭吃,这让住在学校宿舍的苏瑞德听得羡慕不已,一向在学校餐厅解决三餐的他,几个月下来,虽然比较习惯上海口味了,但偶尔还是会想念台菜,即便上海有不少台菜餐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一大支出。看出苏瑞德的心情,陈伟立马上提出邀请,两人相约一起煮菜补一下。
了解时事 靠伊妹儿
大陆校园资讯相对封闭,想要上网看台湾新闻也不可能,住在上海徐汇区的陈伟立总是抽空到台湾人开的斗牛士及真锅咖啡看前一天的《中国时报》。在交大闵行校区上课的苏瑞德,因为校园相对偏远,资讯管道更不方便,只能和台湾的朋友通伊妹儿(e—mail)了解时事。到大陆留学,就像到大陆做生意,抱着不切实际的梦想,肯定要失望;但排除困难后,倒不失为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