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两岸何其冷,又何其热!两岸何其近,又何其远!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2-05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两岸何其冷,又何其热!两岸何其近,又何其远! 台湾著名经济学者高希均近日在上海、苏州、昆山等地密集参访了台商的工厂后感叹道—— 【台湾《联合报》1月29'...

两岸何其冷,又何其热!两岸何其近,又何其远!


台湾著名经济学者高希均近日在上海、苏州、昆山等地密集参访了台商的工厂后感叹道——
【台湾《联合报》1月29日文章】题:台北大爱 北京大度 两岸机会之窗(作者 高希均)
我又去了上海,我又回到了台北。两地何其冷,又何其热!冷的是台湾经济,热的是上海投资;两地何其近,又何其远!近的是地理位置,远的是前景展望。
对台商的三项观察
过去一周在上海、苏州、昆山等地密集地参访了台商的工厂,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我的综合观察是:
(1)整体来说,台湾产业中重要的厂商,几乎全已出现在江南(联电与台积电是下一波),而且上下游的供应链也已逐渐成形。江南已经变成了台湾产业不折不扣的重要生产基地,正如珠江三角洲之于港澳。
(2)这些厂商们对两岸关系的可能突破,大体上已由期盼而失望而冷漠。目前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尽其在我,集中资源,加速在大陆市场的布局,而不落人后。面对积极招商的当地政府,在江南的台商已无需多花时间在送红包与讲关系上。
(3)这些厂商们在心态上及策略上,已经从过去求短期生存改变为长期投资。上海(1800万)加苏州(600万)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台湾总人口。江南不仅提供了优良的投资环境,也同时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午夜梦回,他们惦念着台湾;白天打拚,他们已逐渐融入当地社会。
戒急用忍“惠我良多”
这些在江南为数20万—30万(估计不等)的台商,正充分展现了50年来台湾社会所累积的活力:他们拥有企业脑、获利心,但仍有家乡情。
“企业脑”是使他们在大陆开辟了另一个企业发展的疆域。
“获利心”是使他们在大陆必须认真地工作、专业地经营。
“家乡情”是使他们对台湾保留了恨铁不成钢的关怀。
在李登辉执政时代的财经首长,当他们近来亲访大陆之后,终于了解到他们当时是如何对一个错误的决策(“戒急用忍”)认真地执行。台湾为了这错误的决策,直到今天仍然在支付惨重的代价;这就是面对大陆经济的持续成长(去年的经济成长率大陆是超过7%,台湾是—2%),台湾经济正一天又一天地被边缘化。而执政当局理念上的“去中国化”,助长了世界舞台上台湾的“被边缘化”。
所谓“边缘化”,就是台湾的国际角色愈来愈被隔离,愈来愈模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台湾在外销、外汇存底、外人投资所占的比重等等,相对于大陆,会愈来愈小;最现实的还是在两岸的投资金额上,外商以及自己的台商愈来愈多去大陆设厂投资,愈来愈少到台湾来设厂投资(去年民间投资减少了24%),形成了去大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热。
在上海浦东的一个世界级新型大楼中,这位曾在台湾建过厂的高科技负责人说:“因为台湾的戒急用忍,我不得不到台湾地区以外找优秀的人才,到海外筹集资金,现在我们已经在最短期间盖好了厂,而且已经开始生产,一切比想像中还快还好。”
他寓意深长地补充了一句:“戒急用忍”的政策“惠我良多”。这句话似乎正与一些台商所说,“一军登陆,二军回流”,前后呼应。
从全球布局来看,“戒急用忍”这种不合时宜的管制政策,只能表面上管制一时,也只能管制一些守规矩的厂商;即使最守规矩的厂商也总有对策。事实上,对早已采取“对策”的台商而言,“戒急用忍”除了造成对台湾经济的伤害之外,已毫无作用。

台商在上海考察
两岸“机会之窗”
1月24日,在上海听到中共副总理钱其琛首次表示要区别“广大民进党成员”与“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并且公开欢迎广大民进党成员去大陆访问。消息传到海外,被认为是北京官方对民进党政策转变,以及主动释放善意。对我们这些一直呼吁两岸双赢的知识分子来说,双方不可再错失陈总统在台北讨论两岸关系时常形容的“机会之窗”。
去年12月上旬,美国“百人会”一行分别在北京与上海会晤到朱镕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及汪道涵会长;在台北会晤到陈水扁总统与蔡英文主委等人士。
简单地说,北京的观点是:只要接受“一个中国”,什么都可以谈;台北的观点是:“一个中国”不能是前提,可以当议题。
在去年12月10日与“百人会”的会谈中,陈总统还特别强调两岸可以暂时搁置有争议的部分,先从经贸、文化统合开始谈,他并提出“三多三少”:多经济少政治、多接触少误会、多信任少打压。昨天在接见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时,针对钱其琛的谈话,陈总统除表示欢迎任何有助于改善两岸关系的谈话和做法,并再度呼吁两岸可以“三多三少”。
钱其琛的这次重要谈话,表达了两岸之间要少政治、少误会、少打压的善意,的确值得台北作迅速积极的回应。
大爱西进 大度回应
4年前,许信良先生提过“大胆西进”;我曾指出:李总统当时提出的“南向”政策需要大胆(事后证明台商大多血本无归),西进则需“大爱”。王永庆先生曾经说过:“当与其他国家相比,条件差不多时,我就会去大陆投资。”这就是百年前福建移民内心深处的“寻根”与“大爱”。
民族情就是大爱的基础。在当前“世界村”中,对数千里之外所发生的灾难,大家都有休戚与共的感觉,为什么血脉相连、文化传承的台湾和大陆,却没有深厚的中国情?
当台湾展现“大爱”时,北京就要以“大度”来回应。例如:“大度”可以表现在国家认同上,接受“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立场。大陆因其“大”,就不应斤斤计较。对台湾的弹性愈大,两岸就愈容易交流,民众就会愈有好感。
当“大爱”与“大度”同时出现时,“机会之窗”就会开启。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