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标题

战地记者战地情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2002-01-28 08: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战地记者战地情 为什么几百名记者甘愿冒生命危险去阿富汗或其他战区采访?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寻求轰动的报道,有人同情阿富汗人民,有人则决心'...

战地记者战地情


为什么几百名记者甘愿冒生命危险去阿富汗或其他战区采访?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寻求轰动的报道,有人同情阿富汗人民,有人则决心改变世界
【美国《洛杉矶时报》12月10日文章】题:战争危险使记者团结起来
已经有八名西方记者在阿富汗遇害,十余名记者被抢劫、关押、绑架或袭击。到处都在传说,谁杀死一个记者可得到塔利班领导人奖励的5万至10万美元。
难以抗拒的诱惑
许多西方记者都认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把记者定为重要目标。那么为什么几百名记者甘愿冒生命危险在阿富汗或其他战区采访?原因多种多样。有人喜欢冒险,有人寻求轰动的报道,有人同情阿富汗人民,有人则决心改变世界。
如同《华盛顿邮报》的帕梅拉·康斯特布尔所说,许多人做战地记者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有因竞争而产生的热情,有呆在编辑部搞日常报道感到的厌倦,有对刺激感官的危险成瘾,还有“对攀上悬崖而不会掉入深渊的轻信”。
大多数记者都认为自己并非有意寻求危险,尽管在战场上危险是不可避免的。战争是终极的故事,因为它使任何形势都变得更加强烈,更加痛苦。
如同康斯特布尔所说:“跟着海军陆战队进入人间地狱并不是我该做的,也不是我擅长做的。我对人类戏剧性事件和人类与命运抗争的兴趣要大得多。”
许多西方记者都像康斯特布尔一样对阿富汗着迷、喜爱。
上个月在昆都士原本打算投诚的士兵突然发起了进攻,《纽约时报》的德克斯特·菲利金斯当时正和北方联盟士兵在一起。“刹那间,由欣喜转为恐惧。眼前是一片恐慌的景象……人被践踏,被后撤的车碾过。”
尽管这样,菲利金斯仍认为,阿富汗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一片分外美丽的土地。虽然存在种种可怕的问题,但这里的人民非常热情和友好。”
在许多记者看来,这种祥和气息同阿富汗各统治派别的残暴形成的巨大反差,使人们对这里独特文化的故事永远听不厌。
《洛杉矶时报》的阿利萨·鲁宾说:“人们对世界这一部分有一股在别处从未感受到的强烈的激情。这种地方看上去真的很陌生,但有时你突然想到这些与美国差别很大的地方却与身在美国的我们有某种联系……我做记者就是要尽力去发现这种联系,尽力发现是什么造就了那些躲藏在阿富汗的恐怖分子。”
运气是最好的保护神
有的记者在采访时有武装士兵护卫,有的记者在住宅周围有武装警卫保护,特别是在上月底一名瑞典摄影记者在塔卢坎的房中遭强盗入室杀害后。
一些记者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和《纽约时报》等几家新闻单位则动用装甲车运载记者到阿富汗最危险的地区进行采访。
但所有这些措施都没有安全保障。
美联社的罗森布拉姆说:“在索马里,人们穿防弹背心,武装分子就射击他们的头部,然后把他们的防弹背心偷走。”
即使是有武装士兵护卫也同样充满了危险。有线新闻电视公司的罗伯逊说:“你必须记住这里的联盟转变极快,而护卫你的士兵在救你之前,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最终,记者们认为正确判断和好运才是战斗中最好的保护神。
该不该带枪
那么枪有用吗?
福克斯新闻社的热拉尔多·里韦拉说他就带着一支枪。里韦拉说,他意识到用枪对付武装士兵毫无用处——这是他一天早上在托拉—博拉的一个小山顶上(美军正在此处搜寻乌萨马·本·拉丹)播发报道时发现的。当时一名狙击手向他射出两发子弹。他仆倒在地,子弹呼啸而过。“都能听到声音……近在咫尺。”
但里韦拉认为,阿富汗农村地区有强盗和土匪出没,枪“在这里的价值……同在国内对付坏蛋的价值一样”。
尽管如此,一些记者坚持不带枪,而且认为不应带枪。
1997年进美联社前当过七年军医的克里斯·汤姆林森说:“随身带枪最容易招来杀身之祸。你带了枪……在敌人眼里,你就成了武装人员。”
36岁的汤姆林森是在阿富汗的西方新闻记者中很特殊的一个——既是退伍老兵,又是佛教徒。他自称来阿富汗是为了“讲述战争中的事情,希望人们能意识到战争有多么恐怖,人民要遭受多大的苦难,这或许最终会使人们不再容忍战争。”
汤姆林森承认“这种想法可能有点天真”。但同事们都认为他在战场上一点儿也不天真。
在四名记者从贾拉拉巴德到喀布尔的途中遇害的那个上午,汤姆林森从相反方向经过了同一个恐怖检查站。这一天也是他在阿富汗的第一个整天。
在他发现路边站着持枪人时,他立即断定这不是一个正规的塔利班检查站。
他说:“没有任何路障,路边站着的人摆弄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在我看来,他们就像一帮在住宅附近游荡的恶棍一样。我告诉司机继续往前开,不要停。”
经验最重要
今天服过兵役的记者相当少。因此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和《纽约时报》等几家新闻单位派出部分记者去接受特殊的军事训练。
但是大多数记者面对这种情况只能依靠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编辑和电视新闻的主管承认,在一般情况下考虑将谁派往阿富汗时,经验是他们首要考虑的内容。
《纽约时报》的常务主编杰拉尔德·博伊德说:“总是想把经历过这种战事的人派往那儿。”
几位编辑说,他们时常提醒派往阿富汗的记者,没有任何新闻值得去冒生命危险。
据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自由论坛组织统计,已有七百多名记者在战争中牺牲———二战中死了66人,越战中死亡人数超过了65人。
《洛杉矶时报》的保罗·沃森说:“如果一场战争值得打,就一定值得为它去死。这不是说你可以到处乱跑,愚蠢地冒险。如果有关战事重要,足以引起公众关注,那就值得新闻记者冒险去采访。”

题图说明 战地记者菲利金斯认为,阿富汗是“一个不寻常的国度,一片分外美丽的土地”。图为一名反塔利班士兵穿行于被美军轰炸得满目疮痍的田野。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