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有记者就“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一说法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求证。王国强回答:“这句话确实不是危言耸听!”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际,亟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和资源困境,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强音。与此同时,关于“中医可能亡于中药”的警钟也不断敲响。近年来,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无序种植,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都直接影响药材品质。
比如,中药材历来强调原产地,追求“道地”,异地种植必须三代药材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方可上市。但是一些地方只顾经济效益,中药材种植“随心所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既须统筹治理,又要只争朝夕。
药材质量关乎中医生死存亡,关乎民众用药安全。主管部门、种植和加工企业须严格遵循《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部署,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规范中药材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尤其应在三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建设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网络,构建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强化中药材主要产区资源监测保护;二是力促优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三是积极推进中药的标准化行动,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中药不分家,是中医传统特色优势。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用好药,是保障民众用药安全、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关报道】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信中医?
专家称因药材功效变差 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专门研究中药材的李明焱就说,中医药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关键时刻。“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但在社会上,却有很多人不相信中医、不相信中药。”他说。
李明焱说,中医药的功效已为历史所证明,为什么现在反而有许多人在怀疑?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出了问题。“不再是道地、天然、绿色、无污染,传统中药材的功效变差了。” 在今年省两会上,李明焱共带来了8个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建立道地药材评判体系,保证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李明焱说,传统中草药与土质、气候、环境、采收时机息息相关,这就是中药材行业十分强调的“道地”性。同样的药材品种,生长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气候,其效果就可能完全不同。
随着社会人口急剧增加和生态资源被破坏,自然道地中草药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要,很多品种只能靠人工种植取代。要使中药材有疗效,就必须讲究药材的道地栽培,选择药材的原产地、按照中药材的物理学特性,进行仿野生栽培。
另外,针对药材的道地性,缺少一个综合检测评价方法。“虽然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但标准的低水平和简单化,规定指标与药材功效的真正关联难于判断。” 李明焱举了一个例子,野山参和人工种植的人参,药典规定的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在检测中相差无几,“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功效却差异悬殊。” 缺乏道地药材评判体系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中药材优质不能优价。比如“浙八味”中的麦冬,浙江的品种只能三年一采,产量低,价格高,临床疗效好。但在湖北、四川等地种植的麦冬,产量高、价格低。浙江的麦冬效果最好,在市场上却不具有竞争力,这直接导致浙江种植麦冬的药农越来越少。
“不能让中药材的质量变差,毁了中医药事业。”李明焱说,要在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基础上,组织老药工,根据药材的道地性、生长年份、干净程度、炮制工艺等方面进行评判。同时建立中药材生产可追溯制度,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等级标准,根据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终端价格,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优质优价。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