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进步,中国商用车产业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日前在“车城”湖北十堰举行的2024中国商用车论坛上,与会各方聚焦“新步伐新成效新提高,助力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展开深层次探讨,聚焦新质生产力提升,擘画商用车产业未来。
低碳成商用车发展趋势
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商用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商用车保有量占比为12%,却“贡献”了交通领域55%的碳排放、85%的氮氧化物排放。“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趋严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逐步成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全球共识的核心。”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新事业总监黄绍军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商用车保有量达4150万辆,占比为12.5%,但在交通碳排放的占比高达60%。其中900多万辆重卡在总体机动车保有量中“贡献”了30%以上的交通碳排放量,中重卡、工程车均为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大户。
与会专家认为,除环保目标外,商用车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其使用的经济性是成就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商用车产业对经济性的追求也为能源多元化使用场景创造了更多实用空间。针对电动化、低碳化目标,国内车企纷纷在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多元化布局,包括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等。随着高压快充、大功率燃料电池、高压储氢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延长了新能源商用车的续航里程,拓展了使用场景。
“目前,我们和欧美国家一样,都在积极进行能源多元化探索和应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商用车是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电动化、能源多元化包括未来氢能产业的示范运行,都为商用车减排降碳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撑。目前,氢能产业已经纳入国家能源转型重点规划领域,氢燃料汽车示范工程也在全国有序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认为,由于电动重卡的自重量太大,而且通过加速衰减比较快,燃料电池是这一领域更易发挥优势的路径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一大批续航超过600公里的燃料电池重卡被投放运营,全国多地正在抢抓“氢走廊”“氢高速”的发展机遇。
与会企业认为,当前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较乘用车仍然偏低,新能源技术仍然是全行业需重点关注和突破的卡点,业界期盼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的颠覆式突破,从而解决行业转型与企业盈利之间的矛盾。
智能化凸显商业价值
与会专家表示,对于商用车来说,智能化发展更有实用意义,在长途驾驶、物流统筹、智能化发展上,均显著提升了商用车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商用车企业的普遍重视。目前,中国商用车智能化的推广应用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商用车董事长周先鹏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商用车将越来越智能化,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成为转型发展的关键。
据介绍,部分先进的商用车已经能够实现智能检修,一旦发生故障,车辆会提前预警,同时通过系统寻找最近的服务站,主动派单给相关维修人员;一些商用车加装了前向雷达、环视摄像头和疲劳摄像头,能够帮助司机识别对应车道的限速牌,及时做好疲劳提醒;也有专为物流运输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既能节约人力和燃油成本,也能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除普通道路运输外,码头、矿山等特殊劳动场景,对商用车驾驶有着更高的要求,过去,无论再怎么提高安全生产标准,事故仍然难以完全避免。“我认为自动驾驶会率先在商用车领域落地,其商业和安全价值会得到很快凸显,并且获得大规模应用。”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瑞说。
“商用车具备非常丰富的智能化应用场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建议,企业应该加大在智能驾驶、车联网、大数据领域的投入,同时也要推动多业协同,实现车、能、路、云融合发展,另外,还要加强数字技术、通信技术、AI技术等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智能制造体系的提升。
“对商用车来说,客户的应用痛点就是未来的产业需求,车联网通过挖掘数据价值,能够帮助商用车在安全、节能、高效领域创造很多价值。”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郭平说。
“除了传统的车辆安全、电机安全、电信安全,我认为智能网联安全是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表示,基础研究领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通过协同创新来解决商用车核心问题。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彭陶指出,中国乘用车智能化应用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的智能化产品渗透率已经超过43%。国家层面虽然已制定了很多的分级标准去推动,但轻型商用车板块还要加速落实。彭陶坚信,依托中国新能源技术及产业优势,以换赛道形式切入全球商用车市场,在未来,全球商用车领域一定能够走出两到三家世界一流的中国品牌。
中国商用车走向世界
在海外市场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全球商用车行业运行压力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中国商用车出口量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商用车出口发展势头迅猛,全年出口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车型来看,货车占比超过八成,达到了66万辆,增长27.3%;客车也显著增长,出口量为11万辆,增长72.8%。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商用车出口前景依然非常广阔,主要原因包括产品竞争力提升、国际经济发展带来商用车需求量增长迅速等。
“中国商用车已经走向世界舞台,展现出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李邵华介绍,从各类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分布来看,占比最高的两类车型中,重型货车的出口目标国和地区达到了180个。中国商用车出口产品的覆盖度也越来越高,形成了以牵引车为主导,自卸、载货和专用等多车型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商用车目前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科技和市场的日益成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李邵华表示,行业需要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遵循国家战略,加强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升级和国际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论坛为中国商用车走向世界擘画了蓝图: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会专家表示,商用车的技术路线有多元化趋势,单一或少数企业都无法完成全部技术突破,企业间加强合作是取得国际市场优势的必由之路。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多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更新商业模式。参会企业普遍认为,商用车的竞争越发趋向服务竞争,行业要探索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要探索与物流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更加高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加强国际合作。与会专家建议,既要加强与国际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商用车企业国际化运营能力,也要推动商用车产品的出口和本地化的合作,带动供应链走出去,提升我国商用车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要强化行业合力,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更多参与技术、贸易规则的制定,推动商用车行业全球化发展。
(责任编辑:刘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