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是补充资本金的一种渠道。
潘功胜介绍说,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银行做生意也要“本钱”,资本金是银行经营的基础。银行资本补充,按资本来源渠道划分,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渠道。内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的超额拨备;外源性渠道主要有上市融资、增资扩股、发行可转债、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
据了解,永续债在国际上已经是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常用工具,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2016年到2018年,全球市场发行永续债的规模大约在1000亿美元。此前,中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一直没有使用永续债。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一次性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处于预测发行区间的下限,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
潘功胜表示,此次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在中国引入银行永续债,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从银行业角度出发,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虽然中国银行业资本较为充裕,结构上以核心一级资本为主,资本质量较高,但随着近年来银行业发展速度的加快,目前部分银行面临资本约束,加上监管标准的趋严和提高以及一些影子银行业务回表仍需要补充资本,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动态补充资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出永续债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补充渠道,同时,由于中国银行业的资本结构中核心一级资本约占80%,推出永续债也有利于优化银行资本结构,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
从债券市场出发,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结构。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债券市场余额为86万亿元,排在全球第三位,中国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也较丰富。推出商业银行永续债,有利于丰富中国债券市场品种结构,满足长期投资人资产配置需求,也有利于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完善。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在中国刚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市场接受和市场培育需要政策支持。央行的票据互换,就是支持性政策之一,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
潘功胜强调,此次央行票据互换与非量化宽松(QE)有本质区别。
首先,央行票据互换是“以券换券”,不涉及流动性的投放,不涉及基础货币的吞吐。而QE,一般在购入资产的同时会投放基础货币。
其次,央行票据的互换没有导致永续债所有权和信用风险的转移。央行只是按照市场化的标准收取费用,提升了永续债的流动性,永续债的所有权仍在商业银行表内,利息所得者也仍是债券持有人。因此,央行票据互换并非中国版QE。
据了解,下一步,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永续债的政策框架,继续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记者 徐佩玉)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