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和民间智库的就业数据均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就业局势总体平稳。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当下,就业问题仍然时刻不容忽视。
继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之后,7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再次部署加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稳增长,建立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机制。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就业下滑仍然是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重要风险,稳就业应该排在宏观政策的首位。稳就业不仅能保障社会稳定,还能增加居民收入,为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打下基础。
国务院全力支持企业稳岗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是今年宏观政策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上半年就业形势持续平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三分之二。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7月25日在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不仅官方数据显示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内,就业智库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第二季度就业季报也显示,从2018年四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中国就业景气指数CIER指数(趋势和周期分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基本稳定,且有小幅度的上升,这是2017年三季度以来就业市场首次出现企稳迹象。
这份名为《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景气指数报告》称,进入二季度,随着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和求职供给增长放缓,CIER指数由一季度的1.68上升至1.89,与去年同期的1.88基本持平。总体而言,景气指数微小上升,就业市场趋于稳定。
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国内外错综复杂因素的传导,下一步我国就业面临的风险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当前仍存在较大就业压力。
恒大研究院30日发布的《中国就业形势报告:2019》提出,一些数据已经反映出当前真实就业压力较大。比如,城镇新增就业上半年同比减少2%,领取失业金人数、再就业人数增速均不乐观。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一步首先采取更有力措施稳增长、助创业,破除束缚市场主体发展的桎梏,拓展就业岗位。严密关注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情况,建立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预警机制,支持企业稳岗,引导支持产业向中西部等地区有序转移。
其次要推动就业支撑措施抓紧落实到位。加大力度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的1000亿元资金,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困难企业开展转岗培训。切实做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工作。
张莹也表示,人社部将“稳定就业增长”作为下一步就业工作的首要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投资等政策体系。全面推进社保降费、失业保险返还等政策落地,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支持企业吸纳就业。
苏剑认为,长期来看,要实现就业持续稳定增长,只有通过改革开放和结构升级。要坚持稳就业,推动结构性失业问题得到解决。
为重点群体创造就业岗位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常务会议要求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推出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努力做到结构调整中职工转岗不下岗,想方设法为农民工创造更多打工机会和条件。
青年失业率上升一直都是就业领域的一个风险点,大学生中出现的“慢就业“等问题也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此前表示,就业还有一些结构性矛盾需要关注,特别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还在增加。
张莹表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834万人,目前的就业进展总体是平稳的,就业水平与往年基本持平。
前程无忧的2019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调查的88家最佳雇主企业中,21家民营企业2019年的校招量超过了20家国企和47家外资企业的总和。
“双创”等促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改革对于扩宽就业岗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张莹表示,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成为拉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记企业数达到1.94万户,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
常务会议还提出,完善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促进零工市场、灵活就业等健康发展,培育就业新增长点。
首都经贸大学中国新就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对第一财经表示,常务会议提出完善新就业形态支持政策,说明新就业形态的就业创造效应与就业创造能力已经得到国家认可。对于新就业形态要支持,意味着应破除当前阻碍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监管政策,按照“包容审慎、创新监管”原则监管。
张成刚认为,零工市场与灵活就业不应简单排斥,而是应扶持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使之既发挥岗位创造作用,又保障劳动者权益。同时,新就业形态、零工市场、灵活就业等,都可以带来劳动者就业岗位,在支持现有企业稳岗等基础上,应作为新增就业重要来源。(郭晋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