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
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诚恳地对青年人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题记
因为我当反腐记者快8年了,我在南方卧底报道组经历了不少事,我写了大量当卧底反腐记者酸甜苦辣的纪实文章,出了一本书《天地良心-----一位流浪反腐记者的中国梦》,印刷二千册,大部分快递老家去了,留一部分书想在北京找文友搞个文化活动来一个签名售书。由于职业关系认识了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的院长陆绍阳。对方互相加了微信,陆院长和我在微信聊起了文学,陆院长对我说:“要写好文章多看多写。有人说,没有灵感,灵感不是天生就有的,灵感在生活中寻找。所谓美到处都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慧眼发现。作为一个作家,都应有正气,有傲骨,要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多年前,有一个企业家叫我登一篇“擦边球”的文章,给我一定的报酬,我严词拒绝。有时有些写作水平低的政府官员又有后台的人要帮他发表,我都婉言拒绝。作为一个编辑.作家,对刊登文章是有生杀大权的,但我要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发现文学新人,栽培作者是我的责任,我也是得到前辈的发现培养才有今天的。"
陆院长侃侃而谈,我静静地看着微信的聊天的内容,细细的品味。在这番聊天中,可以看出陆院长的高尚人格和奉献精神。”
我看陆院长的为人不错,我把我心中的想法告诉了陆院长:现在想在咱们学院搞一个活动,陆院长不假思索的竟然同意了。我欢呼!
前些时日,陆院长突然要求我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写点什么,我顿时有些受宠若惊。一直以来,我的文章都是写给互联网媒体广大网友的,我生怕自己的东西太过于浅薄,令诸位笑话,所以婉言拒绝了陆院长的要求。
这不陆院长打电话催了三次,想想也罢,那就写吧,只要诸位学子不要见笑就好,我才华浅薄,今日就当随性和大家做个交流吧。
说实话,我很羡慕诸位,能够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这样的学府求学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儿,这让没有过正式大学生活的我好生妒忌。呵呵!
我出生在豫淮北岸的一位农民知识分子家庭里,父亲是一位村干部。从小到大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军人和一位记者,于是1998年那年高考我的志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南京的一所军官学院。可悲的是,由于差了几分我与梦想失之交臂。于是我实现我二个梦想---记者。
1998年6月份,我高考落榜,就回到了那偏僻贫困的小山村。村子被大山包围着,惟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通向外面的世界。任职村委会计的父亲常开导我外,常对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是改革开放年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还是跟二哥学养鸭子吧!”从此以后,我就跟二哥放鸭子,我常常早出晚归,无论是三伏炎夏,还是刮风下雨,我总是一个人呆在空旷的田野里,与孤独做伴,为了打发那寂寞难熬的日子,我到镇文化站借来不少书籍,在那艰苦忧郁的日子里,那文学书籍成了我寂寞岁月里最好精神良药。文学书籍充实了我个生活,也坚定了我对人生的信念。小说里的主人公的激励下,我成了全县闻名的土记者。
后来,正阳陡沟镇党委书记和镇派出所所长张锡东招聘我到镇府任专职报道员,业余时间更充裕,我知道自己担子很重,学问低。我拼命地读书,写作,每月工资几乎全购了文学书籍。那其间,曾单轮匹马采访著名作家王怀让,二月河,刘国新,孙玉坤等。后来,正阳县电视台招聘记者,成绩突出,我被聘用,台领导推荐我免费到《河北新闻学院》深造,在牛林老师,肖全德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多。由于我申请下,台领导叫我下乡到彭桥乡负责报道富民工程工作。我不辞劳苦爬山涉水深入农村第一线调查采访,撰写大量新闻稿宣传该县领导干部扶贫攻坚、生产生活、抢险救灾、拥政爱民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和群众生活精神风貌。由于我的成绩突出,加入了河南作家协会。 铁肩担道义,妙笔着文章。1999年3月份.正阳县彭桥乡供销社梁某积压3年失效变硬的磷肥5吨,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达不到正规印刷厂印刷商标,冒充“外国磷肥”公开销售,坑害农民.我获悉情况后,立即到彭桥受害者采访,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明察暗访,连夜赶写题为《彭桥乡查处假劣化肥》等新闻稿件寄给编辑部,河南媒体很快做了报道,顿时,在省内引起强烈的反响。 北京的《农民日报》举办“法在生活中征文”,我采写的通讯《嫁不出去的姑娘》被评为二等奖。通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在北京长城采风,,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要想出人头地,实现文学梦想,就必须走出黄土地,走出闭塞,走向外面的世界!"
从此要强的我背井离乡,离开了那个养育我的小城。我只身闯入广东省东莞,罗晔经理是老乡,看我是一位才子,进了他的厂当行政主管。2000年,《东莞企业风采》杂志社招记者,我又进了杂志社当一名拉单记者,当记者半年中花了不少积蓄,没有拉到一个单。2001年,我又应聘到油柑埔水坝环兆业厂任生产主管,走马上任后,为了适应新环境,也为了能给老板留下好印象,我加倍努力地工作着——出差、应酬、处理文件。业余时间,我却觉得无聊,精神上感到特别的空虚,放弃了高薪。直到走进充满生机勃勃的嘉利集团,漂泊的心顿时就好像回到了久违的家一样,倍感亲切和温暖。我不再为生活感到悲伤和失望,这个厂很重视企业文化,有厂刊、图书室、图书室里订有全国报刊几十家;能有那么多书看,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生活享受了。我从一名员工成长为组长、主管、企业主编。2007年8月1日,在文友陈子建、孙宜枫、刘金山等文友的支持下,我创办了<新莞人>报,至今已办10期,会员500人,得到文友们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东莞电视台》、<侨乡之声>.等媒体作了报道。
现如今,我已在中央纪委主管的某网站工作。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从南方报道卧底小组开始我就不断的这样告戒自己,做好自己的每一个新闻选题和稿件。从一个普通反腐卧底记者做起,我无数次的奔跑在通往新闻现场的路上,稿件开始被搬到媒体的头条,现在我从普通记者提升到副社长、社长。这令我很是亢奋。这个职业给了我一种久违的认同感和满足感。空闲时日,常与同事、文友们切磋,探讨文学创作,世俗烦恼不在缠身,心中格外明澈.平和。如今夜晚,下了班,冲了凉,倚在床头,就着灯光,捧一本文学书籍,翻上几页,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一天中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光。
7年过去了,在新闻界前辈的帮助之下我逐渐的成长起来,玩了命似的工作也终于得到了圈内的认可。回首当年,这,也许是我唯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罢?!
相比之下,各位学子是幸运的。
我不知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对未来是怎么看的,但作为过来人,我还是诚挚的希望大家多珍惜现在的校园生活,为自己的将来做好铺垫。
我曾带过几个新闻系毕业的实习生,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我知道现在的你们是骄傲的,是充满激情的,或许又有些迷茫,但这都不要紧,希望你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把握学业,扎实的掌握技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并因此得到实惠。
由于曾经写过一本书,读者多为在校大学生,所以与很多在读新闻专业的学生们也有些接触。经常听到这些学子们向我抱怨校园生活是如何如何枯燥的种种,我知道年轻的学子们心气儿很高,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快速的投身于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闯荡,实现自己的理想。殊不知,这种浮躁之风是不可取的。
社会是个大染缸,这里面混杂着太多深刻的东西。不说别的,就说当下的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是个很大的供需矛盾。我曾经做过一个新闻调查,中国目前的大学生实际就业率竟然达不到30%。北大、清华不也出现了大学生无法就业的残酷现实吗?
所以,我亲爱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请珍惜眼前的一切。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这个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想和激情,她更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你们!
真切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各位学子能为中国的经济体制建设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相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能够把握当前的求学时机,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也许,若干年以后你们将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试想一下,那个时候同学们再聚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时候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们会感恩这4年的大学生活,感恩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感恩母校给予你的一切……
请记住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使你成才的,只有你们的扎实专业知识,生活是很具体的,没有那么多奇迹出现。就算有,我也希望你们是创造这些奇迹的人,而不是等待这些奇迹出现的人。
陆院长告诉我马上就有一批同学要毕业了,我真诚的祝愿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学子们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鞠躬!
张子保写于北京
2018年8月1日深夜
修改 于2021年6月24日
《撰稿:张子保》
作者简历:
张子保,资深新闻人、著名维权记者,毕业于河北大学传播学院学系,曾就读于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多家刊物编委、网站的版主、顾问和评论家,因多起特殊案件维权,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高层领导的亲切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他在多年的工作中,共发表评论、纪实作品若干,曾因为报道《群众为县委下跪》一文,而轰动国内外。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