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百年党史力量磅礴,百年探索续写辉煌。“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喜迎二十大,为追溯红色记忆、挖掘红色故事、宣传红色文化,经济管理学院雁翎调研小分队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党史故事”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前往了河北省任丘市,有幸采访到人民艺术家于永昌老师。在于老师对党史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解中,参与实践的同学们获益匪浅。
人物介绍
于永昌,男,天津人,1952年12月5日出生于河北南皮县,画家、作家、“小百花”工程创始人。
于永昌老师一生波澜壮阔,与党,与红色文化结下不解之缘。1966年于永昌小学毕业在生产队当社员,1969年应征入伍,先在四川江油任工程兵部队放映员,后调新疆部队当美术创作员。1975年转华北油田当钻井工人,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河北师大艺术系油画本科,毕业后在大学和中学当教师。
于永昌从1970年至今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报刊,发表出版年画、版画、宣传画、油画、论文、诗歌、剧本、小说等作品三百余件。
他于1998年创建的“小百花工程”,历时12年,以点石成金的教育智慧,让809名高中生从小百花艺术教育工程中升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外高等艺术学府。
采访实录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雁翎调研小分队一行人,于7月11日在任丘市非常荣幸地邀请并采访到了于永昌老师。在向于老师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后,于老师喜上眉梢,他以保定育德中学为引,从河北省共产党员中最早燃起的三枚星星之火,讲到了由李石曾发起的、周恩来等一众中共革命先锋参与的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潮。
“如果要说红色的话,离这里不远,一个村庄叫利家口,有一个青年,他叫王锡疆。”
“如果我们,把北京比作祖国的心脏,那么我们的华北大平原,就是胸膛,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早产生了尧舜二帝,这是他们的故乡。”
......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讲解中,于永昌老师深入浅出,频频引用毛主席的名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冀中地区开展革命的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艰辛历程,英勇就义的革命精神,留学法国的求知精神和拒腐求变的思想底线,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与深沉的鼓舞。
也一如于老师在访谈时引用的毛主席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实践意义
聆听于永昌老师对于红色历史的追溯、红色文化的讲解,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探索求真、追寻革命道路的年代,这是一次难忘的红色旅途,是一次心灵上的红色洗礼。
对于我们当代的青年人,于老师在《共产主义是我们不灭的理想——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中写道:“在今天新时代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增厚夯实共产主义信仰的土壤。在这历史的十字路口,全国人民在盼望着重举旗帜又出发,旗帜上的共产主义在召唤中华儿女奋勇前进,英特那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地方党史和红色文化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中增强立德树人的使命自觉,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成为高校学生每个人学习生活中的鲜红底色。
内容来源 |袁浩博执行编辑| 刘思琦稿件审核 | 张焕芳李卓一责任编辑 | 丁懿经济管理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