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杂谈

行有所止,方不逾矩

字号+作者:张汉铎 孙家斌 来源:解放军报 2021-12-09 08:3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追求“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境界格局,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习主席指出,干部'...

  ●严守规矩、不逾底线,追求“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境界格局,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0Ps品论天涯网

  习主席指出,干部要“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向廉洁自律的高标准看齐,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碰高压线”。一事当前,心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不为物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0Ps品论天涯网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面对欲望,当懂得适可而止;如果任由欲望滋长,最终必然会在欲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它在里面吃了睡、睡了吃,日子一天天过去。老鼠也曾想跳出米缸,但终究没能抵挡住大米香喷喷的诱惑。直到有一天米缸见底了,它才发现想跳出去已经无能为力。现实中,一些人之所以也犯这只老鼠一样的错误,就在于不懂得“知止”,心无所向,也不知道内心应遵循什么,如此很容易走上歧路,葬送了前途。0Ps品论天涯网

  明代官吏曹鼎,在任泰和典史时,负责维持治安、缉捕盗贼。一次,他从外地押解一名女贼回城,夜宿荒郊野庙。晚间,女贼使出浑身解数相诱,曹鼎为遏制欲念,便在纸上写下“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一夜之间写了烧、烧了写,反复数十次,终于等到天亮。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后人一再提起,不在于它的传奇色彩,而是它给人以警示,告诉我们制欲知止的重要性。0Ps品论天涯网

  行有所止,就要知敬畏。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只有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人一旦心无所止,没有了敬畏之心,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纵观那些落马的贪腐分子,不少人为官之初都能谨慎做事、克己奉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位的变化,逐渐失去了敬畏之心,便难挡腐朽东西的侵蚀,难抗各式各样的诱惑,一步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终致身陷囹圄。对党员干部而言,心有所畏,就不会越雷池半步,就能懂得知止,守住纪律规矩的底线,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可为。0Ps品论天涯网

  行有所止,就要养定力。“知”而后“止”,靠的是定力。我们常说“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这里所说的“缚心”就是定力的体现。对党员干部而言,定力是“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清醒沉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镇定自若。“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芳饵”,党员干部一旦思想松懈,就会缺乏定力,就容易在各种错误思想面前失去免疫力,在利益和诱惑面前失去抵抗力。只有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练就拒腐防变的“金钟罩”,才能遇事有定力,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远离高压线。0Ps品论天涯网

  行有所止,就要明得失。人生总会面对各种得失,如何看待得失,影响着党员干部的取舍,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坚决剔除功利之心,坚决在利益诱惑面前说“不”,始终光明磊落、克己奉公,如此才能身正行端,收获累累硕果。而那些贪婪无度的人,常常精算个人的“得”,罔顾国家的“失”,自以为得到了很多,其实是最大的“失”,到头来终将一无所有。只有明得失,才能懂得适时止步,不走歪路、邪路、绝路,才能在光明的大道上行稳致远。0Ps品论天涯网

  常言道,知易行难。“行有所止”并不是什么深奥道理,但难就难在一些人知道做不到,不能知行合一。党员干部修养身心,做到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最基本的就是把“止”字扎根于内心、落到行动上,严守规矩、不逾底线,追求“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境界格局,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0P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