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闭幕式在聊城市保利大剧院举行。大赛设置的手工刺绣、手工编织、手工剪纸、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等6个项目的比赛圆满落下帷幕。通过激烈角逐,6名选手获得一等奖,3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60名选手获得三等奖,12名选手分获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聊城日报2023年7月5日)
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名总决赛选手汇聚水城,他们以“大国农匠”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总决赛现场赛“绝活”,他们以独特的技能和创意,展现了全国各地的手工刺绣、手工剪纸、手工编织、泥塑、面花制作、农民画等各种乡村传统手艺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他们的技能竞技展示,充分体现了首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以“塑匠心育人才,强产业促振兴”的主题。
通过他们的艺术竞技展示,充分体现了全国各地农民为荣誉而战的强烈愿望。拥有全国性的竞技平台,才能让选手们认识到自己的技能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并给他们以更多自信,并让参赛选手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农民技能大赛和体育大赛的区别在于,没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竞赛,选手们尽管静下心来把自己掌握的出色技能展示出来。而且,在技能大赛中既要体现出传统工艺的传承,又要充分展示出精益求精的创新发展理念,不能因循守旧;而且,只有充分表现出地方特色来,并具有较高的艺术赏美价值,才能让自己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才能让自己的参赛作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样的参赛项目既要在时间上比拼,又要在艺术价值和赏美情趣方面进行巧夺天工的比拼。而且,往往突出表现在某些细节上。能不能在决赛中匠心独运,关键要看参赛选手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急中生智的临场发挥如何,关键要看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如何,关键要看参赛选手对于参赛宗旨和主题的深层次理解如何,关键要看参赛选手能不能心无杂念,让自己立即静下心来进入比赛状态。
在总决赛的300名选手中6名选手获得一等奖,30名选手获得二等奖,60名选手获得三等奖,12名选手分获最佳创意奖、最佳传承奖。这是大赛组委会秉持的公平公正原则,这是裁判做出的竞赛结果。可以说,这是令人为之骄傲与自豪的竞赛结果;可以说,这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竞赛结局。
通过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的激烈角逐,让聊城农民充分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各种技能的重要性。而且,让聊城农民既看到了自己的成就,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只有虚心学习他人长处,全面了解自己存在哪些短处,才能为聊城农民为参加下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这是聊城农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人们常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有了比较,才能发现自己存在的诸多短处,才知道应该如何改进和提高技能水平。
毛泽东主席生前曾经教导我们:“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人们常说,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只有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才能让农民真正成为有知识、有文化,而且爱党爱国的“大国农匠”。而且,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要善于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只有用科学文化知识和我们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广大农民才能在下一届的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
通过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的激烈角逐,让聊城农民充分感受到了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而且,不管是乡村振兴战略,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必须靠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