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朋友说,苏州山塘街景区,还有……几乎天天是游客如云,其中好多是年轻人在“白相”,难道他们都是不用上班的?都是在游手好闲啃老骨头?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的“问”:现在哪里年轻人最多呢?“下文”是:不是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图书馆,而是在灵隐寺、法喜寺和财神庙,那么这个说明了什么呢?以偏概全吐槽得有些吓人了。
笔者为此特地去了苏州西园亦即戒幢律寺,确实是有不少年轻人在游玩,而顶礼膜拜“虔诚”的则不是一个两个哩。但是, 人家玩“水”,不是每一个人都“找不着北”。一言以蔽之,未必会贻误大事的呀。解释一下,这儿的“水”,和游山玩水搭界。其实,大多数游客,老年的还是年轻的,都不会“沉”到“白相”之中,就此同“没志”“丧志”什么的“拜拜”。他们,仍以“志存高远”,来融入沸腾的生活,达到崭新境界的!当然,树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在现实生活中,某种 玩“水”丧志现象在“角落”里的存在,是值得引起人们密切注意的。 那种嚷嚷“以前是新冠现在是甲流,不知道哪一天病魔缠身甚至死神不请自来,还是及时行乐只管玩只管吃没商量,至于立志的事情那也得至少晚上个几年”的,可以休矣。要知道,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是离不开拼搏精神的。而理想信念志向,意义重要性显而易见。
想想也是,玩物未必丧志,玩“水”亦未必丧志的。19世纪德国的大诗人、剧作家歌德。他小时候就随父亲到处旅游,每到一处,父亲都把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理讲给他听。第二次再来,父亲就让他讲,训练了他的记性和口才。这些对他日后的创作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的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