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业:发展是第一位的
第13版(经济周刊)专栏:观点
电力工业:发展是第一位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高世宪
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都很低,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至1/10
继去年全国12个省级电网拉闸限电后,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了21个电网拉闸限电的新纪录。电力供应紧张再次被提上日程。
缺电的主要原因既有其必然性原因,如电力投资不足,新增电力投产速度明显与电力需求增长不相匹配,工业和高耗电产业高速增长,电网输配能力不足,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电煤价格纠纷造成局部电煤供应紧张;也有一些偶然性原因,如高温干旱少雨造成水电出力不足,电网突发事故。但究其根源,在于对电力市场缺乏科学的研究。
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等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能源需求增长缓慢,1997—1999年全国能源消费呈现递减的势头。“十五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提出:长期困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制约大大缓解。国家电力工业“十五”规划也提出“九五”期间电力生产能力持续增长,消除了电力瓶颈的制约。基于这样的判断,培育市场,调整结构成为“十五”计划能源工业发展的重点。电力部门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提出“三年不建常规火电项目”。电力基建投资连续几年滞后于全国基建投资,使得近年来投产容量严重不足,电力供应总量不足。“八五”期间电力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比例为12.09%,“九五”期间这一比例下降为10.40%,2000年为7.22%,2001年为6.94%,2002年略有回升,也仅为7.17%。
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还很低。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7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2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至1/10。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全国性的电力短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防止出现投资过热和经济过热。从我国过去的两次经济过热情况看,都是经历2到3年电力消费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后出现的。目前有些行业比如汽车、钢铁、建筑、房地产和化学行业,发展过热的迹象比较明显,而这些行业大都属于高耗电部门。
兼顾电力发展和结构调整。从总体看我国电力工业还需要大力发展,发展还是第一位的;我国电力工业结构不够合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刚刚建立,市场和供求关系难以主导所有经济活动,应避免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能力重复建设。
客观、科学地研究未来我国的电力市场。世界各国的电力发展历史表明,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电力消费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国今后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需要保持较高水平。对电力消费出现高速增长期做好必要准备。
准备部分建设周期短的电力项目,以应对经济的超速发展;同时,保持对需求变化的持续预测和跟踪,及时对建设规模进行有效调整,建立及时、有效的电力预报、预警机制。
针对电力负荷变化特点,重点注意解决峰荷能力不足问题。分别安排不同负荷类型的电力项目,防止单纯强调基荷能力。尽快采用用户和上网分时电价。
加强节电力度。有关分析认为,如果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加强引导,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尽快向低能源强度方向转变,同时加强节能,全面提高能效,我国可能以低得多的电力消费增长,达到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时带来环保,经济效益,能源安全等一系列的效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