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 磨擦多订单更多
第13版(经济周刊)专栏:
纺织
磨擦多订单更多
本报记者 彭嘉陵
加入世贸组织两年来,被人们普遍看好的纺织业不负重望,一路走得很顺畅:2002年,就做到了“三突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利润突破300亿元,出口突破600亿美元;今年这三大指标继续趋好,预计全年利润将突破400亿元,出口将超过700亿美元。
人们原来就估计,加入世贸后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必将加快,有利于纺织工业加快技术进步。与此同时,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也为企业降低技术改造成本和吸引外资创造了条件。
这个预测已变为现实。2002年,我国纺织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5亿美元,今年引进设备步伐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就已达到32亿美元。日本伊藤忠、丸红、东丽、旭化成等公司,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等公司以及韩国等的著名大企业都加大对中国纺织业的投资。国外跨国纺织企业正在寻求新的出路和市场,中国纺织业的大发展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国外投资也有助于国内纺织业加强化纤、化纤原料和面料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纺织业的利好也带动了国内民间资本的投资。不仅民营纺企增加投资,连煤炭、钢材、化工等过去与纺织几乎毫不相干的企业也开始介入,而且投资项目都很大。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大量投入,促使纺织行业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出口的快速增长开始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近年来,贸易磨擦不断升级。特别是与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磨擦。最近,美国决定重新对我国输美的针织布、袍服、胸罩三种纺织品实行配额限制。这也向中国纺织业发出信号: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会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个问题还有可能随着纺织品出口的继续增长而进一步显现。
为了避免贸易磨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积极加强与各国同业组织的合作,开展行业外交。中纺协已与德国纺织协会签署备忘录,与日本、韩国建立定期交流的对话机制,与北欧国家建立相关联系。还将举办全球纺织经济论坛,邀请主要纺织生产和进口国的行业组织、经济组织、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等参加,搭建对话平台,增进相互了解、沟通。
随着外资向中国的产业转移,中国纺织企业如果只是停留在加工规模的扩大和劳动力成本低上,只能充当打工者角色,在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将受制于国外资本。因此,中国纺织业还需继续进行产业升级。不仅仅是设备更新换代,更要在设计、研发、管理、品牌、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发展真正有竞争力的纺织工业还任重道远。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