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12女子:把民乐演成时尚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2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12女子:把民乐演成时尚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文化前沿(5) 人物 “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由12名青春靓丽的女子组成的民乐队。她们不但在市场上取得了令人'...

12女子:把民乐演成时尚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文化前沿(5) 人物

“女子十二乐坊”是一支由12名青春靓丽的女子组成的民乐队。她们不但在市场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业绩,而且得到了音乐界的认可———
12女子:把民乐演成时尚
本报记者 陈原 徐馨
  12月20日晚,北京首都体育馆,首届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揭晓:“最佳器乐组合”、“最佳影视音乐专辑”、“最佳世界音乐专辑”、“最佳组合专辑”与“最佳企划”等五项大奖居然一股脑儿地授予了“女子十二乐坊”!
  2003年7月,在日本,这支演绎中国民族音乐的乐队发行了首张专辑,销量很快超过了150万张!名列日本2003年度市场调查排行榜第二位。她们在日本的人气已超过流行歌手王菲,直逼当年的邓丽君!
  现在,几乎每一天,“女子十二乐坊”都在各地飞来飞去,应邀演出。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所迸发的激情,这是美丽的能量
  “BeautifulEnergy”(美丽的能量)是“女子十二乐坊”的英文译名。12位身着黑色礼服的年轻女孩走上舞台,美丽端庄,清纯秀雅,人手一把精致典雅的民族乐器: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笛子……奏出的却是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舞台造型、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所迸发的能量与激情,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曾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孙婷手持二胡,大大的眼睛和微微上翘的嘴巴总是含着笑意。别看她年龄小,但是学习二胡已经有13年了,“我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从附小到中学到大学”。早在加入“女子十二乐坊”之前,孙婷就已经和朋友们尝试将中国传统民乐与诸多流行元素相融合,当得知乐坊选拔成员的消息后,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了专业演奏、面试、进入录音棚进行即兴演奏三重考试之后,她如愿以偿。
  张爽,琵琶手,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她在琴房中得知选拔的消息,出于对民乐的热爱,也出于年轻人对创新的追求,张爽加盟了。6岁开始习琴的她,对民乐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但也常常对民乐市场狭小这一现状忧心忡忡。今年8月,十二乐坊第一次在日本为乐迷演出,连续演了三场,“观众们的热烈反响让我们一下子对民乐特别有信心!有的乐迷看了演出后,都萌发了去学习一门中国民族乐器的想法!”
  文静秀美的扬琴演奏者杨松梅从7岁开始习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略显腼腆的她说起一次大家连续在台上演奏8小时的经历:“我们都是穿着高跟鞋演奏,很累。每次演出时,我们一进休息室就马上把鞋子脱掉,坐在地上。但是一听到要上场了!我们立刻变得精神抖擞,迅速登上高跟靴子走上舞台……”
  “运用民乐乐器,融合西方音乐,既不是民乐,也不是流行音乐”
  在“学会奖”的颁奖现场,主持人幽默地问12位乐手:“我该把奖杯给谁呢?”她们异口同声地笑答:“给我们的王经理!”于是,大家看到乐坊身后的策划者、制作人王晓京走上了颁奖台。
  早在1989年,王晓京就进入音乐制作领域,当时的合作对象是崔健。在接下来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又陆续推出了陈琳、指南针等歌手与乐队。20世纪90年代,王晓京常年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调查市场状况。他清楚地知道,在国内,由于盗版等问题,音乐制作方很难收回成本;在国外市场,中国的流行音乐再“流行”,也很难被主流人群认可。于是,怎样让中国自己的音乐——民族音乐走向海外,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1996年,一个站立演奏二胡的节目启发了他;后来风靡世界的陈美、雅尼从视觉创新的角度给了他更新的启示。2001年6月18日,“女子十二乐坊”正式成立。“十二乐坊既不是民乐,也不是流行音乐,人们听到了什么就是什么。我是运用民乐乐器,融合了西方音乐,给从事民乐的乐手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让外国听众了解中国民乐。”这是王晓京对乐坊的“没有定位的定位”。
  2001年10月5日,乐坊在北京首演,这次主要是自我推介,台下的许多人还是民乐大家。演出投资60万元,灯光、音响、舞美等新的制作手段渲染“女子十二乐坊”的独特魅力。结果一举成名。
  王晓京遵循他最初的思路,让乐坊走上了开拓海外市场的道路。通过朋友,他将首场演出的录像带交给华纳(日本)唱片公司的塔本一马先生。仅仅两天时间,在没有任何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对方决定与乐坊合作。为了促成这项合作,塔本一马从华纳公司退出,为乐坊成立了一家公司,对乐坊的投资从最初的2亿日元追加到5亿日元。
  记者看到手捧“学会奖”奖杯的塔本一马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日本人虽然喜欢中国古典音乐,但中国古典民族音乐与现代手法的结合,日本观众还是第一次普遍接受。
  十二乐坊是一种“视觉民族音乐”,预示着民乐走向世界的可能性
  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发起了“新民乐”运动,触发了一场争论,所以王晓京在推出十二乐坊的时候,有意避免使用“新民乐”,而用了“视觉民族音乐”。但音乐界还是认为这是新民乐的一种,是民族音乐的新探索。
  “女子十二乐坊”预示着中国民乐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她们把现代音乐的节奏与制作方式跟民乐有机结合,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演出形式,从而赢得了更多年龄段的观众。著名作曲家、中国轻音乐协会副会长付林是这样说的。
  乐评人金兆钧则认为让民乐迈进市场,急需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而不是让音乐家们学习去做生意,“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就在于好的创意和好的营销,他们成熟地控制了成本与市场的推广。
  当我们关注十二乐坊票房收入的同时,也要对民族音乐的发展途径有一个清晰、冷静的划分。十二乐坊促进了乐坛的多元化发展,获得了市场认可,但她是一种“视觉民族音乐”,并不是整体中国民乐的发展方向。有的民族音乐就要保持原汁原味,不需要电子合成与爵士鼓的介入。中央民族乐团团长顾夏阳这样认为。他说,“中国民乐不同于十二乐坊的音乐,前者才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再现。”(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