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博士巨怪》的余韵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2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博士巨怪》的余韵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博士巨怪》的余韵   吴兴人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1903年发表了'...

《博士巨怪》的余韵

第7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博士巨怪》的余韵
  吴兴人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威廉·詹姆斯,1903年发表了一篇题目叫《博士巨怪》的文章。
  文章开始,作者叙说了一件事:哈佛研究生院有位非常出色的哲学学生,在离院后的三年里以作文为生,后收到一家学院的聘书,请他前往执教英国文学,但这家大学的校董们发出聘书后惊慌地发现:他没有博士学位。于是院长只得通知他:任命必须撤回,除非他尽快获得哈佛博士学位。詹姆斯向院长说情,告诉他这位学生是所有学生中的出类拔萃者,但学院的回答是:该院的所有教员都具博士学位。如果在灿烂的群星中打开一个缺口,招纳一只不带尾巴的庸常狐狸,实在有辱院名。“哲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并不能证明教授文学的才能。”詹姆斯的慷慨陈词终于得到一点通融:这名哲学系毕业的高材生被允许暂时保留职位,条件是必须在一年之内弄到博士头衔。在说完这件事后,詹姆斯愤然写道:“非博士者越来越难被任命为教员,这还不够荒唐吗?……有些不带学衔的人往往比手头所有的博士求职者更合适某一工作;以一刀切的原则把前者拒之门外,最终却不得不同熟悉的人私下打听他们为人的特点,以此来进行筛选,仿佛他们根本不是博士。这种做法使自己的办事程度愚不可及。”
  把没有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生看作是一只“不带尾巴的庸常狐狸”,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走入了一个只重文凭、不及其余的新怪圈。在一百年前,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这样一种势态:从理或从文者都得在身上带有某种标签或文凭,否则不足为敬。不具学衔的人才都属于淘汰一族。在不少大学校长的心目中,博士学位已贬为一种可资利用的宣传工具。
  詹姆斯的这篇文章虽已发表了一百年,但对今人来说,依旧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许多单位仍在步詹姆斯在一百年前所批评的后尘。“博士巨怪”的余韵,在今日中国的有些地方正在扩散。在当年的美国,因为博士吃得开,有不少大学便大力增加博士生的年产量,多多益善。有家名牌大学创了纪录:一天新授六百多位博士。今天我们的某些名牌大学,一个博士生导师带十几个博士生,也不是什么新闻了。国内外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已有不少人公开批评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搞“大跃进”。
  文凭是学问的标志之一。有真才实学的博士生的增加,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术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不可缺少的;科教兴国,有越来越多的博士的参与,自然更是题中应有之义;高等院校有更多的博士生任教,总体而言,诚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学问的内涵,不仅包含书本知识,更包含能力和各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水平。不少单位的用人经验证明:只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这样的博士生有时不及一个本科生。一刀切的后果,很可能是妨碍了许多有真才实学但暂时没有文凭的人才的成长。因此,詹姆斯对哈佛体制的运转观察了二十年,意识到了内中的一些弊端,写了这篇文章,提请注意到博士培养过程中不利的一面。我们也应当吸取他人碰壁之后的教训,及时转弯,而不要再撞上去。
  更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在有的地方,硕士与博士教育既有计划内的(国家出钱的),也有计划外的(个人或单位出资的),甚至还有只要花钱就能“买”到“博士帽”的。如此一来,发生“大跃进”就不奇怪了。权力倘和“博士巨怪”组合在一起,戴上买来的博士帽再升官,其危害则更不可小看了。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