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标题

中科院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37岁的年轻人。读大学起,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现在,身为研究所所长的他,还是更看重自己的科研工作——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2-1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科院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37岁的年轻人。读大学起,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现在,身为研究所所长的他,还是更看重自己的科研工作——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

中科院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37岁的年轻人。读大学起,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现在,身为研究所所长的他,还是更看重自己的科研工作——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新当选院士系列(1)

  中科院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37岁的年轻人。读大学起,他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现在,身为研究所所长的他,还是更看重自己的科研工作——
  卢柯:不想当所长的年轻院士
  本报记者 任建民
  33岁时,卢柯就申报了院士;做什么都比别人早几拍的他说自己并不是“神童”
  “年轻是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说明我是什么‘神童’,”卢柯解释说,他们这一代,是“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文革”耽误了整整一代人,使我国的人才出现了断档。卢柯以及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就被推到了目前这个显眼的位置上。在这次新当选的院士中,40岁左右和60多岁的都不少,但50多岁的人不多,也是这个原因。
  其实早在4年前,卢柯就申报了院士,2001年再申报一次,今年是第三次申报,终获通过。就是说,33岁时,卢柯就自认为够格当院士了。也难怪,卢柯做什么似乎都比别人早几拍:20岁大学毕业,25岁获博士学位,28岁成为研究员,30岁当博导,32岁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虽说现在30来岁的教授、研究员越来越多,可像他这样一路“破格”前行,也可谓一帆风顺。35岁时,卢柯就挑起了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所长的重担。
  管理一个有50年历史的研究所,身兼数职的卢柯常感力不从心,曾流露出辞去行政职务的想法
  金属所是个建所50年的大所,800多在编职工、800多离退休人员再加上500多名研究生,吃喝拉撒诸般问题俱全,俨然一个小社会。
  所长、博导再加上国家实验室主任,卢柯身兼数职;管理、科研还要带学生,应该几个人从事的工作,压在一个人身上,个头1米8的卢柯,也常感力不从心。
  卢柯比喻说,全能运动员肯定破不了短跑世界纪录。卢柯认为自己是从科学研究这个“单项”干起来的,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在国际前沿竞争的“选手”之一,如果因为管理上分神而有所延误,实在可惜。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管理用去了太多时间,为了保证科研,只好加班加点,透支自己的身体。”卢柯说疲劳让他的心脏已不堪重负,反复出现问题。和家人交流时,卢柯就曾流露出辞去行政职务的想法。
  卢柯从事的是“枯燥”的材料研究,他说自己“就像喂猪养羊的人”
  卢柯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他的“成名作”是发展了一种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这成为当时世界上几种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之一,也使国际纳米界知道了卢柯的名字。
  2002年,卢柯所在的研究小组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发丝状的纳米铜的长度竟能延伸100倍,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科技十大进展之一。
  在今年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卢柯等人发表了一项最新发现: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反应温度显著降低,这为氮化处理更多种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
  如果将这些枯燥的专业名词与现实应用联系起来,无疑更有助于公众理解材料科学家的工作。但卢柯说,这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不锈钢出现几十年后,才开始大量用于社会生活。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的设备就包含金属所的工作,但大家并不知道。
  “满汉全席端上来,大家可能都会夸大厨的手艺精湛,很少有人会想到猪和羊是如何养出来的。我们搞材料研究的,就像喂猪养羊的人,”卢柯说。(附图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