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推进事业——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述评(成就篇)
第1版(要闻)专栏:
人才推进事业
——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述评(成就篇)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张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各地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人才政策法规纷纷出台,人才工作的视野不断加宽,人才队伍总量明显增加、素质不断提高……
所有这一切,都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勾勒出一幅宏伟而壮丽的蓝图。人才工作迈出了坚实的脚步,正在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
人才观念焕然一新
近两年的“两会”上,在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人才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在新闻媒体中,“人才”一词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高层次人才短缺、用人机制的完善、人才评价标准的健全……都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
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变化,它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反映出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并未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不但体现在中央的文件和规划中,各地各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规定等,也充分体现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人才、吸引人才、支持人才干事业的良苦用心。
今年7月,美丽的北戴河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00名专家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来到这里休假。中央领导同志还专门赶到北戴河,看望正在休假的专家们。专家休假、体检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人才的重视、关心和爱护。近年来,仅中组部就先后举办了12期党员专家邓小平理论研究班、5期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和16期专家休假、体检等多种活动,参加活动的专家有12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出台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鼓励人才流动和发挥作用的新举措。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的若干意见》;2002年,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制定《关于为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提供入境及居住便利的规定》等,都使人感受到人才观念转变所带来的清新空气。
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同时,人们对什么是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怎样吸引人才、怎样用好人才等等,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陈旧的人才观念正在不断得到更新。
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新的人才判断标准正在全社会逐步形成。过去以学历、职称划线的人才标准已受到质疑,以能力、业绩评价人才正成为主流。上海建立了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并出台人才居住证政策;北京出台吸引国内外人才的“直通车”和“绿色通道”;大连提出“限制人口不限制人才”;西部各省吸引人才更是不遗余力,对到西部工作的各类人才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户籍管理等方面给予全面优惠。
人才机制不断完善
“人才辈出、才尽其用”局面的形成,好机制是关键。尤其是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的日渐完善,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构建灵活的用人机制来吸纳人才,是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更加扎实的做法。近年来,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日渐消除,人才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来去自由、柔性流动、专兼结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机制越来越趋灵活。
更为可喜的是,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在逐步显现。“面向市场、自主选择”,已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所采用。同时,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相应的法规不断完善,使“人才市场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两年来,全国各地举办人才交流大会30369场,参会人员3697万人次,参会单位140万家,达成流动协议853万个。
市场竞争给人才带来压力,政策激励给人才增添动力。
今年2月28日,人民大会堂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在与会3000多名首都科技界代表热烈的掌声中,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金怡濂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获奖证书和巨额奖金。
重奖科学家,仅仅是国家加强人才奖励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正在不断完善:通过不断完善党政机关工资制度,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建立体现不同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类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构建了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
队伍建设抓出成效
“三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抓好这三支队伍,就抓住了由人口大国到人才强国转变的关键!
截至2002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为654.5万人,国有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70.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为2834.4万人。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学历的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6.7%、12.4%、6.2%。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支队伍”建设,采取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培训、继续教育等措施分类培养,效果初步显现。
2000年6月中央颁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2002年7月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了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逐步得到完善和推广。党政领导人才的选拔任用工作正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破除干部任用终身制,实行干部聘任制、选举制等,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逐步形成。
今年4月6日,国资委刚刚挂牌,就把建设高素质企业领导人员队伍作为工作要点,摆在了突出位置。这是从中央到地方,重视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勇于改革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省区市围绕打造适合企业特点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员队伍,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比如全面推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通过公开招聘、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等方式产生领导人员。与此同时,对非公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引导、热情扶持,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善于经营的著名民营企业家。
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从“个体培养”转入“群体培养”。人事部等七部门组织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年轻人才;中组部和团中央先后组织的4批共243人的“博士服务团”,既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又培养了高素质青年复合型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一系列形式新颖、机制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计划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高层次发展。事业单位工资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也给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春播一粒种,秋收万颗黍。如果把人才比作是一粒粒种子,如今的祖国则是一片创业的沃土,在人才工作的春天里,粒粒种子正在成长为棵棵参天大树,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