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2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让郑州人民生活得更美好——河南省郑州市积极推进城'...

第6版(专页)
专栏:

让郑州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河南省郑州市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纪实
李杰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日前,我们就郑州市如何搞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水平,创造良好人居和发展环境作了采访。
  郑州市2002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47.7平方公里,人口308万人。这几年,郑州市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建设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在工作着力点上,突出抓了郑东新区规划建设和中心城区的保护改造,使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规划建设郑东新区,是郑州市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而采取的重要举措。郑东新区位于郑州市区东部,远景规划150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33平方公里。整个东区由中心商务区(CBD)、龙湖区、高科技工业区、龙子湖高校区和科技研究城等组成。在新区规划上,郑州市首次采用国际征集规划方案的做法,由国内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论证,选定了国际知名规划设计大师黑川纪章设计的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完成了起步区详细规划。目前,郑州市正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郑东新区规划的建设和实施。
  现在郑东新区CBD建设已入驻项目33个,包括高层建筑、公益项目和商业步行街项目。一些公益项目,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于今年1月份动工兴建;省艺术中心项目年底前动工;47中高中部迁建项目已经竣工。
  郑东新区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年内计划在33平方公里起步区和龙子湖区内修筑道路29条。其中6条道路6月底前已通车,另外23条道路年底前基本通车。围绕郑东新区的建设所涉及的河道治理工作,已按计划全面铺开,龙湖地质勘查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现已进入汇总、论证阶段。
  在抓好郑东新区建设的同时,郑州市今年安排投资50多亿元,对中心城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保护改造。在实施保护改造过程中,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条原则、三个要求。一条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三个要求:一是实行“三控制三增加”,即在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土地审批、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数量,以腾出空间,增加广场游园、增加生态绿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民得到更多实惠;二是拆迁安置工作要坚持把为民造福贯穿始终,实现“两好”目标:即群众搬迁后居住条件要比原来好,安置后生活要比原来好,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三是充分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使中心城区既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兼具时代气息。
  今年郑州市对中心城区综合整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共安排综合整治12项:一是107国道综合整治。整治范围包括南起南三环、北到黄河大桥,全长27公里,共拆除违章建筑40余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77万平方米,整治沿线加油站26座。二是二七广场综合整治。主要建设任务是,新建人行天桥、塔南广场、地面铺装、商场立面改造、夜景照明、广告整治和停车场建设,目前大部分工程已完工,11月底将全部完成。三是夜景照明二期工程。今年实施第二期夜景照明工程,有“两桥一场”、121幢高层建筑和重点建筑。两桥是金水路立交桥、黄河路立交桥;一场是二七广场。四是街景综合整治。今年共安排了21条主干道,已全部完成了“一改、三拆、四宽和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五是小游园建设。目前已建成小游园46个,新增绿地面积49万平方米,还有23个小游园近期可望建成。六是背街小巷改造。按照路平、灯明、水通、安全、卫生的要求,已完成318条背街小巷的整治。七是旱厕改造。按照计划,共需取缔改造旱厕27座,其中规划新建公厕48座,升级改造127座,取缔97座。目前,已完成新建和整治公厕128座。八是河道治理。今年要完成熊耳河的截污、护砌和绿化工程,完成东风渠的截污工程。目前熊耳河已完成截污16公里,占工程总量的95%。护砌完成任务量的30%左右。绿化方案已完成,正在进行施工设计。东风渠全长5.5公里,已完成护砌、绿化和截污管道铺设。九是出入市口整治。今年整治出入市口10个,目前,规划设计拆迁及管线铺设工作已经完成,道路硬化和景观建设正在按规划组织实施。十是交通设施改造。年内主要是更新改造交通护栏、标线、新增反光道钉、立交桥标志、警示柱等。十一是都市村庄综合整治。郑州市共投资1.9亿元对都市村庄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城区116个、环道外27个都市村庄都已基本达到整治标准。十二是道路整修。今年主要是抓好复浇道路,人行道板改造等,已全部完工。
  经过大规模的保护改造,郑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面貌将得到较大改观。在此基础上,郑州提出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并正在制定“小变”和“大变”的具体指标,以便更具操作性,努力实现“现代的商都、繁荣的省会、文明的史城、高效的枢纽、绿色的家园、文明的城市”的保护改造目标,让郑州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给外地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附图片)
 压题照片:郑州标志性建筑之一———二七纪念塔 Wzb品论天涯网


第6版(专页)
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抢抓机遇 优化环境
 强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河南省郑州市市长 王文超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和内陆对外开放城市,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抢抓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努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
  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广泛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全市外向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全市外贸出口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1—7月,全市直接进出口总值7.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2%;全市获权出口企业累计达到570多家。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3年7月,全市已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46家,合同利用外资35.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医疗、教育、公用事业、服务业等10个行业和领域,外资来源遍布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11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郑州。国际上一些跨国公司加强了与郑州的合作,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宇通公司与德国MAN公司合资生产高中档客车专用底盘项目和高档客车生产线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郑州日产汽车公司引进日产新车型帕拉丁运动休闲车,今年将完成产销1万台的目标;安飞公司年产250万套的大屏幕玻壳项目也在郑州成功落户。东引西进取得明显成效,与兄弟省市企业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交通、通信、能源等条件明显改善,城市环境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部门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积极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强力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
  当前,郑州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郑州近期的对外开放工作将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以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为动力,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重点,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质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进三次产业全面开放,发挥郑东新区、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在对外开放中的平台作用,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郑州投资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外向度明显增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先进城市行列,力争成为全省和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开放型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将突出抓好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立市招商引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解决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用于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引荐外商来郑州投资兴业。
  利用第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郑举办的有利时机,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力争促成一批项目。二是拓宽招商引资领域。鼓励外商采取合资、合作、独资、品牌买断、设备入股、租赁、“三来一补”等方式进行投资,以收购、兼并、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郑州企业重组。推出一批优质国有工业企业对外实行股权转让,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加大对郑州汽车、铝工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大商业零售和物流业利用外资力度,争取更多的国际知名商业、物流企业进驻郑州,推动郑州商贸城建设。扩大城市公用设施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外商投资或购买污水处理、供水、公交等市政设施。积极引进外资进行旧城改造,推动郑州城市化进程。加大在教育、卫生、旅游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三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发挥行业聚集优势。整合郑州优势企业资源,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培育汽车、纺织、食品、铝加工和IT产业园区。通过专业园区建设,以更加宽松的环境和产业聚集效应,吸引外资的进入。
  第二,扩大对外贸易,提高进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巩固扩大传统国际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拓展美国、欧盟市场,积极发展非洲、南美及东欧等新市场。在巩固现有市场网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销商、代理商,建立营销网络。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纺织、服装、电缆、磨料磨具等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认真落实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开发、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出口的附加值,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品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继续实施大经贸战略,加快为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申报、登记进出口经营权,特别是要推进非公有制和流通企业获权,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大户。
  第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一是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依托郑州的建筑、电力、交通等优势行业,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在不断壮大外经队伍的同时,推进外经企业实施联合重组,实施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集团。二是鼓励走出去跨国经营。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生产经营,实施“销地产”战略,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出口。三是努力扩大劳务输出。广开劳务输出渠道,简化劳务出国审批手续和环节。鼓励符合外方要求的各类企业职工及农民到海外从事劳务活动。加强对劳务人员的从业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素质,逐步扩大中高级劳务输出。
  第四,强力推动“四区三港”对外开放,构筑全面开放大平台。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赋予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要求各开发区以此为契机,加快建设速度。郑东新区将“围绕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新区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吸引国内外的大企业入驻,争取在利用外资上实现大的突破。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利用好国家的政策,拓展发展空间,扩大开发区的建设规模,提高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占全市的比重,真正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步伐,以现代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出口产品为主导,把出口加工区建设成为郑州招商引资、扩大加工贸易出口的示范区。努力扩大郑州航空港、铁路港和公路港营运能力,按照国际标准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在郑州出口。
  第五,实施东引西进,扩大对内开放。拓宽对外开放的视野,确立“市外即外”的思想,加大与国内城市的合作力度。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发挥地缘优势,积极实施东引西进。突出重点,以加强与上海、广东、江浙地区的合作为主,为东部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争取东部更多的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向郑州转移,在郑州建立基地。鼓励国内投资者来郑州兴办企业。发挥郑州在人力资源、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参与西部大开发,同时也向西部的先进企业学习经验,实现双向引进。
  第六,努力扩大旅游、教育、科技对外开放。利用和开发郑州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景点建设,以嵩山景区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嵩山景区的建设力度,加快郑州古商城遗址周边地区的开发,增强城市的文化气息。按照国际惯例,促进郑州旅游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对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寻找投资伙伴,加大融资力度,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加大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推介郑州旅游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郑州进行嵩山游、寻根游和黄河游等。以友好交往为先导、经贸合作为动力,加大对外交往力度,做好“外事搭桥、经贸唱戏”这篇文章。在加强与已结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新的国际友好城市,促进全市对外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树立对外开放新形象
  把优化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工程,大力治理和整顿投资环境。一是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等16项促进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外商投资的政策扶持,除土地出让金外,基本实行“零收费”。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符合协议出让条件、一次性缴纳出让金的,可优惠出让;外商以合资、合作形式参与改组国有企业,中方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土地出让金可作为国有资产再投入,等等。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外商投资企业审批实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申报材料齐备的,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所有手续。对非限制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行备案制。对不涉及国有资产的合资、合作项目及所有外商独资项目合同、章程实行备案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现有的523项审批事项进一步压缩精减到317项。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外商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做好外商投诉工作,建立外商投诉案件联席办公制度,集中力量解决一批重大外商投诉案件,切实做好外商投诉工作。实行投资环境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有关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政策落实程度、外商投诉处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强化行政约束刚性机制。
  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热潮的兴起,郑州将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郑州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而努力。(附图片)
  昔日的臭水沟已变成郑州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Wzb品论天涯网


第6版(专页)
专栏:

郑州开发区舞起经济发展龙头
  本报讯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郊的国家级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东郊的国家级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撑开两只强有力的臂膀,舞动着郑州市经济发展的龙头。截至去年底,郑州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230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56亿元,工业产值477.5亿元,税收收入21.39亿元,出口创汇3.344亿美元,协议投资额25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7亿美元。初步形成了软件和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四大支柱产业。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620个,协议投资额201亿元,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20家,其中投资上亿元项目34个;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工业总产值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07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
  建于1988年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已建成10平方公里,是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10平方公里范围内布满科技项目。新郑州大学、解放军信息大学、郑州工程学院等院校已进区建设,国家“863”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烟草研究院、煤炭科研所等科研机构也陆续进区,随着一批电子信息、软件、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郑州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已初见规模。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已开发10平方公里,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0年来,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功能、外向型、综合型开发,是中原地区扩大开放、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的前沿阵地,是郑州市拉大城市框架的战略支点。荷兰飞利浦公司、德国曼公司、日本尼桑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进区投资。
  两个开发区在领跑郑州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领跑着河南省的高科技发展。目前,在河南省科技厅认定的全省高新技术企业中,25.5%来自郑州高新区,总数达到276家,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郑州高新区企业利润率达到11%,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
  近年来,郑州市在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中,准确定位,注重发展自身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化了自身优势。
  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迅速积累智力资源。高新区先后与省科学院、天津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建立了孵化双向交流友好合作关系,中科院、清华大学、郑州大学等5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区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占地1600亩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占地4000亩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已落户高新区。1999年以来,该区共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1024家。
  抓好创业中心建设,增强对科技成果的孵化能力。高新区创业中心作为国家级创业中心,设计规模15万平方米,已建成孵化基地4.35万平方米,在建孵化基地4.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443家。
  建立专业产业园区,培植主导产业。高新区目前已建成中部软件产业园、超硬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光机电产业园等多个专业产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一区多园”、“园中有园”的发展格局。中部软件产业园已引进软件类企业60家,被省科技厅批准为“河南省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有1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入驻,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超硬材料产业园引进企业10家;光机电产业园占地138亩,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1999年以来,各园区共引进企业730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8亿元。经济开发区先后创办了高科技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河南省软件园,设立了郑州出口加工区,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电力器材等主导产业。
  优化软硬环境,培育和吸引名牌企业。高新区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出了一批知名企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两个开发区都把招商引资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建立了项目引进激励机制,形成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二是牢牢把握“三为主一致力”(以现代工业为主、以吸引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向,着力引进高、大、外、名项目。三是加强招商策划,挖掘招商主题,提高了招商成效。
  积极开展资本运营,吸引上市公司进区投资。已有5家上市公司总部、19家上市公司分支机构设在高新区。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直接上市。
  优惠的投资政策、完善的服务、健全的机制、雄厚的财力支持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使郑州两个开发区成为投资者理想的创业之地。(戴鹏) Wzb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