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历史性决策 历史性考验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
新华社记者 孙杰 贺劲松 赵承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25年,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突破。
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征程。这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历史性决策,也是对全党新的重大历史性考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
从改革率先在农村突破,到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迈向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5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走出一条富民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5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每一次跃升,都缘于改革理论的突破。而改革不断突破,都缘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像闪电走在雷鸣前一样,思想要走在行动前面。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不断解放取得的理论成果。它突破了把市场经济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本特征的传统观念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征程。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从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订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
至此,历经15年,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目标及其框架在理论上、认识上已基本完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承前启后,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把新世纪新阶段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进一步向前推进。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一个基石和五大支柱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厦,改革的伟大实践,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和发展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重大进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国在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的改革,均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厦的轮廓已初步显现在世人面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固基石。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支柱”不断加强:
——以公司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市场体系基本形成,生产要素市场初具规模。
——间接调控为主的、比较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开始发挥主要作用。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曾走过弯路。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宝贵的借鉴——
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还要善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其他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有益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可行途径,建立起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生机。
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着力解决深层次体制矛盾,必须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注重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牢牢把握改革的进程。
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握好改革力度、开放节奏、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协调统一,在全社会形成推动改革的高度共识和强大动力,实现稳中求进。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进入艰巨的攻坚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一切,要求我们借鉴以往的经验,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在已经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基础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做好完善体制的大文章。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是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新的历史跨越、新的伟大实践,也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宏伟的系统工程。
走过25年不平凡道路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新任务。在全国人民刚刚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之时,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证,必将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贯彻“五个统筹”、做到“五个坚持”: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
这些基本要求和原则,是25年改革成功经验的总结,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当前,改革进入了总体攻坚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初步建立,还很不完善,改革的进展很不平衡,计划经济的核心部分尚未彻底触动,深层次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正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益加快的国际环境,面对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同以往25年的改革相比,今后的改革更具深刻性、复杂性和严峻性。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非公有制企业要进入更多投资行业和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享受与其他企业同等待遇。同时,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建立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同时,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将促进我国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努力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投资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要有新的进展。
除此之外,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都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25年来,改革犹如滚滚春潮,波澜壮阔。中国大地发生深刻巨变。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为中华民族赢得伟大复兴的光辉未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邀出访泰澳新三国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胡锦涛抵曼谷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
会见泰国国王普密蓬
本报曼谷10月17日电 记者蒋安全、孙伟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17日晚在曼谷大王宫会见了泰王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双方对中泰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表示满意。
胡锦涛主席说,中国和泰国是亲密的近邻、彼此信赖的伙伴。长期以来,两国相互尊重、真诚相待、互帮互助,建立了兄弟般的传统友谊。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胡锦涛高度评价普密蓬国王和王室成员长期热忱关心和大力推动中泰友好关系,以及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深化友谊作出的重要贡献。他表示,发展中泰友好合作不仅是我们两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也是我们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遵循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同泰方一道,推动中泰睦邻互信的全方位合作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普密蓬国王说,泰国和中国有源于古代的悠久关系。令人尤感欣慰的是,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各领域、各层面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亲切、紧密和顺畅。深信胡锦涛主席的此次国事访问,将进一步推动泰中友好关系和合作更加巩固和蓬勃发展。
会见后,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出席了普密蓬国王和王后举行的欢迎宴会。
当日下午,胡锦涛主席还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泰国国会主席乌泰·屏猜春。
胡锦涛表示,中泰关系发展很好,两国之间既无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现实利益冲突,只有友好合作。这在国与国关系中是难能可贵的。中泰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们愿同泰方一道,为不断深化中泰睦邻友好的全方位合作而不懈努力。
在谈及两国立法机构间的交往时,胡锦涛表示,加强中泰议会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我们欢迎泰国议会的朋友、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议员朋友到中国访问,以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乌泰说,泰中一家亲。两国友好关系日益密切,议会间各个级别的交往也在不断加强。泰国国会愿一如既往,为不断增进泰中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的友好合作作出努力。
本报曼谷10月17日电 记者蒋安全、孙伟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下午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开始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地时间15时45分,胡锦涛主席的专机抵达曼谷空军机场。机场上中泰两国国旗迎风飘扬,洋溢着两国人民友好的热烈气氛。
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在机场受到了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公主诗琳通、副总理差瓦立和空·达巴兰西等的迎接。泰王储和公主代表国王和王后在机场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欢迎胡锦涛主席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中说,中泰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人民亲戚般的传统友谊绵延千载,源远流长。建交28年来,两国高层交往密切,各领域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泰友谊日益深入人心。中国重视发展同泰国的关系,愿把两国睦邻互信的全方位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胡锦涛说:访问期间,我将会见国王普密蓬和王室成员、总理他信、国会主席乌泰、大理院院长抑他尼滴,就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我相信,这次访问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中泰友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到机场欢迎胡锦涛主席的还有:先期抵达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中国驻泰国大使晏廷爱,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和华侨华人代表等。
胡锦涛是应泰王国国王普密蓬的邀请前来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他将出席于20日至21日在此间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还将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应泰王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澳大利亚总督迈克尔·杰弗里、新西兰总督西尔维娅·卡特赖特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17日乘专机离开北京,开始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将出席于10月20日至21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陪同胡锦涛主席访问的有:胡锦涛主席夫人刘永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胡锦涛主席办公室主任陈世炬,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和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附图片)
10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开始对泰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10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在曼谷大王宫会见泰王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和王后诗丽吉,双方对中泰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表示满意。 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神舟”五号返回舱移交空间技术研究院
杨利伟经医学检查身体状态良好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今天下午3时35分,“神舟”五号返回舱交接仪式在京郊某火车站举行。飞船着陆场任务指挥部正式将“神舟”五号返回舱移交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双方负责人在协议上签字。
有关专家对返回舱进行初步检查鉴定后称,着陆缓冲发动机在返回舱着陆前工作正常,返回舱结构完好,烧蚀情况正常。
记者在现场看到,“神舟”五号返回舱舱壁防热结构完好无开裂,舱体密封紧,透过圆形窗口,可以看到舱内一切设备安装,状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说明“神舟”五号返回舱着陆回收工作非常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奚启新)据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提供的最新消息,参加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10月16日返回地面后,经过医学检查,身体状态良好,显示了我国航天员的优秀素质。
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医监医保室,杨利伟接受了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心电图、超声波、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检查,各项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目前,杨利伟身体状态良好,精神饱满,原计划7天的恢复期可缩短为2天至3天。(附图片)
10月17日,首都群众载歌载舞欢迎飞船返回舱的到来。
新华社记者 赵建伟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温家宝会见越南副总理阮晋勇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王小光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越南副总理阮晋勇。
温家宝说,当前中越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两国领导人确定的“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16字方针正逐步落实,经贸合作步伐明显加快,1至8月的贸易额同比增长60%。温家宝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越两党和两国关系的发展,认为加强中越友好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他建议双方下一步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深政治互信,加快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后续谈判和陆地边界勘界进程,推动中越关系继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二是积极务实地拓展互利合作,抓紧落实已商定的项目,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和双向投资,开创经济合作的新局面。
阮晋勇说,越南重视与中国的团结友好和合作关系,并愿按两国领导人确定的方针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他表示,此访已取得了积极成果,双方在政治和经贸领域达成的共识将会把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黄菊分别会见非洲、法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吴黎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1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分别会见了前来参加“中非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的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奥马尔·卡巴杰与非洲国家的财政、经济部长等高级官员和法国前总理、饶勒斯基金会主席皮埃尔·莫鲁瓦率领的代表团。
在会见卡巴杰等非洲客人时,黄菊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目标。黄菊高度评价了中非合作关系,对中国自1985年加入非洲开发银行集团以来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感到满意,对非洲开发银行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在非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表示相信,这次研讨会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卡巴杰对中国载人飞船飞行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表示了非洲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发展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合作的愿望。
在会见法国客人时,黄菊说,中法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合作富有成效。中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发展中法关系,愿同法国一道,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全面伙伴关系而共同努力。黄菊表示,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加强与包括社会党在内的法国各政党的友好交往。
莫鲁瓦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他表示法国社会党将一如既往,不断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友好交流,推动两国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取得新的成果。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李若谷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羊子林,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副部长张志军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长春会见美国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吴黎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董事长麦戈文。
李长春积极评价麦戈文先生领导的国际数据集团为中美两国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所做的有益工作,希望国际数据集团利用自己的优势,日益加深在这些方面的合作。
麦戈文感谢李长春的会见。他说,1978年以来我多次访华,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国际数据集团愿意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前三季度GDP增长8.5%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今天宣布,今年前三季度,尽管遭遇非典疫情和严重旱涝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但国民经济已摆脱非典的滞后影响,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1%,比第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报告 贾庆林主持会议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 记者袁建达报道:政协十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到会作学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会议。
温家宝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总结了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温家宝说,新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加快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温家宝指出,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深化改革的总方向和依据。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根据十六大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主要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提出改革任务,体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观,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温家宝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改革的方向、原则、动力、目的、步骤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温家宝指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明确深化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温家宝最后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一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决定》的精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的精神上来。二要按照中央《决定》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研究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三要抓住关键,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紧迫问题。四要提高领导改革发展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贾庆林在开幕会上代表全国政协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温家宝总理出席本次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一届政协的关心,体现了家宝同志对人民政协的重视。
贾庆林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向全会作的工作报告和在全会闭幕时的重要讲话,对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他希望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围绕本次常委会议的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刘延东、阿沛·阿旺晋美、帕巴拉·格列朗杰、李贵鲜、张思卿、丁光训、霍英东、白立忱、罗豪才、张克辉、周铁农、郝建秀、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徐匡迪、李兆焯、黄孟复、王选、张怀西、李蒙,秘书长郑万通出席会议。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列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曾庆红抵达澳门
出席《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仪式
新华社澳门10月17日电 (记者赵卫、王红玉)《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17日在澳门正式签署。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出席仪式并对这一重要安排的签署表示祝贺。
签署仪式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举行。当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到来时,等候在这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和部分政府主要官员迎上前去,曾庆红与他们亲切握手问候。
下午3时,曾庆红副主席在何厚铧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曾庆红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
随后,《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仪式正式举行。商务部副部长安民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分别代表中央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协议文本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后,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以及在场嘉宾共同举杯,衷心祝贺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安排正式生效。
《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磋商于2003年6月20日在北京启动。在4个月的时间里,中央政府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进行了紧张高效的工作,先后进行了两次高层磋商和5次高官级磋商,双方就《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全部内容达成了一致。这一安排体现了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澳门特别行政区繁荣稳定和发展的决心,反映了内地与澳门日益紧密经贸合作的需要,预示着内地与澳门合作发展、互利双赢的光明前景。
出席签字仪式的有唐家璇、廖晖、马万祺以及澳门各界代表。
本报澳门10月17日电 记者曾坤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17日中午乘专机抵达澳门,出席将于17日下午举行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仪式。
10月的澳门,阳光灿烂,满目葱郁,姹紫嫣红中透出一派南国景象。11时30分,曾庆红副主席乘坐的专机徐徐降落在澳门国际机场,上百名澳门各界群众挥舞着手中的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鲜花,在机场热烈欢迎曾庆红副主席的到来。
在欢快的迎宾乐曲中,曾庆红副主席走下舷梯,一名少年儿童上前向曾庆红副主席献上鲜花。等候在那里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迎上前去与曾庆红副主席握手问候,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随后,曾庆红与在机场迎候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曹其真、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行政法务司司长陈丽敏、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保安司司长张国华、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运输工务司司长欧文龙等澳门特区主要官员一一握手问候,并向现场的欢迎群众挥手致意。
国务委员唐家璇,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廖晖、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令计划、国务院副秘书长徐绍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
据悉,这是曾庆红副主席第一次来澳门。在澳门期间,他还将会见各界人士,到一些地方和单位参观视察。澳门各界普遍认为,曾庆红副主席此次到访澳门,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澳门同胞的关心,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重视和支持。
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主任白志健、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万永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司令员刘联华和政委刘良凯,以及先期抵达澳门的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安民、周波、李冰等也到机场迎接。(附图片)
10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乘专机抵达澳门,出席将于当日下午举行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仪式。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