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自古水草肥美、物阜民富的“金张掖”,上个世纪末却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几年过去,那里怎么样了——
张掖看节水
本报记者 王方杰
天蓝蓝,野青青,河渠成网,阡陌纵横,瓜果飘香。金秋九月,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甘肃省张掖市,到处是丰收在望的美景。
种田,先得考虑是否节水
“不是搞节水试点,我们不会有这样的好年景!”在临泽县梨园河灌区,兰家堡村村民兰吉光指着大田里清一色的制种玉米告诉记者:“这种玉米的收入,要比小麦或普通玉米高一倍。”“不光是收入多,你看,这种玉米秆儿低,耗水量少。现在我们种庄稼,不光考虑挣钱,还看是不是省水。”
据兰吉光介绍,梨园河灌区将水库水量分配给各乡镇、村组,各村组的农民用水协会再分配到各农户,各农户拿钱买回相应的水权证。在配额内用水,只要拿水票买水就行了。超出配额,就得买高价水。兰吉光家有10亩地,一年的用水量是7500立方米,比以往每年的用水量少3500立方米。如果按以前的耕作习惯,水根本不够。为了节约用水,今年他除了种3亩小麦保证口粮,其它的土地改种制种玉米和西红柿。
村民周兴明说:“现在农民对各类作物的用水量和收益研究得很透。比如,制种玉米每亩耗水410立方米,收益800元;花卉每亩耗水300立方米,收益3000元;优质牧草每亩耗水282立方米,收益600元。各家根据自己的土地和水量,什么价贵种什么,什么省水种什么!”
梨园河水管处主任张兆新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改革水权制度之后,农民节水意识大大提高,每年节水2500万立方米,同时平均每亩减少水费7元。同时,还大大促进了多年进展缓慢的农业结构调整。两年来,灌区减少高耗水作物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作物4.6万亩。
据张掖市水务局介绍,在过去两年内,张掖市压缩水稻和其它高耗水作物49万亩,退耕还林还草71万亩,建成高效节水的制种基地、牧草基地、轻工业原料基地215万亩。仅种植业一项,全市比2000年少引黑河水9800万立方米,新增黑河向下游泄水3900万立方米。今年,张掖将剩余的1.6万亩水稻全部压缩,从此告别种植水稻的历史。
不节水就没有出路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滋养出的一片绿洲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成倍增长,耕地的急剧扩大,张掖成了典型的资源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和29%。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张掖水务局副局长刘国强清楚地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张掖市甘州区“半城芦苇半城塔”,到处是水池和芦苇,到了80年代就大大缩小,到了90年代基本消失,目前只有巴掌大一片。
更为严峻的是,张掖位于黑河中游,集中了全流域91%的人口、83%的用水量、95%的耕地和89%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黑河水滋润着张掖的同时,其下游地区的额济纳绿洲在过去的40多年内却从6940平方公里急剧萎缩为3328平方公里。黑河尾闾湖泊西、东居延海也先后于1961年和1992年完全干涸,周围的胡杨林大片大片地枯死,由此产生了一个笼罩我国北方200平方公里的新沙尘源地,直接影响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2000年,国家决定投资23.6亿元开展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并保证向下游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定量分水。2001年2月,国务院将黑河治理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工程。2002年3月,水利部确定张掖市为全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根据国家确定的黑河分水方案,张掖要在现状用水量中拿出5.8亿立方米,才能保证完成向下游的分水任务。这意味着张掖要削减23%的用水总量,或者说必须减少60万亩耕地的用水量。
对于水资源本就短缺的张掖来说,不节水就没有出路。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实际上,张掖缺水,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从用水结构上看,农业用水比例达87%,其中灌溉用水又占农业用水的90%以上,全市单方水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2.81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目前,全市62%的国土面积为水土流失面积,60%以上的草原呈现为荒漠和半荒漠,沙漠戈壁面积达1000万亩。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在某一个方面、某一个环节搞节水,而必须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张掖市市长田宝忠说,张掖市积极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等三大战略,全面进行灌区节水改造,开展以水权为中心的用水管理制度改革,努力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构筑与水资源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
根据国家分给张掖的6.3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市里将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乡、用水户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实行城乡一体,总量控制。在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过定额累进加价。同时,逐级成立用水协会,并鼓励进行水权流转,农业灌溉用水全面实行水票制度,节约下来的水票可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的工业等产业流转。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张掖市依托丰富电、煤、钨资源,强力解决工业短腿的现状。全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比例已由2000年的42∶29∶29调整为36∶31∶33。
自国家实施黑河调水方案以来,张掖市累计向下游输水22.5亿立方米,连续3年完成黑河水量调度任务。干涸了10年之久的居延海从去年起,开始重现当年“碧波荡漾,波涛滚滚”的壮丽景观。
与此同时,通过两年的节水试点建设,张掖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了18%和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32元,达到了3092元。田宝忠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明年,张掖将初步形成节水型社会的雏形。2005年,将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的框架。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新事
节日送贷到农家
孙立深 任晶惠 刘焕恩
10月1日,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镇土城子村。村民李秀春家正在建设的温室大棚里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三涧堡信用社赵韶岩主任和两位信贷员。在“验收”了她的蔬菜生产规模后,他们当场为李秀春办理了贷款手续,并把1.5万元现金送到她手里。
三涧堡镇信用社扶持见效快、效益好、规模型的农业致富项目,采取了先“验血”后“输血”的方式,主动登门办理贷款服务。洪家村种菜能手刘朝伟,看到近几年饲养大成肉鸡来钱快,心里活动了,可手头又缺启动资金。信用社得知后,主动上门为他解难,不到半小时就办完了4.5万元的贷款。刘朝伟这两天正在焊接大棚架子,雇车拉沙石料,干得热火朝天。
据信用社赵主任介绍,今年这家信用社还开展了诚信贷款、信誉贷款活动,813户农民拿到了农户信誉贷款证,凭着这个小证,农户不用任何担保,随时可以到信用社贷取2万元以下的生产资金。1—9月份,该信用社已为142户农民发放贷款近300万元,扶持农民建温室大棚50个,调整种植面积60公顷。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盼改进农药瓶上的说明书
编辑同志:
时下,玻璃农药瓶上的说明书都是纸制的,一碰水就会浸湿,极易损坏。等到再次使用时,说明书已经模糊得看不清名称、用法和注意事项。农民只好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来判断,常发生用错农药的现象。农民朋友呼吁农药生产企业改进玻璃农药瓶上说明书的制作材料,最好使用不怕水浸、不易腐烂的塑料纸制作说明书,方便农民安全放心地使用农药。 江苏省通州市 顾斌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盼改进农药化肥储存技术
编辑同志:
农药、化肥等是农民常备的农用物资。当一次用不了时,易因管理不当造成挥发、返潮、结块、变质等降低药效、肥效,影响施用效果。一些农民将农药、化肥与种子堆放在一起,会影响种子发芽;对已结块的化肥,用铁锤重击,造成爆炸;小孩、家禽误食农药等事件,给人畜生命造成危险。为此,农民盼望一套完整的农药、化肥储存技术,针对不同的农药、化肥能采取不同的储存方法,并注明储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江西省乐安县 彭宝春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农村随笔
到底“先”干啥?
胡昌方
日前,有机会到苏北某一偏僻小村进行社会调查。刚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写在墙面上的标语口号:“要脱贫,先养禽”。“要致富,先栽树”。“经济迈大步,集资先修路”。
“粮食创高产,先扩水稻田”。
正当我驻足凝视那条“要想达小康,先把电话装”的标语口号时,旁边一位老农说:“这让我们到底‘先’干啥?”听了他的话,我很有同感。
平心而论,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有序地“养禽”、“栽树”、“修路”乃至“扩种稻田”、“安装电话”……这并没有错。问题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不可能既“先”做这件事,又“先”做那件事。倘若诸多工作都冠之以“先”,其结果,势必会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
问题还不仅如此。凡事——这应“首先”、那须“第一”,这要“大干快上”、那是“当务之急”,这不仅使群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而且还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一条标语口号,既是一项决策,也是一种导向,它作为传播党的声音和反映人民意愿的载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正因为这样,标语口号在设计和创意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力戒随意性,杜绝片面性,惟其如此,标语口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15版(三农天地)
专栏:
10月7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弄村德昂族村民肖盼和在收割“生态稻”。2003年,户弄村的德昂族群众在没有污染的水田里种植的1300多亩不施农药、不施化肥的“生态稻”获得较好收成,平均亩产约225公斤。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