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
专栏:
合作之旅 成果丰硕
——写在温家宝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之后
周宁
10月6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巴厘岛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年一度的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会议在这里举行。温家宝总理作为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出席,更引起各方的关注。
温总理此次出访时间短,日程紧,成果丰富。温总理从抵达到离开巴厘岛只有44个小时,一共出席了20场活动,签署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提出29项倡议或主张。其中四项成果最引人注目:
一是温总理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考虑。这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以邻为善、与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上述政策主张得到了本地区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响应,增强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理解与信任。
二是温总理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这是我国第一次与一个地区组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也是东盟的第一个战略伙伴,标志着双方关系迈上了新台阶,明确了新方向,对中国与东盟友好关系在新世纪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温总理和东盟领导人出席了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我国是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一个非东南亚大国,也是第一次加入本地区区域性的政治条约。《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宗旨是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立,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目标是致力于地区稳定与繁荣。这些都与我国多年来奉行的对外政策相一致,也符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我国应东盟的强烈愿望决定加入这一条约,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信任,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政治法律基础,也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我国营造更好的周边环境。
四是温总理与日韩领导人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国领导人发表的第一份三方合作文件,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前进方向,将有力地促进三国合作不断深入和拓展,有助于促进双边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推动“10+3”东亚合作的健康发展。
上述一连串的“第一”,是近年来我国对区域合作加大投入的结晶,更是我国新一届领导人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创造性推进“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一连串的“第一”,对我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与东盟、日本和韩国的关系,对推进东亚合作,都具有历史性意义。
“10+3”、“10+1”指的是东盟十国加上中日韩三国以及东盟十国加上中国等合作机制的简称,作为外交新名词已在本地区广为流传,日益为各国民众所熟悉。这些看起来是简单的数字,但它们代表的却是亚洲地区的发展方向,是亚洲振兴的重要标志。
区域合作是相邻国家间为实现共同发展而选择的道路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已成为一种潮流。东盟是区域合作比较成功的例子之一。
东盟全称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上世纪60年代成立,最初只有五个成员。80年代初起,其他东南亚国家陆续加入,到90年代末形成了十国大东盟的框架。七八十年代是东盟发展的黄金时期,亚洲经济的“小龙”、“小虎”大多是东盟国家。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中,“10+3”、“10+1”已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
东盟各国都是中国的邻国,构成中国周边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十国又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历史遭遇、现实国情以及发展目标等都与中国相似。解决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的一些历史悬案,消除东盟各国对中国的疑虑,发展与东盟的互利合作,寻求与东盟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符合中国的利益,顺应时代的潮流,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团结,有利于亚洲的整体振兴。鉴此,我国近年来积极参与“10+3”和“10+1”合作,并在“10+3”框架内逐步开展了中日韩三边合作。目前,这些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在周边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
努力,上述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
——多层次。在“10+3”、“10+1”和中日韩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在政府合作之外,民间合作、学术研究等二轨道合作机制也已经逐步建立。
——宽领域。“10+3”确定了八个重点合作领域,部长会议机制已有八个,包括外长、经济、财政、农业、劳动、旅游、环境和卫生部长会议。明年1月还将召开打击跨国犯罪的部长(公安部长)会议。“10+1”确定了五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农业、信息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已有四个部长会议,还有两个新的部长级会议即将召开。中日韩合作也确定了五大领域,包括经贸、信息产业、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和文化合作,已建立了六个部长会议机制。
——全方位。“10+3”等合作机制都从经济合作入手,以经济合作为重点。目前正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态势。
我国为上述机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江泽民主席与东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宣言》,确定了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为中国与东盟关系指出了方向。1998年,国家副主席胡锦涛率先倡议召开“10+3”财政和金融副手会议,以此为起点,财政和金融合作已经成为“10+3”合作取得最明显进展的领域之一。2002年,朱镕基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率先确定20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双方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方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我国还率先提议研究中日韩自贸区的可能性。
如何在已有基础上继往开来、深化合作,是本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东盟各国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我国的关系,东亚合作的发展方向也成为热门话题。温总理有针对性地阐述了我国的政策主张,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东盟“10+1”合作应更加全面、深入、务实,为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应更加注意开阔地区和全球视野,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10+3”合作应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和充实,逐步推动东亚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在中国—东盟合作方面,温总理从加强政治对话、深化经贸合作、巩固安全合作、开展科技交流、拓展全面合作六个方面,提出了十五项具体合作建议。在东亚合作方面,温总理提议,研究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推进东亚财政金融合作、加强政治安全对话、拓展社会特别是文化科技合作,并提出了十项合作建议。在中日韩三边合作方面,温总理提出了成立三方委员会、研究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深化三国部门间合作以及召开中国“振兴东北”与东北亚合作研讨会四项合作倡议。所有这些都传递了一个明确信息,即中国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周边关系,致力于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向更具活力和更富有成果的新水平。
日、韩领导人对此积极支持,东盟各国领导人更是热烈响应。在“10+3”会议上,一些国家领导人明确表示,支持“10+3”向东亚合作方向发展,建议中国举办首届东亚峰会。今年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是近年来气氛最友好、讨论最融洽、共识最集中的一次会议,充分显示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各国一致赞扬中国积极致力于与东盟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真诚态度,一致欢迎中国的发展与强大。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会上说,一些域外国家试图让东盟视中国为威胁,要东盟与他们一同遏制中国,但东盟对此并不认同,我们不认为中国是威胁,而是把中国看作发展的机遇。中国是东南亚的近邻,但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侵略和欺负过我们,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却多次成为几千英里以外国家的殖民地。马哈蒂尔是东盟国家中的元老之一,是东亚合作的发起者。他这一番话,可以说是发自肺腑,代表了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主流看法,反映了东盟对中国的期待和信任。
“10+3”等系列会议已落下帷幕,巴厘岛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中国与东盟关系和东亚合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区域合作将更加生机勃勃地展开。正如东道主印尼总统梅加瓦蒂所说,此次会议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关系史上的分水岭。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将与东盟在新的起点上,携手共创互利合作的新局面,将与东盟、日、韩一道,不断推进“10+3”和东亚合作,共同谱写东亚繁荣与发展的新篇章。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朝鲜不断前进的青年一代
本报驻朝鲜记者 赵嘉鸣
几十年来,广大朝鲜青年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满怀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屡建功勋。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曾经指出:“依靠青年们的英勇斗争和忘我努力,在这片土地上树立起了一大批闪耀着劳动党时代光辉的纪念碑式的创造物,社会主义祖国也正由此不断走向繁荣昌盛。”
1927年8月28日,金日成主席领导成立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从此,朝鲜青年一代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组织,富有历史意义的8月28日这一天也被确定为朝鲜的青年节。伴随着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朝鲜青年组织也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1996年,在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成立50周年之际,金正日总书记亲自决定将朝鲜劳动青年同盟组织改名为“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这不仅体现了朝鲜青年一代对金日成主席永恒的怀念,更寄托了党对青年寄予的无限希望。
在近几年经历暂时困难的特殊时期,朝鲜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青年一代用共同的心声,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忠诚之歌、奉献之歌。在广大劳动青年建设者的努力下,安边青年电站、江界狼林铁路电气化工程、咸兴市青年山羊牧场、8月1日青年盐场等1000个建设项目相继竣工,这些工程都是以“青年”命名的。在这些工程中,平壤南浦高速公路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作为向朝鲜劳动党建党55周年的献礼工程,金正日总书记决定由青年建设者来承担工程的施工任务,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建设者和在校学生纷纷加入到施工的队伍中,形成了全国青年大会战的壮观场面。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青年突击队员们克服了一切困难,以顽强的毅力和高昂的斗志经受住种种考验,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迎来了胜利竣工的日子。在施工的700个日日夜夜里,青年突击队共铺设沥青数百万平方米,修建桥梁和各类建筑物数百个,终于建成了这条被称作“胜利和光荣之路”的公路交通运输干线。为表彰青年建设者的突出功勋,金正日总书记亲自将这条公路命名为“青年英雄高速公路”。
近年来,为响应党和政府发出的进一步加强工农业生产的号召,朝鲜大批青年放弃了在城市里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乡村、矿山等条件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安家落户,以实际行动履行着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的誓言,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点燃着青春的光彩。在过去15年间,朝鲜全国共有1.5万余名青年志愿来到艰苦的生产部门,其中5370余名城市青年扎根到各地农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革新骨干力量。在这些青年中,有平壤高丽饭店的服务员李惠星和平壤市人民保安局电话接线员金京姬,她们从首都下到农村,从一个对农活不甚了解的城市女青年转变为熟练掌握育种、播种、锄草、收割等技术的优秀农场员和作业班长。金正日总书记在收到金京姬从农场写来的信后亲笔批示说:“希望你成为我们党的优秀女儿。”
李惠星、金京姬的事迹鼓舞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把艰苦的地方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已经成为朝鲜青年一代的理想和追求。2003年9月9日晚,在为庆祝朝鲜国庆55周年而举行火炬游行时,青年学生们用火炬组成的“一心团结”、“誓死捍卫”、“祖国统一”、“强盛大国”等字句,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党、祖国和人民坚定不移的忠诚和信念,也象征着不断前进的朝鲜青年一代继承革命传统、肩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正在开创朝鲜革命与建设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本报平壤10月9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越高度评价我与东盟关系新发展
韩总统盛赞东盟和东亚经济正在腾飞
据新华社河内10月9日电(记者黄海敏)越南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黎勇9日表示,越南欢迎中国与东盟签署“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这位发言人在当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刚刚结束的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中国与东盟的互信关系得到了增强,并为双方在各个领域发展全面合作关系创造了稳定的框架。
本报汉城10月9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卢武铉今天就出席东盟与中、韩、日领导人会议向韩国国民发表归国报告时说,东盟和东亚经济正在向世界经济中心腾飞,各国谋求合作框架的步伐在加快,韩国决心为这一地区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卢武铉说,此次发表的《联合宣言》是中、韩、日三国关系史上的第一次,意味着三国合作已开始形成制度化。他说,各国领导人一致表示,为实现朝鲜核问题的和平解决,各国决心加强合作,尤其是中、韩、日三国领导人再次强调了朝鲜半岛必须实现无核化,并表示为第二次“六方会谈”的举行而加强合作。
第3版(国际)
专栏:发展特色 争创优势
面对城市化的历史机遇
——南京市江宁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纪实
顾兆农 龚永泉
前不久,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市江宁区举行。来自江、浙、沪等16个城市的市长及大量客商、记者云集江宁,不少与会者惊讶地发现,不经意间,一个初具规模的南京新城区已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客人们在这里看到,一片片造型考究的住宅群,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将军山下和百家湖畔,如此美景家园,让人赏心悦目。
现在,江宁房地产已经成为南京房地产市场上一个颇具吸引力的热点板块,江宁更成为投资者钟情的一块热土。
也就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城市化的历史机遇,使江宁搭上了发展的特快车,昔日的郊县、乡下,正日益成为南京的新城区,越来越多的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市民住到了江宁“乡下”,越来越多的江宁农民变成了南京市民。
江宁原是南京近郊的一个县,面积1567平方公里,人口76万,2000年12月撤县设区。
过去的江宁县,在江苏的县(市)中经济总量一直在中游徘徊,财政收入名列20名左右。然而,去年该区的财政收入已列居全省同级财政的第七位。目前,江宁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8.45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152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6家落户江宁。江宁已今非昔比。
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问题累积起来就全是困难
区委书记王建华1996年调到江宁工作时,江宁的各项工作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也面临很多困难和矛盾。江宁县委一班人认识到,小发展是大困难,大发展是小困难;不发展,问题累积起来就全是困难。
如何发展?这几年,江宁人没坐等投资上门,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坚持综合发展的模式,即科技、工业、贸易、城建、教育、现代服务业等全面规划,全面发展;在南京率先将开发区定位于新市区,用“经营城市”的理念来运作开发园区;坚持用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定位,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战略,城市化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坚实。
要发展就必须追求高目标、高定位,以目标定位来引导发展。比如,过去江宁的财政收入在全省排20位左右。在发展中,江宁不断抬升自己的目标,每年都有大幅增长。1998年,江宁的财政收入接近4亿元,2000年则达到了8.18亿元,2001年财政收入又快速上升到14.88亿元。去年全区的财政收入突破了22亿元,今年全区的财政收入可望突破35亿元。
江宁实际利用外资前年是2亿美元,去年完成了4亿美元,今年南京市下达的任务是6亿美元,而江宁自加压力,争取完成8亿美元。今年1至7月,仅江宁开发区,就累计引进外资项目66个,完成合同外资同比增长65.12%,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82.97%,实现财政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92.88%。
江宁原来是一个小县,县城面积只有4.2平方公里。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江宁已经拉开了70多平方公里的新市区框架,573平方公里的控制规划已经编制。
高起点地编制发展规划,用南京新市区的品牌来汇聚各种建设要素。
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打造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
“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打造江苏最大的知识创新基地”,这是江宁人给自己发展的最新定位。江宁是南京“三大新市区”和全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带。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江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施新的发展目标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为江宁实施新的发展定位提供了智力支持。南京有40多所高等院校,600多家研发机构,各类科技人才30多万,两院院士71人,南京是我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型城市。江宁通过建设知识创新基地,着力打造一流的创业载体,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使其成为南京科技人才资源释放能量的宝地,以及吸纳全国科技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热土。
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江宁实施新的发展定位提供了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江宁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力二次设备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这里的熊猫、南京普天、爱立信、统宝光电、西门子等大型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积聚优势,IT产业占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近50%。以南汽与菲亚特合资的南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主体,以日本丰田、江苏东华等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为依托的汽车产业布局,在江宁已经形成。目前,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国内大型著名电力设备企业,已把生产和研发中心陆续迁到了江宁,江宁大学城的建立,20多家研究机构相继入区,南京IT产业园、东大科技园、江苏软件园等一批高科技园区正在加快建设。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江宁实施新的发展定位提供了载体和平台。秦淮新河、牛首河、百家湖、九龙湖、高湖等交织而成的水网,东山、竹山、翠屏山、将军山等如绿色翡翠点缀其间,形成山环水绕、湖光山色的生态自然景观。这种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为建设高科技花园城市奠定了基础。
目前,江宁科学园、华商科技园和江宁大学城相继建立,吸引了大批科技工作者和高科技项目入园进区。江宁区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的同时,加大引智的力度,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开发区与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联办的江宁科技创业中心已初显成效。5万平方米的具有星级标准的新科技创业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通用磨坊等企业的研发中心纷纷迁入开发区。南京电子信息产业园、南京纺织科技工业园和南京机电产业园3个高科技园的“区中园”也正在建设中。去年6月,江宁开发区被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富民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是手段,富民才是目的。少数人富裕了,不是富民,大多数人富裕了,才叫富民。
王建华同志说,不能靠牺牲群众的利益去换取经济发展,做事情首先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使当地的农民群众能够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富裕起来。
王建华还谈到,江宁虽然撤县设区,但是县情没变,仍有大多数地方是农村,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富民的任务艰巨。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村在城市化中的战略地位没有变。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作为一级党委、政府,江宁必须研究农民的增收问题。农民仅靠传统的粮油种植业,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增收问题的,让农民增收,必须研究农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为此,江宁请了一些院士和农业专家帮助研究“绿色江宁”规划。在这个长远规划指导下,江宁实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除少量的绿色大米和特种大米外,江宁基本上不主张再种植稻麦。江宁依托5个奶业集团,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奶牛公寓,目标是争取养10万头奶牛。农民每买一头奶牛,政府补贴650元,一头奶牛,农民大约能增收4000元左右。
现在,江宁苗木基地产品的市场情况非常好,花草、苗木供不应求。由于大力发展奶牛业,牧草的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涨。近年来,南京城市近郊蔬菜面积下降。江宁抓住机遇,搞大型蔬菜基地,带动农民致富。江宁区还探索出园区带动乡镇的办法。大园区一般带动3到4个乡镇,原则上停止乡镇的盲目发展,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推进,避免造成二次搬迁浪费。目前,园区带动乡镇进展很快,实行园区带动的几个乡镇,大量农民转移了出来,走上了非农的就业岗位。东善桥镇原来一些村集体收入还不到5万元。江宁开发区帮带东善桥镇之后,各个村的年集体收入都在80万元以上。近3年,仅江宁开发区就兴建了6180套农民复建房,确保拆迁户第二年就能住上宽敞、漂亮的公寓房。对于因征地拆迁而失去农田的劳动力,在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同时,积极安排就业,截至目前,已经安排市容环卫、园林建设等就业岗位1385个,进区企业吸纳3400多名农转非人员上岗就业。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福利待遇问题,江宁开发区范围内各村的87000多农民,全部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仅今年,江宁区就投入1.3亿元,解决水利堤防问题。
王建华说,与过去相比,江宁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江宁还有很大差距。江宁的目标是,“以江阴为标杆,奋战5年,进入苏南第一方阵”,对此,江宁人充满信心。(附图片)
江宁区百家湖住宅区远眺
江宁凤凰广场
第3版(国际)
专栏:
南京江宁大学城迎来首批新生
本报讯 近日,2500名南京医科大学2003级的莘莘学子,从全国各地来到南京江宁大学城的新校区报到。这是江宁大学城迎来的首批大学生。
南京江宁大学城由江苏省教育厅与南京市江宁区政府合作创办,江宁科学园负责开发,规划用地面积27平方公里,由两大功能区即大学集中区和资源共享区组成。
大学集中区去年4月破土动工,目前已有12所高校正式入驻。除南医大江宁新校区新生已经进校外,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宁新校区,今年也将迎来近万名新生;南京晓庄学院、江苏海事学院和南京交通学院江宁新校区已在建设之中;中国药科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广播学院、河海大学、金陵协和神学院等正在作新校区的总体规划。还有一些国外著名院校正在洽谈中。今后3至5年内,这个大学城将形成15所高校、20万学生的规模。
位于大学城核心地带的资源共享区面积100万平方米。省、市、区3级政府与外企在这里共同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南京第二体育运动中心,至明年底,一期工程将建成容纳2.6万人的体育场、5000人的体育馆和训练馆、游泳馆等,成为南京承办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分会场。入驻大学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投入资源共享区的建设。南京医科大学与外商合资建设了拥有1000张床位的三甲医院,江苏经贸学院与外商合资建设宾馆、购物中心等,江苏海事学院投资建设了游泳馆。(金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