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福州的“大学生就业驿站” '...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热点解读

  大学毕业了,暂时未就业,怎么办?在福州,有个受欢迎的人才储备中心。福州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先后为来自全国207所高等院校暂未就业的4000多名大学毕业生提供生活资助和免费住宿,并为他们就业和再深造提供方便。请看——
福州的“大学生就业驿站”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鹏
  黄艺军是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2003届毕业生。记者采访时,他就要参加福建省的公务员考试。“我来自闽北山区农村。为了我上大学,家里已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了债。盼着早点毕业找个工作。可前前后后找了10多家,却都没成。”小黄告诉我们,“不过我并不着急。住在这里条件比学校宿舍好多了,还免费。每个月中心还发给230元生活补助。吃饭就在楼下食堂,也很便宜。特别是这里能够学到在学校里无法学或来不及学的东西。毕竟在这里我至少还有一年的缓冲期。”
  小黄所说的“这里”,指的就是位于闽江南岸的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
  人才储备——积蓄发展的第一资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去年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160亿元,被经济专家评价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最快的省会城市之一。然而,与这种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的是,全市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统计,该市平均每万人中拥有的人才数低于沿海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构很不合理,第三产业人才大都集中在教科文卫战线,电子信息、通讯等高新产业人才却极为匮乏。
  据福州市人事局最新编制的《福州市人才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预计到2005年,福州地区人才总量需求达到47万人以上。以目前福州经济发展速度来算,全市人才总量平均每年增幅都必须在5%以上。换句话说,福州需要每年培养出1000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00名优秀科技人才。事实上,福州现有的高校结构远远解决不了这个巨大的缺口。
  恰在此时,一件事最终引发了福州人才竞争战略的改变。几年前,福州某高科企业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引进了一名海外留学博士。然而当这位博士要求让女儿在福州入学时,因户口问题却处处碰壁,直到惊动了省委组织部、多位省委常委,事情才得以解决。
  听闻此事,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人才政策进行了认真反思。2000年6月17日,经过反复斟酌,福州市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拨款1500万元在闽江南岸的金山新区兴建了7层的人才储备中心大楼,规定凡属计算机软件、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光机电一体化、海洋技术等15个专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及45岁以下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均可进入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进入中心后,可来去自由,凡要求在福州落户的,公安部门将依据人事部门认定的有关证明文件办理落户手续,不受任何指标限制;进入储备中心一年内未就业的,均实行免费住宿,并可享受财政每月230元的生活补助。
  据福州人才储备中心副总经理董文德介绍,3年来,储备中心初步建成了市、区两级人才储备网络,共储备各类人才信息近2万条,储备人才总量4500多人,其中仅市一级储备中心就累计储备各类人才2200多人。这些人才分别来自全国各地38所重点高校和169所普通院校,其中本科毕业生2000余人、硕士生245人、博士3人。
  择业缓冲港——为人才造个家
  “刚毕业时,我一时找不到工作。档案无处寄存、户口不知落哪,生活压力、心理压力都很大。”2001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的湖南籍学生杨金元告诉记者,“那时我真是感到一片迷茫又不知所措。来到这里后,他们不仅在一星期内就为我全部解决了落户和档案,还免费定期安排单位人才供需见面会,提供大量用人信息。如今我已在福州的一家外资企业上班,但由于单位暂时没有住房,储备中心仍破例为我提供免费住宿。这里真像家一样温暖!”
  原为福建三明重型机器厂技术员的陈鼎凌,是国内第一个拥有电动门专利的专业技术人才。其研制开发的“双作用传动机构”还荣获“2001年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和“2002年香港国际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金奖”。早在1991年时,他就只身到福州创业,却因户口等各种问题,所办的公司甚至自己购买的汽车都不得不假托他人名义才能办下。这名城市中的“流浪儿”虽久怀创业之志,却10年壮志未酬。2000年,作为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第一批接纳的储备人才,陈鼎凌终于解决了所有身份问题。而今,他就在储备中心对面创建了自己的高驰门控设备有限公司,18项专利技术也迅速转化为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安居方能乐业。有了储备中心这个大家庭短暂缓冲调整,一拨拨高校毕业生们又恢复了往日豪情。据统计,到今年为止,储备于市级人才储备中心的2200多名毕业生,通过中心积极推介、连线搭桥,目前已有1662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就业率达73.8%。
  人才加油站——为深造添劲为创业热身
  去年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经济结构布局的调整,再次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来榕创业的政策。除人才储备中心外,他们还建立了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等机构,实行无偿代办制,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仅去年6月以来,就有179名硕士研究生与福州各高新技术企业签订协议。
  针对海外闽籍留学人员众多的优势,他们还创建了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到去年年底,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入园企业达65家,吸引博士40人、硕士100人,引进资金3亿多元,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网络通讯、生物工程、高新农业、高新材料等;在顺利通过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后,福州市又出台了《关于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福州市关于扶持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并先后创建了福州软件园、福州光电园,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8项。
  而此时人才储备中心也有意识地调整了工作重点,推荐学子们积极深造福州目前最急需的专业课目。如今在储备中心里,考公务员、考研、考博之风渐成主流。据董文德介绍,3年来,进入他们市人才储备中心的毕业生中,已有9人考上博士、51人考上硕士研究生、75人成为了公务员。不仅如此,去年9月,随着软件产业在福州越做越大,人才储备中心还专门为选择继续深造的储备人才,在软件园中又设立“福州市研究生培训服务工作总站”。时至目前,已有清华、北大、中科大等9所高校在此设点办班,现已开设6个班,共有学员600多人。
  今年以来,围绕着“再掀闽江开放潮,促进福州大发展”的战略实施,福州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储备战略再一次作出了调整:在原有15个储备专业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储备钢铁冶金、汽车制造、纺织工业等3项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同时还将改变现有只对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储备的做法,准备全面扩大人才储备对象,建立各个层次的人才储备库,如:高层次人才库、闽籍高精尖人才库、留学生人才库、在读优秀博士生和硕士生人才库。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

风景掩不住“假日腐败”
  ●打招呼、递条子免票入门来信
●“公车私用”畅通无阻
  据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沈翀)“人歇权不歇”。放假期间,某些官员仍在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出游钻营出各种方便。风景区成了“假日腐败”的集中表现地。
  打招呼、递条子。“十一”长假,打招呼、递条子这些伎俩被运用到了风景区。在河北省坝上风景区围场森林公园售票点,记者随手记下了两张手写的“条子”:“孙书记电话:兴隆县政府的齐某某5人免票放行。”“韩局长通知:隆化县公安局一行8人上坝,给予放行。”
  到11点左右,售票处的条子即有近10张,省下每人30元的门票。
  救灾防汛专用车开进风景区。“公车私用”则是假日里某些官员采取的另一种腐败形式。因为放假了,车子也闲着,没有车的官员们想赶“自驾车”旅游的时髦,自然盯上了单位的公车。在风景点五彩山附近,记者就发现了一个由北京吉普、三菱越野、丰田越野等组成的车队。这些车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有辆上海牌照的车,左窗下贴有“备灾、救灾”字样。车主有些尴尬地说:“纯粹从上海过来玩的。”记者在坝上风景区的两天见到了一辆又一辆公用车被用作私人旅游:标牌为“冀○”的轿车偕老带幼享受美景;一辆标有“法院”字样的蓝白色吉普车,带着一家人在景区指示图跟前研究行车路线;贴有“防汛专用”、“备灾、救灾专用”等字样的越野车在记者身边疾驰而过……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瞬间

上海——
万人争睹“中华高楼第一跳”
  10月5日,15名来自美国、挪威、瑞典、墨西哥等国的跳伞运动高手从中华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楼顶先后跳下,进行国际跳伞表演活动,成功地完成了记入史册的“中华高楼第一跳”。现场数以万计的游客参观了表演。
  右图:运动员正从高楼跃下。(辛文摄)
下图:游客围观现场。(镓蔚摄)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金台数据

我国建制镇社区环境日趋改善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张越 编制(新华社10月6日发)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人物

  9月22日,5位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外国科学家被授予2002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们当中有一位土生土长的美籍华人——
曹韵贞:在中国抵御艾滋病
本报记者 任建民
  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荣誉集中于我一人身上,这远远大于我的付出,也令我感觉责任更重。”接到获奖证书时,曹韵贞这么说。
  从2000年的外国专家“友谊奖”、2001年度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到此次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曹韵贞说自己是“一年一大奖”,“受之有愧”。可了解她的人都说,这些奖项,她应该得。
  曹韵贞1941年生于上海,196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在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做医生。她在医院里是个好医生,曾被授予上海市“巾帼奖”以及卫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她赴美国纽约大学工作,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的尿液中存在抗体。1990年,她开始在艾伦戴蒙特艾滋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跟随著名艾滋病专家何大一教授,参与对艾滋病毒的研究。
  1998年7月,不安于现状的曹韵贞又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应邀出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并担任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
  一个曾经不受欢迎的人
  曹韵贞想把何大一首创的“鸡尾酒疗法”正式引入中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规范的治疗方式。
  然而,“那时候中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很多地方政府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区域内有艾滋病病人”,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曾和曹韵贞一起到全国各地指导艾滋病的治疗,对那段时间地方政府的不配合记忆犹新。
  曹韵贞说,有一次,她被河北一家单位请去做讲座,但当地的卫生局长见到她却说:“我们这儿没有艾滋病。”曹韵贞感觉,她是被“赶”出了那个城市。
  面对这种局面,曹韵贞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应尽快在全国培养一支能规范治疗艾滋病的队伍。她通过举办学习班和讨论会的形式,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接着,又组织由医护、防疫、实验人员组成的讲学团,到各地巡回讲学。她还在全国艾滋病传播的重点城市设立了门诊。北京地坛医院、上海传染病总院、广州第八人民医院、河南郑州第六医院等地,都通过她的“传、帮、带”,形成了自己的艾滋病诊疗力量。
  郑州市第六医院的何云是曹韵贞手把手教出来的众多医生中的一个,她说:“对我来说,曹教授是老师,但更像母亲。”
  一个遭受非议的人
  曹韵贞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年的工作积累,积极促进中外艾滋病医疗界的交流,拓宽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的援助渠道。由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药物非常贵,很多人用不起。为了让国内的艾滋病病人尽快接受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鸡尾酒疗法”,曹韵贞利用她在国外的影响力,联系到国际大公司免费提供药物。
  从2002年起,经她牵线,在何大一的主持下,一个为3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免费治疗的长期计划开始在云南实施。目前,已有80名感染者接受了近一年的治疗。
  云南的治疗药物由一家美国公司免费提供,总价值将达3000多万元。有人说,曹韵贞这么费心,如果不是拿了药厂的好处,图什么呢?但同行李太生却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带有偏见的:“外国的那些药其实都已经用于临床。外国公司免费供药虽有观察病人服用效果的目的,但客观上也是为民造福。”
  从生长在上海的曹韵贞身上,看不出南方女性的细腻。熟悉她的人说,曹韵贞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但真正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她“一点坏心眼儿都没有”。
  而曹韵贞自己则说,一开始她听到这些非议有些生气,现在则根本不想了。她说:“曾经还有人说过:你们小心,她是外国人。我心里说,虽说我入了美国籍,可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获得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后,曹韵贞说:“能获得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说明国家和人民对我的认可。这就够了。”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在北京临时借用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曹韵贞接受采访时,脖子上还围着气垫,以保护有伤痛的颈椎。桌子上放着一块啃了一半的面包。曹韵贞说,她一辈子不会买菜,也不会做饭,连两个女儿都是老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曹韵贞自己“连一片尿布都没洗过”,“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到处跑,不会照顾别人,也不会照顾自己”。
  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四年的工作结束后,曹韵贞又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忙碌的生活什么时候结束呢?曹韵贞说她准备再干两年,到65岁就退休。
  自称工作狂的曹韵贞,退休后真能闲下来吗?她说以后最想干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写小说,写艾滋病人的故事。她说,一个人如果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会同情他。而艾滋病是个特殊的病,艾滋病人受到的大多是歧视,最多也只是怜悯。只有真心关爱他们的医务人员才有可能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
  曹韵贞在给一位艾滋病病人的公开信中写道:“我理解你们独有的孤独、恐惧、绝望、挣扎……你们既是我的病人,也成了我的朋友……信任,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我最大的财富。”
  她退休后的另一个愿望是去旅游,到世界各地转转。她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没有时间去玩。“我爱人已经70岁了,再不转转,他就走不动了。”她小声说道……(附图片)
  曹韵贞近影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香港“黄金周”散客消费逾3亿港元
  国庆“黄金周”结束之际,香港旅游发展局初步统计表明,整个“黄金周”将为香港带来至少15亿港元的收益,其中逾3亿港元来自个人游旅客。图为随处可见的香港街头人民币兑换点。(新华社记者 王小川摄)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黑龙江农村劳动力有了随身档案
  本报哈尔滨10月7日电 记者蒋升阳报道:年底前,黑龙江农民都将拥有一份原本只有城里干部和工人才有的档案。农民外出打工可凭随身携带的档案,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身份和技能特长。据介绍,黑龙江省决定为每个达到劳动力年龄的农村劳动力建立统一档案,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半年后,只需轻点鼠标,全省千万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资料便一目了然。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陕西米脂女子家政学校培训保姆
  本报西安10月7日电 记者孟西安报道:素有“米脂婆姨甲天下”之誉的陕西省米脂县,最近创办了米脂女子家政学校。首批100名米脂姑娘经过半年多的培训,将于明年春天陆续到北京百户人家担任保姆。米脂女子家政学校分高级、中级和初级3种类型培训班,学制分别为1年、半年和3个月,并有一定的实习时间。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北京清华校企年内告别“清华”
  据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李杨)“清华同方”、“清华紫光”等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年内将脱去名称中的“清华”二字。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透露,根据2001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清华大学正在推进包括产权关系、人事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校企改制工作。取消企业名称中的“清华”字样是校企脱钩的一个步骤。 kvU品论天涯网


第5版(视点新闻)
专栏:各地新闻点击

南京师德评估不合格者下岗
  据新华社南京10月7日电 南京市将对师德评估不合格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重罚。日前出台的师德建设奖惩办法中明确规定,凡在师德建设检查评估中未达到合格的学校,如一年内仍未达合格标准,将被取消学校的等级称号,而师德不达标的教师个人除被扣除所有奖金外,还可能遭遇下岗。同时,南京市教育部门今年开始对机关工作人员实行评议制度,对末位人员进行警示和职位调整。 kv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