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0月6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06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为报复海法自杀性爆炸 以军战机袭击叙巴目标 杰哈'...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报复海法自杀性爆炸
 以军战机袭击叙巴目标
  杰哈德宣布对爆炸事件负责
阿拉法特呼吁巴以立即停火
  本报大马士革10月5日电 记者吴文斌报道:以色列军方5日发表声明说,以军战机当天凌晨袭击了叙利亚境内的巴勒斯坦武装训练营,以报复4日发生在海法一家海滨餐厅的自杀性爆炸。这是1982年以来以军首次袭击叙境内目标。
  以军声明称,以国防军在叙利亚领土纵深地区打击了包括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和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恐怖组织”训练基地。声明还强烈指责叙利亚和伊朗继续为杰哈德等“恐怖组织”袭击以色列提供帮助。以外交部发言人称,这是以决心扩大打击恐怖活动范围的行动。
  叙利亚外交部5日下午就以色列的上述入侵事件向联合国提出控诉,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召开安理会紧急会议,讨论以对叙的野蛮侵略事件。
  另据杰哈德驻叙发言人说,巴勒斯坦杰哈德组织在叙利亚没有任何军事组织和训练基地。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政治局委员、巴勒斯坦各派驻叙总发言人马赫尔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断然否认在叙境内有杰哈德的训练基地。他说,以色列今天凌晨轰炸的距离大马士革西北40多公里叙黎边界附近的艾因·撒赫布地区此前只有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一个新闻办公室,在关闭之前,其工作人员总共也不超过4个人。
  4日,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海法发生了一起自杀性爆炸事件,目前已造成至少19人死亡,约50人受伤。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已宣布对这起爆炸事件负责。据报道,来自该组织的一名女性执行了此次自杀爆炸。
  据新华社加沙10月5日电(记者周轶君)以色列军队4日午夜出动数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向加沙城西南部的一个住宅及加沙地带中部难民营的一个民房发射数枚导弹。当地医院救护人员证实,4名巴勒斯坦人在袭击中受轻伤。巴安全部门人士说,遭导弹袭击的两个民房分别属于哈马斯成员和杰哈德成员,袭击时住宅内空无一人。
  据新华社加沙10月4日电(记者周轶君)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4日夜里发表声明,呼吁巴以双方立即达成停火协议。
  巴勒斯坦内阁事务部长拉布在西岸城市拉马拉向记者宣读了这份声明。阿拉法特在声明中再次呼吁以色列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达成停火协议,并提出由联合国、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四方监督停火。
  阿拉法特强烈谴责4日发生在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海法的自杀性爆炸。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人体盾牌
  十月五日,一些“人体盾牌”志愿者到达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高唱歌曲,表示坚决支持阿拉法特。
新华社记者 高学余摄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俄车臣共和国举行总统选举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5日电(记者郭建国)俄罗斯车臣共和国5日举行总统选举,莫斯科时间上午8时遍布城乡的426个投票站同时开放,年过花甲的老战士按照惯例优先进入投票站投票。
  这次选举是继今年3月23日就车臣新宪法举行全民公决之后,俄联邦政府为从政治上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在车臣建立正常的权力体制而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步骤。
  据俄媒体报道,参加这次总统竞选的候选人有车臣行政长官、代总统卡德罗夫等7人。车臣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表明,车臣登记选民总数为561817人,其中包括长期驻扎车臣的约3万名俄联邦部队官兵。法律规定,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超过登记选民总数30%时,选举有效。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赞成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总统。投票工作将于当天晚上8时结束。投票结果将于8日公布。
  据悉,俄穆斯林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会议组织的代表已于日前抵达车臣,监督投票进程。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东盟首届商业与投资峰会开幕
  新华社巴厘岛(印度尼西亚)10月5日电(记者翟景升、隋丽君)为期3天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第一届商业与投资峰会5日下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开幕。印尼总统梅加瓦蒂在开幕词中乐观地预计,本届峰会将成为东盟国家商业领域合作的里程碑,并将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
  梅加瓦蒂希望东盟地区商界能够同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韩国和印度等合作伙伴交流观点,把握发展机遇,并提出战略发展方面的意见。
  东盟商业与咨询委员会主席鲁迪·佩希克说,旅游和农业将成为本届峰会关注的焦点。他认为,东盟地区拥有劳动力,也有对基础建设的需求和一个发展的市场,已经拥有了获得成功的所有要素。
  本届峰会是将于7日至8日在这里举行的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的组成部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余名企业家和投资家参加了会议。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纽约移民集会争取劳工权益
  新华社纽约10月4日电(记者王波)上万名来自各国的移民4日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草原公园举行集会,抗议美国政府对他们的不公正待遇,从而结束了为期两周、以争取移民劳工权益为宗旨的“自由之旅”运动。
  这次集会的组织者之一尼古拉斯·迪马尔齐奥指出,移民应当得到公正的待遇,美国接受了移民为这个国家所作的贡献,却没有给他们什么回报。
  美国劳联—产联新泽西州分会主席查尔斯·沃克奈奇指出,移民的权益不仅涉及到劳工问题,还涉及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等问题。
  此次“自由之旅”运动是由美国各地的移民和劳工权益组织发起的,它效仿上个世纪60年代马丁路德·金博士为争取民权而发动的自由之旅,主要诉求包括保障移民在工作场所的权利、维护移民的民权、实行移民大赦以及准许移民家庭团聚等问题。
  9月底,800多名移民劳工和支持者分乘10多辆大客车奔赴全美100多个城镇,沿途参加各地举行的集会。3天前车队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活动组织者会晤了国会议员,要求修改现行的移民政策。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巴控克什米尔遭印军炮击
 至少造成12死15伤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10月5日电 据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报道,印度军队4日晚炮击了巴控克什米尔的尼拉姆谷地,至少造成12名平民死亡,15人受伤。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脉络

目标已定 航线待调
——欧盟制宪政府间会议正式启动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史克栋
  10月4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旨在讨论并争取在今年年底前敲定欧盟第一部宪法草案最后文本的欧盟政府间会议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来自欧盟15个成员国、10个即将入盟的准成员国和3个申请入盟的候选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欧盟领导人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标志着欧盟制宪工作进入了关键的审议与通过阶段。
  2002年初,欧盟成立了以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为主席的制宪委员会,负责为欧盟制定一部宪法草案。该委员会经过16个月的紧张工作,于今年6月正式向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宪法草案,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欧盟现有运行机制,使欧盟在明年扩大到25国后仍能有效运作;设立欧洲理事会主席一职,取代现行的欧盟各成员国每半年轮换担任欧盟理事会主席的制度;把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从20人精简为15人;将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两职合二为一,设立专职的欧盟外长;扩大欧盟有效多数表决机制的适用范围。
  根据日程安排,欧盟政府间会议启动后,具体讨论并审议欧盟宪法草案的工作将由25国外长组成的欧盟理事会负责,从现在开始到12月份,欧盟外长理事会将在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意大利的主持下分别在罗马、布鲁塞尔和卢森堡举行多次会议,最后于12月初提出最后的修改方案,提交12月12日至1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洲理事会通过。如果一切顺利,欧盟的第一部宪法最后文本可望于年底前通过,之后在成员国议会批准后生效。
  当天,会议结束后发表的声明希望有关各方能在明年6月欧洲议会选举前确定欧盟宪法草案的最后文本,为欧盟扩大后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保障。声明指出,实现一体化进程一直是欧盟各成员国追求的目标,是欧盟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有效作用的重要途径。声明强调,欧盟扩大是一个历史性进程,将进一步增加其在世界事务中的分量。
  但是,由于涉及到各成员国的利益,目前看来,各成员国在制定宪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各国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常设欧洲理事会主席和外交部长的职能及其作用、欧盟委员会委员人数及名额分配、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等问题上。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基本上同意目前的欧盟宪法草案,表示可以“原封不动地”予以通过。但是以奥地利与芬兰为首的10多个国家则主张欧盟委员会委员人数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应该增加到25名,这样可以每个成员国有一个名额,并且每个委员均享有平等的表决权,否则他们担心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被排挤在外,等等。因此,此间分析家认为,政府间会议修改草案的任务十分艰巨。
  但正如意大利总统钱皮在政府间会议开幕式上致词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后敲定欧盟宪法的航船已经驶向既定的目标,但是还需在航行中不断调整航线。此间人士认为,制定欧盟宪法的航线绝对不会是一条直线,定将经历不少曲折,对此,人们密切关注着这艘船能否按期顺利抵达目的地。
(本报罗马10月4日电)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法国称在伊发现法制导弹消息失实
 波兰国防部表示遗憾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巴黎、华沙记者报道:法国外交部发言人拉德苏4日发表声明说,波兰有关当局发布的在伊拉克发现法国和德国于2003年制造的罗兰系列防空导弹的消息是“错误的”,法国对此感到“震惊”。
  拉德苏说,法国自1990年7月国际社会决定对伊拉克实行制裁以来没有向伊拉克提供过任何导弹及其零配件。他强调说,法国严格执行了对伊拉克的武器禁运。拉德苏说,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曾向伊拉克出售过罗兰1型和2型导弹,从未向伊拉克提供过罗兰3型导弹。伊拉克不可能拥有2003年制造的罗兰导弹。
  波兰国防部发言人姆莱查克3日说,波兰稳定部队在伊拉克中南部发现了4枚法德研制的罗兰防空导弹,导弹上的制造日期是2003年。
  波兰国防部4日发表声明说,姆莱查克发布有关“在伊拉克发现法国导弹”的消息没有得到波兰军方的批准,波兰国防部长什马伊津斯基和波军总参谋部都未批准发布这一消息。什马伊津斯基对消息中臆造导弹生产日期表示遗憾,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彻底调查并立即提交调查报告。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流连忘返
  两位法国朋友认真观看中国民族服饰。
本报记者 王芳摄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伊老兵再次示威
 要求美英占领者解决其生计
  新华社巴格达10月5日电(记者邵杰、李骥志)被美英军队解散的伊拉克前军队老兵5日在巴格达和伊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再次举行示威活动,要求美英占领当局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由于伊拉克前军队老兵和美英军队前一天在巴格达和伊其他城市爆发冲突,美英占领当局5日停止向这些老兵发放生活津贴。但是仍有数百名老兵聚集到巴格达市中心的一处生活津贴发放点附近,要求占领当局恢复发放生活津贴。当美军企图驱散这些老兵时,其中100多名老兵举行了抗议示威活动。
  在巴士拉,数百名老兵聚集在市中心,点燃了汽车轮胎,并向驻守在当地的英国军队投掷石块。英军向示威者发射橡皮子弹,导致至少5名示威者受伤。当地警察也赶来参与镇压示威者。但是当警察的橡皮子弹用光时,他们在一群示威者的追逐下躲进了附近一所大学。
  美英军队今年4月占领伊拉克之后,解散了伊拉克前军队。此后,每个伊拉克老兵每月从美军占领当局领取40美元生活津贴。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了解多彩的中国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连绵细雨给10月的巴黎抹上一层秋色。然而,坐落在塞纳河畔的中国文化中心,连日来却洋溢着一派春的喜悦:中国56个民族色彩斑斓的服饰在这里构成了百花争艳的图画。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展3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同法国观众正式见面。各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的民族服装、佩饰、面料和服饰工艺品以及现代的民族服饰琳琅满目。中华民族璀璨纷繁的服饰文化和在织、染、绣等方面的精湛技艺,令前来参观的法国朋友感叹不已。一位特意从法国南方赶来的妇女,抚摸着一条用五彩线编制的织锦腰带,爱不释手,情不自禁地称赞道:“真是太美、太不可思议了!”她告诉记者,她曾有幸踏访中国,但能如此全面地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少数民族手工服饰制品还是头一回。
  这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承办,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和服装界的大力支持。参加这次展出的中国民族服装和佩饰达数百件之多,每一组实物都配有大幅彩色图片烘衬,并有详细注解,说明展品的制作工艺、材料乃至与之相关的古老习俗。质朴、拙实的傣族树皮衣,有人类衣装史活化石之誉。用大马哈鱼皮手工缝制的赫哲族鱼皮服,轻便耐磨且又防水防潮。牛骨制作的黎族人形骨簪,雕刻着漂亮的吉祥图案。汉族的大红礼服,既有传统的典雅,也凝聚了现代的华贵。在这些充满东方神韵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展品前,观众们流连忘返,纷纷拍照留念。
  在4日的揭幕式上,法国高级时装公会名誉会长雅克·莫克里埃对记者说,展品非常精美,在面料、工艺和制作方面都体现了中国浓郁的文化传统,表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是中国人民的一笔巨大财富。他说,中国诗句说得好,“天涯若比邻”,这个展览拉近了中法两国人民的距离,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多彩的中国。(本报巴黎10月5日电)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战后开学
  10月4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所小学里,一名伊拉克女学生透过尚未修复的校舍窗户张望。10月4日是伊拉克中小学新学年正式开课的第一天,绝大部分学生重返校园。但由于新印刷的课本尚未全部到位,遭受战火损毁的校舍也有待进一步修复,学生只好在一片混乱中开始新的学期。
  新华社记者 李骥志摄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白虎赌城兽性发
怒咬重伤魔术师
  据新华社洛杉矶10月4日电(记者支林飞)美国赌城拉斯韦加斯的幻影饭店3日晚举行白虎魔术表演时,一只白色的孟加拉虎突然兽性大发,咬住著名魔术师霍恩的脖子,并将他拖入后台。
  幻影饭店的发言人费尔德曼4日表示,受伤的霍恩3日晚接受了3个小时的手术,目前他仍在医院与死神抗争。
  目击者说,当3日晚演出进行到一半时,霍恩试图指挥一只7岁的孟加拉虎进行表演,不料平时温顺的白虎突然兽性大发,先是不听指挥,然后张口咬住霍恩手臂不放,霍恩情急之下用麦克风击打虎头试图将其吓退,但白虎反而被激怒扑向霍恩,咬住他的脖子后将他拖入后台,舞台上留下斑斑血迹。 CRs品论天涯网


第3版(国际)
专栏:

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论《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
杨开忠 马纳斯·查特基
  《世界经济发展宣言》(珠海宣言)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是整个地球生态复杂巨系统的一部分,地球环境不仅为人类社会生产提供自然资源,而且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服务,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基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长期掠夺式开发和利用,造成部分自然资源接近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世界各国和地区几乎无不把协调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议程和战略。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2年在巴黎发表的全球环境综合报告表明,十年以来全球环境状况仍在恶化,经济的发展对商品、服务需求的增长,正在抵消环境改善的努力。环境退化所导致的自然灾害,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这相当于此前40年中损失的总和。因此,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避免和克服二者之间的恶性互动,是人类赖以永续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环境质量改善将提高生产率、增进人类健康和舒适,有利于经济发展;而环境退化将降低生产率,损害人类健康和舒适,威胁经济发展。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部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是不要经济发展,而是要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框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发展是以从地球环境大量掠夺自然资源和向环境大量排放废弃物为基础的。继续沿袭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进一步导致全球性环境退化,破坏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各国和地区应当立即进一步行动起来,调整和改革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努力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南北经济关系几方面,建立起最大限度地与自然资源投入增加和环境污染脱钩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贫困是环境退化的重要根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困往往是环境退化的最根本的原因,他们长期处于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之中。经济发展是打破这一循环的根本出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应当把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作为基本战略,帮助穷人发展经济,使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传统经济是以自然资源大量投入为基础的。与传统经济不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它必然伴随单位产出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减少。因此,从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转变应当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迈向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和内容。各国和地区应当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把“知识立国”、“知识立区”作为重要战略,鼓励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大力发展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为此,各国各地区应当投资于知识经济成长的基础,包括:(1)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技能;(2)投资于创新的基础设施;(3)再造政府和数字化政府;(4)促进数字经济增长;(5)促进民间协作。
  经济系统是整个地球生态复杂巨系统的一部分,经济发展应当更加尊重生态原理,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使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人类经济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最终实现有利于地球的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种尊重和运用生态规律的经济,它建立在“资源利用——绿色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基础上,已经是而且应该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各地区经济都应该适应和驾驭这一趋势,努力实现从以“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物质流动为基础的传统牧羊式经济向以“资源利用——绿色产品——资源再生”封闭式流程为基础的宇宙飞船式循环经济转变。为此,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应当:(1)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并应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努力实现资源利用“减量化”目标;(2)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生产者而言,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对消费者而言,应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努力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目标;(3)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高绿色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利用,实现废弃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和无害化;(4)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最优。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力求经济系统在经济与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5)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重组化”确立为经济立法的基本要求,为实现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提供法律保障;(6)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7)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循环经济观念,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
  为了实现世界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环境友好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因此,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平等的利用地球环境资源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环境问题是全球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果,其中,由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长,人均占有和使用的地球环境资源水平高,因而它们在环境保护中理应承担相应的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发达国家应当在努力推动本国经济向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转变的同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帮助它们在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的框架内发展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环境友好的技术,帮助它们发展可持续的经济。
  (注:杨开忠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纳斯·查特基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 CRs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