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10月4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10-0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辉煌的秋色(三首) '...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辉煌的秋色(三首)
严阵
  在一团粉红后面
  在一团粉红
后面
在一团浓绿
后面
是一团
炫目的
金黄
此时此刻
中国的
每一个
被压弯的枝头
都结满了
沉甸甸的
辉煌
  目光成熟了
  目光成熟了
爱成熟了
幸福和微笑
成熟了
把鲜艳的
吉他声
挂满乡村
所有的
屋檐下
让每声美丽的
回答
在城市面部的
网络里
结满
芳香的
莲蓬
  我们收割
  深深的
走不出的
灿烂
我们收割
我们收割
许许多多的雨
许许多多的风
许许多多月色
许许多多阳光
我们收割
我们收割
许许多多
结满禾穗的梦
许许多多
装满希望的车
我们收割
我们收割
深深的
走不出的
喜悦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大地

贴好窗花挂灯笼(剪纸)
黄邦武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十月,我的乡村
熊明修
  一
云和雨抹不掉秋叶的色彩
浓浓的秋雾隐没不了我内心的激情
乡村是诗人爱写的永恒题材
自己写自己 比诗人写我
更具有诗韵
我的名字叫乡村
我惊喜地发现
镰刀和麦穗使人倍感骄傲
国旗下倾听国歌
心地总有一种轰鸣
我的身上不再现家园深处的疼痛
和忧伤
我总爱以独特的方式
如清脆的鸟语
执着的荷花和袅袅炊烟
表达我对祖国母亲那份孝敬
  二
大地上的人们
一代代相传着民间一句最朴实无华的民谣
这就是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我的父辈 还有我的兄弟
握住欣慰的锄头
蘸着人生风雨
写沧桑 写梦幻 写憧憬
走不出流淌岁月的那条河流
我深深知道
他们要用一生一世来报答生命之恩
于是 秧苗以感谢阳光的方式开始生长
老黄牛以父辈的精神默默耕耘
放飞萤火的夏夜也忘记睡眠
靠近庄稼 照着庄稼一天比一天成熟
因为 我们的收成
也是祖国母亲的收成
  三
看看我的天空
太阳 月亮 星星 云朵
看看我的大地
麦子 稻花 高粱 大豆 羊群……
  我的故事里
珍藏着世上最朴素的哲理这就是
人间世事出艰辛
土 得一锄一锄地刨挖
地 得一遍遍地翻耕
我的乡亲 把哲理裱成
一幅图画挂在心上
让心血浸润春天的种子
让汗水提升田野的绿茵
让时光加快季节的更换
让月色显映乡村的梦痕
我们清楚明白
拥有土地不仅仅是一种富有
更神圣的是一种责任
  四
十月 我的乡村
一声吆喝
昂扬奔走的机车
把质朴的柴门
挤得吱吱呀呀
十月 我的乡村
高粱给予色彩
谷堆给予高度
豆荚给予爱意
新棉给予温暖
五彩缤纷的秋景
令每双眼睛充满真情
秋天的晒场
组成乡村辽阔的舞台
日月和花朵
以千年的从容
穿透乡土照亮农舍
辉映成华夏耀眼的彩灯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大漠情浓
王本道
  遥远的戈壁滩曾经是我的一个梦。
  梦中的戈壁滩总是与古诗词中对西域风光的描写联系在一起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狂风、流沙、酷热、干渴曾是我对这片土地的诠释。然而今秋时节,我终于有机会与文友驱车数千里游历西域北疆,所到之处却满目妩媚多姿,到处是诗情画意。
  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一片惹眼的绿洲。这就是被称作戈壁明珠的军垦新城石河子市。五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沼泽密布,杂草丛生,一条光赤赤的卵石沟,似一条流淌着石头的河横卧东西,因此才有了这憨厚淳朴的名字。1950年7月28日,刚刚进疆不久的王震将军带着部队策马到玛纳斯河两岸踏勘。他面对着丛生的荆棘和满眼的沙窝,马鞭一挥,满怀深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始,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诗一样的铿锵话语,在亘古荒原留下了袅袅余音。从此,数以万计的军垦战士将战马变成耕马,吃窝窝头,睡地窝子,在人烟罕至的戈壁荒滩,建起了这座新城。如今,漫步石河子市街头,青枝摇曳,树影婆娑。从市中心开始,东西南北横贯十几条宽敞的马路,路旁植满粗壮的新疆白毛杨,整个市区用树行划成工整有序的棋盘状。在这“棋盘”之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嫩绿的草坪,姹紫嫣红的花丛。细看那草坪中竖立和枝头悬挂的一个个小牌上的告示语言,也让人动情:“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劝君莫打枝头鸟,母在巢中盼子归。”
  市中心有条近百米长的大街,两旁植满了苹果树,被称作“苹果街”。初秋时节,硕果盈枝,流光溢彩,但整条街上,看不到一个人随意采摘。当地人介绍说,爱护公物、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市民约定俗成的时尚。由此看来,去年石河子市被联合国授予“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不单是由于她环境的优美,更有赖于她独特的现代文明的积淀。
  王震将军在主政新疆期间,表现了爱才、惜才、护才的博大胸怀。他与著名诗人艾青友情甚笃。1957年,当艾青蒙冤受屈,被错划右派时,王震将军深情地对他说:“你爱党,爱我们的国家,你不是右派,到新疆来吧。”就这样,艾青被安排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给予副师级干部待遇,并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创作条件。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王震将军的庇护,艾青躲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艾青在新疆生活了十五年,他在潜心写作的同时,还撒下了一片“诗种”。至今,他所生活的石河子市号称“诗城”、“文化绿洲”。对于这座戈壁明珠的城市,艾青留下了深情而浓重的一笔:“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
  一位叱咤风云的名将,建国伊始,在政务缠身、戎马倥偬之中,还能时时念及后世,拓荒筑城,并悉心照料诗人艾青。这博大的胸怀,丰富的情感,着实为当时凄清辽远的戈壁荒滩注入了一股浓酽的真情。时至今日,人民还以不同的方式纪念他,缅怀他。那巍然矗立在广场上的王震塑像,表达着人民永恒的心声。
  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在新疆创作、整理了近千首歌曲,其中收集、编译的十几个民族的民歌就有七百多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作为保留曲目唱遍全世界,并被蜚声全球的巴黎音乐学院编入教材。王洛宾曾说过:“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在西部,祖国大西北有欧美无法比拟的韵味和魅力。”在新疆生活工作期间,古丝绸之路中心地带那独具浓郁特色的西域韵,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生活图景,拨动着他生命的琴弦,也改变了他生命的轨迹。尽管人们在为“达坂城的姑娘”载歌载舞之时,王洛宾曾两次身陷囹圄,经历着炼狱般的苦难,但这不但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反而使他尽情放飞理想。正这是拳拳之心,使王洛宾以真善美的人格力量,谱写了一曲曲散发着西部少数民族浓烈特色的歌曲,飘荡着沙漠绿洲奇妙的节奏韵律,洋溢着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热情奔放而脉脉温情的气质。
  如果说王洛宾选择了新疆只是一厢情愿,那么新疆人民接纳王洛宾则更显示出这方土地的包容、睿智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新疆各族人民与王洛宾相濡以沫、珠联璧合,完全融为一体,他的举止、神态、服饰乃至语音语调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当地人”,以至在较长时间里,许多人竟误认为王洛宾就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员。新疆各族人民的热情与包容,使王洛宾六十年如一日,沉湎于西部高原和沙漠的“天籁”之美,全身心地去领悟、去创造、去编织优美的旋律,从而在一个个音乐形象中熔铸了自己的情感人生和价值,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可以这样说,新疆各族人民培育了王洛宾,王洛宾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洒向了新疆大地,他为新疆各族人民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注入了几许艺术细胞。这正是他做人和创作的魅力之所在。
  北疆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喀纳斯湖。我们乘坐的中巴车途经布尔津,由东路返回乌鲁木齐,沿途方圆几百公里不见人烟,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劳顿,中巴车内一片沉寂,有人发出了细微的鼾声。这时,我忽然惊异地发现,车窗外青沉沉的天幕中,渐渐升起一轮圆月。由于荒漠之中没有空气污染,没有雾气的蒸腾,空气透明度奇高,那月亮像被洗过一样,晶莹剔透,明亮而高洁。月亮周围没有一丝云,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绝好月色。“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诗句写的虽是江上明月,但是在地老天荒的戈壁滩上,这月轮的清辉不也同样陪伴过数十代人来去匆匆的身影吗?当年的古丝绸路上,名商巨贾们月夜驰马,风雨兼程,那马嘶与驼铃声已渐渐去了,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开赴新疆的百万生产建设兵团将士,在这片土地上艰苦创业,拼搏开拓的场景却历历在目。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里的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图片就是当年垦荒者的真实记录。从建国之初至今,已经有三代军垦战士志愿到这里屯垦戍边,为这片土地播洒着真情和汗水。王震、艾青、王洛宾只是这百万将士中的几位代表。数十年来,这大漠孤月曾给了大漠垦荒者以多少美好的憧憬和心灵的慰藉!
  中巴车跳荡的节奏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面对着如银的月盘,我想,数十年来,戈壁滩上无计其数的拓荒者,虽然有的已经作古,但是他们为这片土地倾注的浓郁的真情却如同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一如既往地在深厚的土层下汩汩流淌着,滋润着这片土地走向繁荣、富庶、兴旺。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笔默山水

秋去碧塔海
张永权
  “三江并流”,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三江流域区的香格里拉碧塔海,能让人体验到这一世界级自然景观的大奇大美。
  汽车爬到高山顶,去碧塔海的公路也就走完了。碧塔海,三江并流区中一方大自然的净土,怕破坏它的植被是不允许修筑公路的。但为了旅人的方便,仍在原始森林修了一条栈道。栈道用原木连成,依山势而下,大约十多公里。我们吸纳着林中绿叶山花的气息,喝一口林中清汪汪的泉水,一点也不觉得累。林中百鸟啼鸣,花蝴蝶飞舞,许多清明的小溪和泉水向山下汩汩流去,它们从雪山而来,清凉圣洁,便孕育了山下那一泓称作海的湖泊。
  走下栈道,一片草甸出现在眼前。草甸之外,一片大湖,碧波耀眼。当地的小和说,这就是香格里拉的碧塔海了。此时无风,碧塔海很宁静,天也很蓝,远远的蓝天下,水格外清,就像一位神女静卧在蓝天下,那神态,实在让人心醉。
  湖水映着山,映着树,映着蓝天白云。这儿的海拔高,周围的山都挨着白云,白云映在湖底,不知是湖在天上,还是天在湖底?我只觉得,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湖。新疆和长白山也有天池,但海拔不过一千多米,而碧塔海却在三千米以上。还有许多传说中的天湖,和碧塔海相比,也没有她更具有神明的气质。碧塔海,因越是自然的,也才越是神圣的。
  碧塔海,叫海,其实是典型的高原冰川湖。过去高原人习惯把湖叫海,才在三江并流的香格里拉,有了一个叫海的碧塔湖了。
  小和说:“秋天的碧塔海,虽然少了些春天的艳丽,但却多了些庄重和成熟。春天,这里可以见到四周火红的杜鹃围着一泓碧水,山在燃烧,湖水也在燃烧,那才热烈呢!杜鹃花落在湖里,更有成群的鱼儿来吃,花中有一种微量元素,使鱼昏昏欲醉,便漂浮在水上,一片雪白,于是“杜鹃醉鱼”,便成了碧塔海的一大奇观。但秋天,这一切都见不到了,见到的是天很蓝,树很绿,水很清,草甸上的牛羊膘肥体壮,处处给人一种丰硕的感觉。
  我们说着话,乘上一只小船,向湖心划去。划船的藏族姑娘珠玛很开朗,脸儿绯红,普鲁围裙红蓝间白条,透出一种特有的高原色彩。她普通话讲得很好,说她高中毕业,差两分没有考上大学,就来碧塔海划船了。停了一下,她又说:真要离开碧塔海,也会有许多难舍的依恋。碧塔海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中,不仅是圣水神湖,也是心灵上的母亲湖。
  因为是母亲湖,藏族人民把她保护得很好,山上的树木不准砍,林中的鸟兽不准猎杀,湖中的鱼,作为一种神灵,更不准捕捞。我们荡舟碧塔海,有成群的野鸭在水中嬉戏,有秋日的秧鸡扑水畅游。珠玛说,碧塔海是冰川地质运动形成的,亿万年前的活化石重唇鱼就在水中。这种鱼有四瓣嘴唇,十分罕见,这是三江并流区惟一见到的。由于不准捕捞,不是“杜鹃醉鱼”时,就见不到这种鱼。因此,我们也就没有眼福,与亿万年前的活化石,失之交臂。
  在碧塔海畅游自然会说到碧塔海名字的由来。珠玛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栗树成毡的地方。四周森林里,栗树很多,多得成了一片毡子,十分形象。另外的意思是湖中的小岛,形似一圆塔,岛上树多葱碧,湖中水清碧绿,顾名思义,就叫碧塔海了。珠玛说:碧塔秋色。更能让人体悟到“碧”字的形似和神韵。我用心一看,那“碧”是和蓝天相融一起的,是和山光水色相融一起的,真是神形相融,好一个碧字了得!山碧、水碧、天碧、一尘不染的碧,没有染色的碧,大概只有在秋高气爽之时,才能见到的。
  碧塔海,作为三江并流中的一大奇观,正是以其春夏秋冬的不同风韵,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演绎得淋漓尽致。面对上苍赐给我们如此美轮美奂的自然遗产,无论是谁来到这儿,都不会去破坏它的。美,让我们的灵魂,在这母亲湖中,得到净化。
  不是么?如今来碧塔海的人很多,但在湖中,很难见到一张废纸,一片落叶,更没有在某些风景区常见的饮料瓶和食物袋。我发现,碧塔海,从早到晚都有专人在搜集那些废弃物。在香格里拉县城,塑料袋之类的东西,也成了禁物。香格里拉,神圣、洁净、超凡脱俗,好一方大自然留给人们的遗产。
  而碧塔海,就是这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鲜花向着天安门(摄影) 梁冠山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

交谈
马青山
  原野上两棵年轻的树
各自守定夏天的位置
相交仅限于某些枝叶
你们珍视这种格局
互相芬芳
碰撞
隐藏
注定只能是这种形式
严霜砥砺的品质
芬芳在岁月的枝头
通过叶子的互助
深深感悟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多味斋

豆花泡馍
王云奎
  陕西凤翔的豆花泡馍,是关中西部一带很有名气的早点。每天一大早,从县城的东关向西走,这条主要街道上,豆花泡馍的摊子几乎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家。摊子跟前围满了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姑娘,还有许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和去学校的学生,他们一个个端着大碗,或坐着,或站着,有的干脆蹲着,那吃得真叫香,让看着的人也不由得馋涎欲滴。
  凤翔的豆花泡馍是从什么朝代出现的,已经无从考证了。他们一辈一辈的人把这种手艺传下来,直到今天依然保持了十分精细的做工。做泡馍的豆花,第一道工序是精选豆子。要买上好的黄豆,瘦的、碎的、霉的,统统要拣掉。然后,用清水淘几遍,再用水浸上,一般要浸好几个小时。浸好了以后,就用石磨子推。如果你有幸看到磨豆子的话,那可真是一种艺术享受。那被磨成了糊状的豆浆,雪白雪白的,顺着石磨往下淌,一圈一圈的,参差不齐,像天上的云朵一层层的飘下来。磨好了以后,就在锅上搭好架子,用很细很细的箩往下过。一个人在上面用手过,一个人要不停地用火烧。这“过”和“烧”都很有讲究。“过”的人要不轻不重。轻了过不下去,重了,一不小心就会戳破箩底。火要烧得不大不小。小了,过下去的豆浆就会发生沉淀。大了,又会煳锅。还得一边烧一边搅,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要吃上好的豆花泡馍也真是不容易。
  对泡馍的豆花软硬的要求,既不同于豆腐脑,就是说不能像豆腐脑那样嫩,也不能像豆腐那样老,而是介乎于二者之间的一种豆制食品。这种豆花吃到嘴里,是一种滑溜溜、清爽爽的感觉。再加上红红的油泼辣子和用上好的面烙好的、切得又薄又宽的锅盔馍,那真是色香味俱全,食者不连声叫好才怪哩。同时,吃这种食品,既能增加蛋白质,又十分有利于胃的消化。有几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原来有胃病,坚持吃了几个月的豆花泡馍,不但吃好了身体,而且还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胃病,真是一举两得。
  正是由于豆花泡馍这种食品有这样多的好处,所以,大受人们的欢迎。外地来凤翔出差的人,一般都认为,吃了豆花泡馍,才算真正走过秦的古都凤翔。豆花泡馍也很快风靡到了周围的县市,甚至还越传越远。 DET品论天涯网


第5版(大地·文艺副刊)
专栏:文化快递

  图文并茂的《毛泽东兵法十三篇》艺术性再现
赵勇田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夕,《毛泽东兵法十三篇》已由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重点图书之一。
  这本书旨在向读者提供一本内容全面,观点清晰,史料翔实,可读性强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读本。孔见任主编并由他总体设计纲目构建,写作组织分工和统稿。
  该书总体结构分为总论,战争观和方法论,政治建军,人民战争,积极防御,持久战,游击战争,运动战,歼灭战,战略反攻与进攻,指挥艺术,谋图策略,战斗作风,保卫国防十三篇。为使读者阅读方便,作者选用了历史照片三百三十三张,作战示意图二十九幅。
  担任此书主编的孔见同志现为少将军衔,曾在军事科学院从事过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学习、研究工作,加之他还有带兵打仗的实践经验,编著这部近五十万字的巨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该书一问世,即引起军界,史学界,学术界人士的关注。
  该书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写书名,由毛泽东同志的两位亲人邵华将军和刘松林作《序》。 DET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