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第8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3-09-30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勇攀水电科技高峰 为三峡工程建设作贡献 '...

第8版(专版)
专栏:

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6位出席中国工会十四大的代表发言摘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28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国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6位出席座谈会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应读者要求,本报今天刊发他们的发言摘要。——编者
勇攀水电科技高峰 为三峡工程建设作贡献
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局长 郑守仁
  三峡大坝长虹卧波,高峡平湖风姿初展。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总成设计的三峡工程是我国跨世纪的宏伟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我们科技人员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为己任,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三峡工程的具体行动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三峡工程十年建设的过程中,在党中央、国务院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挑战水电科技极限,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整个工程的设计水平代表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最高水平,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方面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当今世界截流流量最大、截流水深最深的大江截流胜利实现,深水围堰顺利建成,混凝土浇筑连续三年打破世界纪录,世界最大船闸技术难题被攻克,船闸试通圆满成功,电站大型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和蜗壳保温保压浇筑混凝土技术被攻克等,创造了世界水电工程史上的新纪录。
  三峡工程是国家意志、民族信心、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的体现。三峡工程经过近百年的企盼,40年的论证,10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全国人民的信心和力量铸就了三峡大坝的基础。三峡总公司年轻的工学博士孙志禹,用知识报效祖国,投身于三峡建设,他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建设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为工程技术人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武警水电部队施工现场指挥长荣耀久,在永久船闸开挖期间的20个月里,不停地奔波在钻爆、挖装、运输等工作面,穿烂了20多双劳保鞋,带领战友们,开辟出“万里长江第四峡”;葛洲坝集团机电公司三峡工程泄洪坝段项目部经理张为明和他的项目组,三年里完成的金属结构安装总量达9万吨,相当于安装了10个百万千瓦水电站;三七八联营总公司98.7拌和楼项目部的职工,在冰冷的低温世界中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破解了7摄氏度低温混凝土生产难题,赢得了“放心工程”的赞誉。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流的技术成果。
  三峡工程建设的实践生动地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全体三峡建设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的直接指挥下,在中国长江三峡总公司的精心组织下,按计划、按进度、按质量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三峡建设者们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作风,尊重实际、依靠科学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峡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提前发挥综合效益,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科技工作者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攀登科技高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PoX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争做知识型产业工人
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工人 陈景世
  作为一名来自胜利油田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代表,我同全国亿万职工一样豪情满怀,全身充满着挥洒不尽的激情和使不完的力量。党中央带领我们奔小康,代表了全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我们工人阶级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要当先锋、打头阵,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
  回顾胜利油田从艰苦创业到改革发展,走过的四十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凝聚着职工群众的心血和汗水。胜利油田从60年代初第一口油井喷出工业油流,到现在年产原油2660万吨,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7亿多吨,生产天然气349亿立方米,油气主业累计上缴利税931亿元。这些辉煌的成绩来自于我们广大职工的创造与奉献。在奔小康的历史进程中,胜利油田党委提出了三大战略目标:油气当量重上三千万吨,存续经济总量翻一番,职工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这个目标激励着我们胜利油田40万职工和家属,立足本职,同心协力,创造新的辉煌。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我过去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看到企业因为一些技术难题不能及时解决而影响生产,自己非常着急,下决心学好技术。我刻苦自学大学课程,掌握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我一直结合生产实践搞技术革新,为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先后有40多项革新成果获奖,有8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我个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成为高级技师。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学好科学文化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劳动模范,不仅自己要创新实践,而且要以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经验带动和帮助大家达到先进水平;不仅要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而且要提倡“咱们工人有技术”。工人有技术才真正有力量。我们一定要立足本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强素质,练内功,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争当一专多能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作为奋战在胜利油田生产一线的职工,我要时刻牢记多为祖国生产原油是自己神圣的职责;作为身处改革年代的企业员工,我们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参与改革、支持改革、正确对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作为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主力军,我们广大职工要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唱响时代的雄壮旋律,跟党一条心,永远跟党走。 PoX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抗击非典铸精诚 为民健康洒热血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林锦炎
  去冬今春,非典型肺炎袭击南粤大地。一时间疫魔肆虐,举国上下忧心忡忡。如今,风雨过后,又见彩虹。我作为一个亲身参加这场战斗的医务工作者,深感这场战斗是多么的艰苦卓绝!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面对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发出了万众一心抗非典,迎难而上促发展的号召。在抗击非典攻坚战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亲临广东,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无比关切之情,为夺取抗击非典的胜利指明了方向。面对非典疫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从主战场到大后方,从实验室到流调队,从社区到乡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我们才能战胜疾病。面对威胁人类生命的新疾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不顾安危,深入疫区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取检材万份以上,夜以继日地工作,对非典病例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措施,探索出一套合理使用激素、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治疗合并症的经验,创造了以户为主的社区隔离办法,创造了广东非典治愈率96%、病死率3.8%的纪录,为广东、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防治非典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中华民族就一定能战无不胜。面对非典的挑战,全民拧成一股绳,全国形成一盘棋;人民群众深明大义、主动配合;大江南北真情奉献,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无私援助。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中华民族谱写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诗篇,奏响了一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乐章!
  我永远不会忘记,医务工作者为履行救死扶伤这一神圣职责,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钟南山院士说了一句令我终身难忘的话:“这里就是战场,我们就是扫雷班。现在要排雷,扫雷班不干谁干?”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时,我们能不挺身而出吗?我特别怀念壮烈殉职的救护车司机范信德、护士长叶欣、医生邓练贤、重症室主任陈洪光,他们是新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我永远不能忘记,在抗击非典战场上,仅广东就有3059名医务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896名白衣战士火线入党。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南粤杏林春之歌! PoX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建立工会帮扶中心 为困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
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杨丽
  为使送温暖工程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去年11月,我们市总工会组建了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帮扶中心是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桥梁,是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是调解社会矛盾的通道,是全方位为困难职工服务的窗口。帮扶中心对困难职工实施“一条龙”、“一站式”的服务,力保困难职工无饿饭、无轻生、无发生意外、无子女辍学。中心设有多个服务窗口,每当困难职工来到中心求助,就会得到工会干部的热情接待和真诚帮助。
  ——在信访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一句句嘘寒问暖的话语,温暖了来访者的心;一遍遍不厌其烦的解答,理顺了来访者的情绪;一次次不辞辛苦的调解,化解了来访者的怨气。许多职工悲观而来,带着希望而走。
  ——在法律服务窗口,帮扶中心全方位地开展《劳动法》、《工会法》和企业改革等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开展培训、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最受欢迎的是工会主席接待窗口。帮扶中心坚持每天有一位工会主席或副主席值班,面对面地接待职工,切实为职工解决比较棘手的问题,被职工亲切地称为“专家门诊”。
  ——最热闹的是再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窗口。工作人员免费对下岗、失业职工进行再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注重对“4050”人员服务,并培养扶持了一批再就业带头人。中心创办的“阳光公寓”对远郊进城求职的下岗、失业职工提供免费住宿。
  ——最实在的是生活救助窗口。这里建立了全市困难职工档案,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职工或患重症大病、遇到天灾人祸的困难职工进行实实在在的救助,对劳动模范、烈军属、单亲职工、残疾职工等实行特殊的帮扶。
  帮扶中心成立10个月来,我们千方百计,积极争取,筹集到送温暖资金750万元,已接待困难职工42185人次,平均每天220人次,为17606名困难职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到8月底,中心累计为4621名特困职工办理了可享受优惠政策的特困证,为3539名困难职工办理了子女就学优惠证,为5429名困难职工办理了就医优惠证或半价购药的“爱心资助卡”;免费培训下岗职工7818人次,帮助11782人次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纠纷272起,处理集体上访事件172件。
  在帮扶中心,感人肺腑的故事数不胜数。昆明某建筑公司朱兰芬等10名老职工,因兼并企业的私人老板跑了,企业又没有给职工上保险,失去了工作和生活来源。他们来来回回跑了21个单位反映问题,走投无路时互相搀扶着来到了中心,一进门就跪下不起。我们立即组织协调联系,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终于使这起拖了两年之久的集体上访得到了妥善解决。职工们感慨地说:工会真是我们的家啊!中心真是我们的“帮扶超市”。 PoX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时刻牢记党的嘱托 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辽宁省阜新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 周久才
  阜新市是一座资源型城市。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枯竭,接续产业没有形成,经济发展遇到巨大困难,全市有下岗失业职工15.6万,19.8万城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1年,国务院把阜新定为全国惟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阜新经济转型全面展开,去年全市GDP增长实现20.4%。
  面对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工会工作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最根本的就是牢记党的嘱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职工的需要,为职工诚心实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此,我们提出了“建会提位,竞先争优,服务转型,推进维权”的工作思路,指导各级工会把握大局,奋发有为。
  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是十几万煤矿职工的转岗转业。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转型的成败,也关系到职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根据阜新市经济转型的实际,把再就业问题作为工会服务大局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再就业工作。市总工会机关抽出近1/3的干部组成工作组负责再就业工作,与各基层工会签订责任状,上下联动,共同推进;内引外联,与民营企业交朋友,想方设法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阜新市经济总量不足,岗位有限,煤矿工人技能单一,再就业工作的难度很大,必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做。我们动员各级工会干部深入社区和职工家庭,一对一、面对面地“送观念、送温暖、送技能、送岗位”。
  以送观念为先导,送信息,讲政策,我们先后举办大小报告会100多场,开展了下岗职工与农业园区对接培训。新邱区800多名下岗职工在工会帮扶下,自行创业搞养兔,部分解决了生活困难。以送温暖为保障,我们每年走访慰问特困职工均在2万人次以上。市总工会成立了困难职工救助中心,凡是有困难找到工会的,决不让职工失望。五龙煤矿下岗职工康波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他未成年的女儿给市总工会写信求救。我们马上协调医院为他进行免费治疗;矿区伤残职工张福海的儿子考上大学,因交不起学费没去报到,我们知道后,立即与有关方面协调,实现了孩子的大学梦想。我们承诺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辍学,连续两年开展“百万助学”活动,有300名特困职工子女得到工会救助,顺利跨入大学。以送技能为支撑,我们建立了20个职工培训基地,举办各种实用技能免费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1.5万人次。很多职工通过培训增加了技能,实现了自主就业。以送岗位为主导,两年来,再就业工作组的同志深入社区和职工家庭,挨门逐户了解就业意向,把就业信息贴上墙,送上门,交到手。两年来,我们举办劳务洽谈会14场,联系数百个用工单位,提供上万个工作岗位,5万多人次到洽谈会求职。我们还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派专人送到位,安置好。同时,我们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再就业基地,协调有关部门,举办政策咨询会、贷款洽谈会,帮助下岗职工创办实体解决资金、场地及享受政策等问题。两年来,我们采取多种途径,安置下岗职工9400多人次,输出劳务900多人次,建立工会再就业基地150个,创办社区职工服务站110个。 PoX品论天涯网


第8版(专版)
专栏:

最大限度地把进京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
北京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续伯聪
  随着首都建设日新月异的发展,大量外地务工人员进入北京。目前,仅建筑施工企业成建制进京务工人员已超过60万,在城市服务业从事各种社会服务工作的进京务工人员也达40万。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他们为首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中有的劳动安全缺乏基本保障,生活条件较差;有的被欠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用,被克扣、拖欠工资;有的享受不到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甚至人身权利也受到侵犯。
  为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我们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把进京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他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这既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也是我们工会组织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的政治责任。
  近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吸纳入会与维护权益并重”的工会组建方针,积极开展把进京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的工作。首先是取得党委的重视支持,通过各级党组织来领导和推动建会工作。同时注意搞好协调配合,通过有关省市驻京建管处和用人单位工会齐抓共建。1999年,市委城建工委、市建委、市总工会协商成立了“北京市外地在京施工企业工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随后下发了《关于在京外地施工企业组建工会意见》,对建会程序、隶属关系及会员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吸收10个省市驻京建管处参与,组建了“北京市外地施工企业工会联合会”。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市委城建工委成立了“中共北京市外地在京施工企业委员会”,进一步落实了工作措施。目前,全市外地务工人员入会总数已达79.5万,其中外来建筑施工企业会员就有41万,社会服务业等行业有38.5万。
  工会组建后,在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举办夜校,帮助进京务工人员学文化、学技术;开展每年“两节”送温暖、暑期送凉爽、中秋送月饼、定期送图书等暖心活动;配合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改善职工生活条件,所有工地的大通铺都换成了单人床;帮助因赶抢工期而耽误回家过春节的重庆江津市180名来京务工人员乘上企业包机;在防治非典期间,将大量抗非典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到职工手中等。很多务工人员深有感慨地说:“加入工会后,我们的事有人管,我们也管企业的事了,我们在北京有了自己的家。”
  几年来,外地务工人员队伍在首都经济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所有重大城建工程,都洒落过他们辛勤的汗水;涉及群众生活的各项社会服务业,都留下了他们忙碌奔波的足迹。目前,已有多家成建制外地施工企业成为市级先进企业,一批优秀进城务工人员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首都劳动奖章称号。 Po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