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经济生活报》编辑部的信
9月1日
把《经济生活报》改为劳动国防委员会的机关报,不应该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无意义的手续。
这张报纸应当成为战斗的机关报。第一,它不仅要经常提供有关我国经济的真实情况的资料;第二,它还要分析这些资料,科学地整理这些资料,为工业管理等等提供正确的结论;第三,它要激励经济战线上的全体工作人员,要设法使表报准时上报,表扬工作有成绩的人,把企业、机关或经济部门等等单位中工作马虎、落后无能的工作人员揭露出来让大家批评。
这张报纸提供了大量有关我国经济情况的极有价值的材料,其中包括统计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有两个缺点:一是带有偶然性,不完全和不系统;二是没有经过整理和分析。
现举例说明:
《七月的莫斯科附近煤田》(载于第188号)是一篇好文章,因为它对材料作了分析,同过去作了对比,把各个企业作了对比。但是分析不全面。没有阐明为什么一个企业(托瓦尔科沃矿场)解决了其他企业没有解决的任务。没有具体的结论。没有同全年作对比。
该报第190号第2版刊载了很多在该报版面上常常见到的详细统计材料,但是这些材料根本“没有经过消化”,带有偶然性,未经整理,毫无分析,没有对比(同过去和别的企业),等等。
为了使该报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事实上成为劳动国防委员会的机关报,必须作如下改变:
(1)决不放过向有关机关上报表报不准时或表报不全的问题,把失职人员登上黑榜,同时通过有关人民委员部或劳动国防委员会办公厅设法使表报准时上报。
(2)非常严格地即非常认真仔细地整理要登载的一切统计材料,使之系统化,不断努力使材料便于对比,不断引用一些过去年代(月份等等)的材料,不断选择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失败的原因,表彰有成绩的或者至少是处在领先地位的企业,如此等等。
(3)建立地方通讯员网,其中既要有党员,也要有非党群众;要用更多的篇幅登载地方上来自工厂、矿山、国营农场、铁路机务段和工场等的通讯。
(4)出版专刊,刊载有关我国经济中一切重大问题的综合报道。这些报道绝对必须经过加工整理,并且要有全面的分析和具体的结论。
由于纸张缺乏,必须节约用纸。这想必是能够做到的。例如,把报纸的份数由44000份减少到3万份(如分配合理,3万份完全够了:1万个乡每乡2份,1000个县每县4份,100个省每省10份,余下5000份都分发给图书馆、编辑部和少数机关)。这样我们就能省出足够的纸张,用于每月出版8期附刊(每期两版)。
这样,每月报道好多重大问题都够了(燃料;工业——可出两三期附刊;运输;粮食;国营农场等等)。
这些附刊必须就我国经济各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提供综合性的统计材料,这些材料必须经过整理,有分析,有具体的结论。
日报上所载的全部统计材料(为数很多而又极不完整)必须同这种综合报道配合,删去繁复的细节。
由于在许多问题上《经济生活报》和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来源相同,这种附刊应该(暂时)取代中央统计局的出版物。
(5)必须把全部日常统计材料分配给:(a)《经济生活报》的编辑人员、(b)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委员、(c)中央统计局的领导成员或工作人员,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分管”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并且负责:
(aa)按时收集表报和上报的资料;为得到这些材料进行有效的“斗争”;索取补充材料,如此等等;
(bb)综合和分析资料;
(cc)作出具体的结论。
(6)《经济生活报》应注意租让和出租的企业,无论在上报表报方面,还是在实行监督和作出结论方面,应和其他企业一视同仁。
请召开由《经济生活报》编辑一人、中央统计局和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代表各一人参加的会议,讨论这些问题和措施,并把会议的决定告诉我。
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 列宁
附言:请这次会议讨论一下算出能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一般状况的index-number(指数)的问题。这种“指数”应该每月登载一次。
载于1923年11月6日《经济生活报》第31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44卷第112—114页 |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