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克兰危机看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卑劣角色①
一段时间以来,乌克兰局势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然而,就在国际社会纷纷呼吁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之时,美国却持续搅浑舆论,嫁祸于人,误导世界。盘点乌克兰问题的来龙去脉不难发现:肆意兴风作浪的“惯犯”美国,正是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
乌克兰今日的战火,“导火线”是由美国埋下的。长期以来,为了打压和围堵俄罗斯,压缩这个大国的战略空间,美国祭出两大“阴招”:一是持续推进北约东扩,二是在俄周边大搞“颜色革命”。
作为欧洲安全的重要支柱,“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指出,不应以牺牲一国安全为代价来确保另一国的安全。这一原则被写入了1975年《赫尔辛基最后议定书》序言、1990年《新欧洲巴黎宪章》、1997年俄与北约签署的基础关系文件、1999年欧安组织伊斯坦布尔通过的《欧洲安全宪章》以及2011年俄美《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措施的条约》序言等文件。然而,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违背承诺,打着所谓“巩固民主”“延伸稳定、推进共同价值观”等幌子推进北约东扩。美国前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曾指出,扩大北约将会是整个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政策中最致命的错误,但美国政府对此置若罔闻,不断向东推进北约军事部署,挑战俄罗斯战略安全底线。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国家应该想一想,在美方违背同俄罗斯的协议五次将北约东扩至俄家门口并部署大量先进进攻性战略武器时,他们有没有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
新世纪以来,美国在俄罗斯周边大搞“颜色革命”,扶植亲美政权和势力,将乌克兰作为美国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的“桥头堡”,试图借助乌克兰这枚棋子加大对俄罗斯的孤立和打压。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俄态度强硬,一再鼓动乌克兰与俄罗斯对抗,表态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加强对乌政府的军事援助。在此背景下,乌政府多次表示,要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亚并结束俄罗斯对乌东部的“侵略”。与此同时,北约加强了在黑海地区的军事活动,并试图在乌克兰进行军事部署,新明斯克协议也迟迟未能有效执行。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的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与俄方关系恶化,美政府应该为此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挑动乌克兰危机,是美国的精心算计,除了围堵俄罗斯,还可以借此掌控欧洲事务主导权,顺手卖武器发大财,可谓机关算尽。欧洲议会议员赫维·朱文认为,美国扮演挑起冲突的角色,企图利用俄乌冲突控制欧洲,并且阻挠欧洲在安全事务上独立自主。此外,拜登政府推动乌克兰局势升温还有着自己的“小算盘”。美国今年将迎来中期选举,拜登政府内政鲜有建树,国内疫情凶猛,通货膨胀严重。炒热乌克兰问题,可体现拜登对俄强硬一面,展现美国对地区局势的所谓“掌控力”,提振低迷的支持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问题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但当务之急是尽快使局势降温。解铃还须系铃人。作为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应当切实反躬自省,承担起应尽责任,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处心积虑地嫁祸于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