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维护正当权益的储户赋红码,不知是哪个“天才”想出来的主意,更不知这种明显有违常识、法治、公理的操作,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施行!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有几家河南的村镇银行出现问题,储户通过线上等方式存在银行的钱出不来了,涉案金额不小。近日,一些到郑州去沟通“取款难”甚至根本没去河南的相关储户,突然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了。
网传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
被赋红码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你的出行将极为受限,公共场所去不了,公共交通坐不了。在岛叔看来,被赋红码本身基本就是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的专用。
更离奇的是,这次储户赋红码非常之“精准”——同行去郑州的,只要你不是这几家村镇银行的储户,健康码就还是绿的;变红的只有相关储户。
今天,郑州卫生健康热线回应一位储户的转码请求称,“像您这个村镇银行的问题,我们这边已经接到了很多市民的电话,我们这边是没办法解决的,我们不太清楚是哪个部门进行的赋码,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到国务院平台投诉。”
为何投诉?因为这些储户不是确诊、密接、次密接,也不是境外返回或有高风险地区暴露史。这样莫名其妙的红码,难免让人质疑是以“疫情防控”之名,行“处理维权”之实,将矛盾延后、推迟。
不客气地说,疫情防控措施被随意用于“社会治理”或“维稳”目的,不管是哪个部门、哪些人授意干的,都应被严肃追究责任。
因为一个基本的道理是:“一码归一码”。
储户维权的事,应当交由相关职能部门处置,金融专业案件涉及利益大,更需详细审慎调查处理。此前央行、银保监会就此事回应称,责成河南银保监局和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稳妥处置”,公安部门也已立案调查。据媒体报道,此案可能存在民企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的情况。
相关报道(图源:中国证券网)
凡事要讲理,也要合情。设身处地想想,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您大半辈子攒的钱存进某家银行,突然有一天告诉您钱取不出来,甚至可能从合法存款变成了非法集资,您能不着急?涉及切身利益,谁能稳当当地干坐着,不去有关部门问个明白?
但有些人可能不这样想。你要维权、上访?好,我给你赋个红码,让你“动弹不得”。这当然“方便”、省事,来“找麻烦”的人没有了嘛!
照这逻辑,所有棘手的社会矛盾、久拖不决的纠纷、不想处理的麻烦,一个红码了事,多么省心又潇洒!问题解不解决不知道,反正你们老实待着,哪儿都甭去。
这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在激化矛盾。这不是“聪明能干”,而是典型的懒政塞责。想出这些主意的人挺会抖机灵,可惜脑筋动歪了。
以前,有的地方滥用本应限于金融领域的征信,把什么街上光膀子、闯红灯都纳入征信,一个衡量按时偿债能力和意愿的金融工具愣是被某些人搞成了社会治理的“筐”,啥都往里装,岛上专门批评过。最近也有地方出台政策,只要你这个社区多长时间没有信访人员,区内孩子中招考试降几分录取,结果刚出台一两天,就在舆论压力下“承认考虑不周”。
类似的“骚操作”怎么总出现?归根结底是缺乏法治意识。辖区内没有上访就降分录取,凭什么?于法有据吗?对其他辖区的孩子公平吗?同理,为防疫更加科学精准而采取的健康码赋码措施竟然可以用于其他目的,依循何法?滥用防疫手段破坏规则,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想过吗?
中国能取得疫情防控的巨大成果,基础是高效精准的科学手段和对政策规则的普遍遵守。健康码称得上疫情防控的信息基础设施,一些人基于自己的治理“小目标”,耍小聪明出昏招,不仅于事无补,更会失信于民。
“民无信不立”。因为一点小算计而损失了公信力,这种代价绝非金钱可以衡量,亦非“抖机灵”的人能够承担。给储户“精准”赋红码这出闹剧,不仅荒唐,更应警惕!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