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近日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同意以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主线,加强接触对话、减少误解误判、妥善管控分歧。在此之前,中美防长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也举行了会晤。
最近在笔者参加的多场学术交流活动中,不少中外学者都认为,美国应该加强与中国的沟通对话,而不是相反。因为,美国政治精英对时代的变化和世界的发展出现了严重误判,而且对中国的战略意图也出现了严重的误读和误判。这是制约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误读和误判呢?
首先,这是在国内政治激烈斗争等因素影响下美国政治精英故意而为之。美国两党党争势头不减、经济通胀压力巨大、民众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这令美国政客寄望于依靠树立外部威胁来整合其力量。尤其是渲染那些所谓“将挑战美国霸权的战略威胁”,从而挑动民意,强化军工复合体这一左右美国政治幕后推手的作用,以达到大发危机财、战争财的目的。
其次,这是美国霸权逻辑使然。美国政治精英遵循的是权力政治逻辑和霸权逻辑。其他国家在外交事务中并不因循这样的逻辑,但美国政治精英却认为其他国家也会照着这样的逻辑行事,在其眼里任何国家都会跟美国一样。因此,美国是把霸权逻辑强加给其他国家,这本身就是霸权的一种体现。也正由于美国十分在意自己的霸权,担心霸权旁落,只要是发展快的国家就会被美国视为对其霸权的挑战。美国政治精英的这种“极力维持霸权”的敏感心态在历史上已经多次显露出来。
美国一些人经常宣称,美国有权享有“特殊性”,本质就是延续作为霸权国的生活,而这样的待遇只有美国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可能再有第二个国家跟美国一样。有第二个国家跟美国平起平坐,美国现有的超越其他国家之上的特权就会崩塌。
再次,美国一贯基于自身特殊利益来认定他国的发展。华盛顿笃信权力逻辑,并认为所有国家都必然如此,无一例外,也不可能有例外。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逻辑,美国相信他们比中国自己“还要了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实际上这恰恰暴露的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和美国的战略上的傲慢。
在很多美国政治精英看来,一个国家应该强大与否,都是由美国权力政治逻辑所衡量和决定的。当中国落后的时候,他们希望中国发展一点,这并非是美国大发慈悲,而是他们希望中国增加购买力,扩大美国的市场以及给美国提供廉价的商品。
当中国在国力上越来越接近美国的时候,他们就想限制中国。因为他们希望其他国家永远跟美国保持一定“安全距离”,使美国永远保持领先优势,以便他们能够攻击、压制和剥夺其他国家。所以,在美国政治精英眼里,这是一场关于差距的争斗。在这场争斗中,他们认为美国必须保持足够优势。中美合作明明有利于两国人民,却在美国当权者眼中却被解读为“对美国长期利益的损害”。
第四,美国的排他性心态也是导致其误读的原因。霸权具有排他性,而不可能共享。因此,华盛顿大搞双重标准。美国一些政治精英把中国正常的通过市场经济规则与东盟国家的合作称之为是“胁迫”,那么,美国对中国施加的一系列不平等的苛刻条件是什么?这难道是施恩吗?
而且,美国不希望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中国用同一规则进行竞争,美国希望保持它的特权和特殊的优越性,以及对规则的单一性和例外性。于是,美国政治精英强加给中国一个“破坏国际秩序和规则”的罪名。而事实是中国作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强调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并得到多数国家的响应和支持。
整体来看,笔者认为,很多时候美国不是误读,而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故意曲解,而且有其特定目的。那就是为美国的霸权利益服务。
早在80多年前,英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爱德华·卡尔就提醒人们:“我们应该清楚,美国是利用善良外衣掩盖他们自私的国家利益的艺术大师。”所以,美国对中国的误读本质上是故意而为之,以掩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作者是外交学院副院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