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林建华:深入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1-29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明夯实根基、铸就未来。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明夯实根基、铸就未来。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提出的科学论断,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最清晰、最响亮的庄严号召。文化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清醒和坚定,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自信和坚毅。q2i品论天涯网

文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体q2i品论天涯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q2i品论天涯网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0多年前,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秉持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远大目标和理想追求,坚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上。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途和正道越走越宽广,必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q2i品论天涯网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梦想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赓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的逻辑是: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在历史和世界的坐标系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使中华民族重现曾经拥有的辉煌,在21世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使中华民族重塑曾经拥有的地位,在21世纪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引领时代浩荡潮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既是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上引领时代的伟大进程,也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上垂范世界的伟大进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的主基调、最强音。q2i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建设文化强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紧密联系、有内在逻辑的有机统一体。q2i品论天涯网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原则遵循q2i品论天涯网

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就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融通,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共同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q2i品论天涯网

自信才能自强。文化自信自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新征程,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根铸魂,不断蓄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文化条件。q2i品论天涯网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铸就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文化密码,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面向未来,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忘本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转化;吸收外来,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学习中超越,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q2i品论天涯网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之正,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之正,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之正。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之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q2i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实现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q2i品论天涯网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余年来,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同时,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是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q2i品论天涯网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q2i品论天涯网

新思想指引新航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q2i品论天涯网

文明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明的血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q2i品论天涯网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q2i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北京日报》2024年01月29日第9版q2i品论天涯网

q2i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