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辛向阳、吕耀龙: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9-14 09:1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辛向阳、吕耀龙: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

辛向阳、吕耀龙: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cMj品论天涯网

cMj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P23-24)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政治新文明、人类工业新文明、人类农业新文明、人类城市新文明和人权发展新道路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一、创造了人类政治新文明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政治新文明,在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政治保障。这个文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一起,有效防止了政治被少数利益集团或者精英所操弄;这个文明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与具体政治制度融合在一起。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一,创造了人类政党政治新文明。这是一种没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党文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特别警惕政党亡党的利益集团因素。苏共亡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产生了利益集团。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过辉煌成就,但后来失败了、解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脱离了人民,成为一个只维护自身利益的特权官僚集团。”[2](P171)与群众联系是否密切,党风党纪是否严肃,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列宁时期十分注重整肃党风党纪,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风纪,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特权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政治清明,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前进。戈尔巴乔夫时期党内纲纪崩坏,腐败泛滥,特权横行,特权阶层利益集团化,利用权力勾兑将国有资产支配权转化为占有权,严重侵蚀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脱离人民群众,迅速将苏共推向覆灭。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坚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党能够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的代理人、代言人。2021年1月,在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政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必须消除党内政治隐患,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如果党的权力被他们攫取、党的领导干部成了他们的代理人甚至自己就搞利益集团,红色江山就会改变颜色。”[2](P507)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2](P9)2022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讲到,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次六中全会决议再次重申了这句话。在去年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我再次讲了这个问题,强调党的高级干部有相当的领导权、决策权、指挥权,如果立场不稳、‘三观’不正、自律不严,很容易在政治上、政策上走偏,不知不觉甚至心甘情愿地成为各种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代言人,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1](P69)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使我们党形成了一种先进的政党文明:能够防止商品交换原则在党内的渗透、蔓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cMj品论天涯网

第二,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态。“遍览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发现这是一个非民主化的过程,整个过程不仅充满着血与火,而且充满着对民众的政治高压与权利剥夺。”[4]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逐渐形成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等为主体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保障机制,使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实现有机统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推进法治化,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切实推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P9)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从政治建设上坚守人民的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全链条的民主实践,而且是全场域的民主实践,更是全主体的民主实践,是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的民主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1](P37)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设,逐渐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形态,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障。二、创造了人类工业新文明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工业新文明,中国用短短几十年实现了工业化,走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P30)中国在建设各工业领域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以绿色制造引领新型工业化,打造尖端科技引领全球,形成最完整产业体系“世界工厂”,创造了兼具创新、活力、共享、向善特质的工业文明。这一文明有三个特点:推动全球工业贸易秩序更加公平合理;使工业产品更加充分地满足世界人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消除了一系列工业霸权国家设置的产业依附、产业规制陷阱,实现了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全面超越。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一,绿色制造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指针,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要引擎。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依靠绿色制造引领实现技术创新驱动,持续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在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实施“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推动智能制造产业落地,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二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制定绿色工厂行业标准,形成制造业绿色新优势。三是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集群、集约发展。四是深度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坚持能耗双控和双碳战略,破解减排技术进步、减排目标实现与制造业占比稳定之间的“三元悖论”,不断优化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为新型工业化固本强基。

cMj品论天涯网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期,中国以绿色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制造业实现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促使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新兴技术和创新驱动已经进入收获期。截至2023年前4个月,中国制造业投资总额较上年增长6.4%,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在制造业投资结构方面,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额较2022年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总额较上年增长15.3%,二者增速较快、制造业升级态势良好。

cMj品论天涯网

第二,尖端科技引领全球。习近平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5]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切实推进绿色制造、打造发展引擎,而且在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核技术、量子技术等尖端科技领域创造许多中国奇迹,领跑全球。在计算机领域,量子计算机大大推动量子技术实用化;在航空航天领域,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时长超越美国X-51“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太阳能领域,全球最薄硅片核心技术领先世界;在超精密加工装备核心技术领域,掌握万分之一毫米细微移动的超精密加工装备核心技术;在化工领域,半导体高端电镀铜核心技术推动中国跻身全球电子化学品供应商行列,等等。中国尖端科技实现全方位突破,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跃居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实现十连升,并成为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更多“中国方案”“中国标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尖端科技成果投产为世界转化更多创新产出,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又惠及世界各国,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三,最完整产业体系“世界工厂”地位稳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产业链最完整、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按照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划分为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国家。与此同时,全世界40%以上的工业产品产自中国,中国工业产品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智能手机出口量中国更是占据80%。据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约30%,位居世界首位,蝉联世界制造业规模榜首已有13年。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制造业持续依靠低投入、高产出的竞争特长,发挥其产能优势,吸引世界各国制造业FDI,确保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得到巩固。据《工业基础指数(2022)》,中国2021年十大领域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指数相较2020年上涨3.66(2021年为31.68),工业基础能力提升幅度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球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凭借市场规模庞大、产业体系完整、组织集成能力突出等强劲优势,在巩固全产业链优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促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促进自身新型工业化发展,而且使世界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总体水平迈向新阶段,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关联度和开放效应也得到相应提升。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稳固,既带给世界大量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带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在接受发达国家大量工厂转移的过程中借鉴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新行业观念、提高行业素质,加强东西方企业文化交流互鉴,促使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三、创造了人类农业新文明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再创农耕文明新奇迹,创造了人类农业新文明。这一农业新文明蕴含丰富的创新之处,以三权分置改革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以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促使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长久保留的、具有原汁原味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明建设。这一文明的优越性在于:没有出现西方一些国家曾经出现的“羊吃人”运动,农民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农民的各方面权利始终能够得到维护和实现,特别是在农村自治民主建设、共同富裕方面农民利益的保护始终受到高度重视。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一,以三权分置改革维护农民利益。中国在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注重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统筹推进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改革,加速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实现了土地集中有效利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一是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前提,将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和放活土地经营权统一起来,真正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二是通过法律明确三权分置改革的刚性内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九条明确指出:“承包方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三是坚持“三块地”改革中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农地必须农用、不损害农民基本权益这三个底线,推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四是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引导农民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真正创富增收。“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目标,创新流转方式和经营模式。各地方对创新机制等方面进行奖励和扶持,形成规模化运营以后,从事领域逐步拓宽,即向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或转型为服务型农业。”[6](P476) 

cMj品论天涯网

第二,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农业现代化。习近平在2023年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正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它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各地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农村高质量发展,在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关注产业发展,以主导产业、特色文化为切入口,形成产业带动型、生态推动型、文化开拓型、古村保护型、扶贫开发型和综合提升型等多种“美丽乡村”建设类型。二是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许多乡村立足乡村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开发自身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创新乡村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促进乡村文化传承,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提高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市场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实践进程中的市场主体作用,着力调动农业经营户、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二三产业融合主体、城镇工商资本以及农业服务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以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引进人才、健全机制来为农业现代化各项事业顺利进展保驾护航。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三,在“双创”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乡村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文明建设是农业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国以多种方式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特别是在赓续农耕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农业新文明。一是充分发掘乡村长久保留的、具有原汁原味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好历史遗存的真实性”[7](P264)的基础上,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乡村文明的精神内核。二是平衡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的矛盾,超越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顺次解决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各种难题的固有模式,通过健全人才引流、农业转移人口反哺农村机制,保障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同时协调好城市文明建设和农业文明建设。三是运用市场机制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在继续发扬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富脑袋”的问题。四是加强农民教育。乡村文明建设离不开教育,中国通过普及乡村图书馆、建立健全城乡教育帮扶机制、在县城开办大学等途径充分发挥教育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四、创造了人类城市新文明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完成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了人类城市新文明。这一城市新文明既注重维护和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各方面权益,多措并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能够真正融入城市、扎根城市;又注重维护和保障城市原住民的各方面需求,以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带动形成城市协调发展新格局,促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文明的优越性在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9亿多农民进入城市生活,没有冲击城市秩序,造成城市社会动荡,也没有产生所谓的贫民窟;城市建设、管理、运行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为人民。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一,多措并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是“预计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可达65%以上”,国家统计局数据和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已提前完成这一目标,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2022年末已经提高到65.2%。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离不开中国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多措并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创新就业政策,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加强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帮扶农业转移人口自主创业,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服务指导和保障机制,确保农业转移人口既能平等就业、又能适当享受政策倾斜。二是通过实施中小企业低息贷款、税收减免、低价用地等优惠措施,促进城镇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吸纳和引导更多农业转移人口积极就业创业,更好融入城市生产。三是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入托入学、医疗养老、住房社保等方面享有市民权利,真正享受市民生活。四是提升县域产业功能,激发县域经济活力。近十年来,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涌入县城,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各地大力完善县域产业布局,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为农业转移人口充分提供生存发展空间。

cMj品论天涯网

第二,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功能完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城市更新行动列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容之一,明确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P32)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场、充电桩。中国全方位的城市更新促使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推动形成人类城市新文明。一是充分结合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坚持政策支持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通过政府制定和优化政策、市场参与并实际运作的方式,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现了对城市旧有建筑的修缮改造、功能改变、环境改善,使城市的建筑、街区、城中村旧貌换新颜,既保留了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城市的主体功能。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处理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城市更新理念,不盲目拆迁和扩建,不断优化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加强智慧、绿色技术的运用,借助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新技术优化城市建筑功能,将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取向,着力提升绿色空间、滨水空间、慢行系统等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充分打造宜居宜养的城市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既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重点处理城市更新中产权置换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行通过弹性年期等方式配置土地使用权,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又关心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在城市更新中发掘文创、艺术资源,利用腾退地下空间优化社区服务功能,着力打造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城市场所。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三,以都市圈、城市群带动城市协调发展。都市圈作为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和强大引擎,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极大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中国现在已经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镇化基本格局,主要都市圈所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占比约65%,具有汇聚区域优势发展要素、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都市圈加速中国城镇化。依托都市圈发展集聚优势,上海、北京、天津这三大直辖市城镇化率均已超过85%,比肩发达国家和地区城镇化水平;成都都市圈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高达71.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都市圈以大城市为中心,带动周边中小城镇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不断以功能互补、交通互联增强地域联系,不断提升经济社会一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促使城镇化增速提效。二是都市圈创新平台带动城市群创新主体、创新人才、科创板块快速发展,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都市圈创新平台作为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主力,不断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都市圈在金融、科创、信息、研发等平台建设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不同领域创新平台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水平。三是都市圈、城市群促动城乡协调发展。依托都市圈、城市群城镇化快速推进,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发展的活性与竞争性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得到更好贯彻,生态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区域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五、创造了人权发展新道路

cMj品论天涯网

中国式现代化在人权文明层面,超越西方人权文明一元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和当代实际相结合”,[8](P4)创造了人权发展新道路。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秉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人类共同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形成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世界美好未来。”[8](P288)新时代以来,中国不断推动人权事业的完善与发展,形成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主要标志的人权文明话语体系,不仅为后发国家的人权发展事业提供借鉴,而且为推进全球人权治理和丰富人权文明内涵提供了中国智慧。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一,提出人权文明多元论。中国以文明多样性为前提,指出文明在人权领域同样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2017年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北京宣言》中指出:人权是所有文明的内在组成部分,应承认所有文明平等,都应受到尊重。也就是说,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特有的人权话语,构成自己的人权文明,每一种人权文明由于其历史、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各国的人权事业只能依照各国具体情况和各国人民具体诉求来推进。习近平强调:“人权保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9]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权文明新道路是与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社会环境相契合的,与西方人权文明是平等关系,共同构成多元人权文明格局,西方国家不能以推进人权为借口干预中国人权事业良性发展。

cMj品论天涯网

第二,形成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主要标志的人权文明话语体系。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12月《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展现出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习近平在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从理论上看,“以人民为中心”是对群众史观、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中国人权话语体现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具有高远前瞻性,中国人权事业将在“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理念的人权话语体系下蓬勃发展。

cMj品论天涯网

第三,探索人权发展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权发展新道路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开展了人权发展的一系列崭新实践,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其一,首要维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习近平2022年在会见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10]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以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利为首要任务,既通过减贫、消除贫困、扶弱助残等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又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来维护人民的发展权。其二,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进程中发展中国人权事业。马克思主义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方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通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为人权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三,推动人权法治建设,坚持依法保障人权。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在谈到坚持依法保障人权时指出:“法治是人权最有效的保障。我们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保障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权利,不断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9]自从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起,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就有了根本法基础。在人权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人权法律体系是人权法治建设的第一要义,法律依据是否坚实,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执法、怎样司法的工作准则与工作方法等实际问题,并对全社会的人权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形成宏观层面的重要影响。习近平强调的“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2](P271)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法律实施要求,是推动人权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人权保障和实现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制度、靠法治。”[11]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充分结合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推进人权事业发展,努力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逐渐推动形成全方位的人权法治保障体系,为确保我国人权事业顺利发展提供根本遵循。

cMj品论天涯网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P16)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出蕴含人类政治新文明、人类工业新文明、人类农业新文明、人类城市新文明和人权发展新道路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全球人权治理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持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业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引领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华文明现代性转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现实路径。

cMj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吕耀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cMj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

cMj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3年第7期发布时间:2023-09-1409:15:00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