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栗彦卿: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概念的再认识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07-10 09:3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栗彦卿: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概念的再认识 '...

栗彦卿: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概念的再认识
  我们对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各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新认识,及各种经济发展方式与各种阶级统治之间紧密的一一对应关系,在“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认识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决定性的一大步。

  我们对价值规律的新认识。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还包括近现代以来的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和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中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等价原则相互交换,不掺杂资本对劳动力的不平等剥削和强权垄断,商品之间平等竞争,生产技术上优胜劣汰,促进科技生产力不断发展。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促进商品流通和社会资源的自动调配。价值规律是阶级社会商品经济中最基础最一般的自发的民主的社会经济活动调节方式,由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由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这个生产及消费主体的充分民主评价和选择所决定,所反映,凌驾于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之上,并贯穿到人类社会阶级社会发展阶段的始终,其生产技术上优胜劣汰、供求影响商品价格和等价交换的特点,既解决了市场商品流通、资源调配,又刺激了经济活力。用一句话概括,价值规律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这个生产及消费主体的充分民主的评价和选择的整体概率统计性的概括反映。当然,从最终意义和一般意义上说是这样,因为毕竟人民大众才是历史的创造主体和消费主体。但是,这里仅是一般,仅从整体上而言,并不包含过多的肯定和赞许的意思,由于一般劳动大众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有限,道德觉悟也不一定高,不能崇拜,甚至迷信,市场价格经常性地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绝对的人民民主乃至无政府主义不能充分达到科学合理的务实决策的外在表现。在没有演化到共产主义社会以前,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民主集中制体制,人大代表制度,达到自觉尊重和遵守这个价值规律。

  我们对商品经济的新认识。

  所谓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之所以出现并需要商品经济,是由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劳动产品出现了一些剩余,社会群体相互之间有了交换以丰富生活的需要,由刚开始的原始的物物直接交换,逐步发展到后来的通过货币一般等价物的间接交换。从原始部落过渡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有专门的劳心者和劳力者,有士农工商的差别,以及各种专门的工匠职业。生产的这种专业化,有利于技术的进步。私有制下的分工需要不同个体之间的商品交换,并有商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以牟利。它在近代西方封建社会末期(国王专制,以区别于中世纪的宗教专制),也即资本主义初期(资本主义小工场手工业阶段)才开始占据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与价值规律紧密结合。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相对短暂,仅是一个过渡。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私有制下,允许资本对劳动力、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不平等剥削、交换,也就规定并加速了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从人性恶的方面加速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加速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及相对贫困,商品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发展。

  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新认识。

  市场经济,首先与商品经济有着严格的区别,并不就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我们政府及知识界,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这仅从最终意义上来说,其实它并不规定这种商品如何生产及怎样交换,可以由社会的独立自然人自由生产,生产商自由生产,也可以由政府统一组织,有计划按比例生产,只要用之于市场交换就可。其交换,可以通过民间市场自由交换,也可以通过政府规定的渠道交换,只要达到交换,商品转变成社会劳动即可。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自由配置生产资源的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实际是由大金融资本家们——他们正常或投机钻营,通过血腥剥削和野蛮掠夺,大鱼吃小鱼,乃至于武力侵略等手段,集聚夺取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本,然后自由配置资源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私有制下商品经济发展的极端阶段,是一种资产阶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对大资本家阶级本身的有意放纵和支持,一种别样的无政府主义,不作为行为,“无为而治”,随着西方资产阶级近现代武力侵略的步伐,殖民地的掠夺,市场经济扩展到全世界。由于资本与劳动力间的不平等交换,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资产阶级个人利益最大化,阶级利益最大化,民族沙文主义,和价值规律,市场经济实质是西方大资本家支配统一市场并自由剥削的经济。西方资本自由竞争阶段,工厂机械化大生产时期,少数先发展国家和地区率先出现市场经济;私人垄断乃至国家垄断阶段,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并具有重要地位,跨国集团成为西方统治剥削全世界的主要手段时,市场经济推向全世界,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西方大资产阶级,正是凭借着近现代以来所创造并掌握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商品流通,侵略霸占全世界殖民地,强行推广其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对计划经济的新认识。

  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及产品经济有着严格的区别,与自由市场经济相对立,实质上是真正的商品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成熟形式,政府以国有经济为基础的有领导有组织的积极有为发展经济的方式,但不是产品经济。我们大众,在这一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认识误区。在科技生产力尚不充分发达的东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面上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当家作主人,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幸福而建设的社会,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及私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对私有制下两极分化的扬弃,对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扬弃,但并不能实行严格的绝对的“一大二公”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科技生产力并不发达状况下的严格的公有制一统天下的纯粹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一种短缺的产品经济,只能实行于特殊的战争时期,或者刚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平建设时期实行是不可以的,因为它太压抑人民大众的积极主动性,也谈不上真正尊重和遵守价值规律。真正的产品经济,即纯粹的计划经济,必须等到一个大国的,或者全世界范畴的科技生产力都高度发达,全体人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极大提升,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单纯的体力劳动已经成为一种像健身锻炼一样的生活附属品时,才有可能实现,这时的价值规律,由于全民的综合素质高、充分民主而被自觉遵守,自行隐退,由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私有经济为必要补充,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四种经济体之间,按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遵守价值规律,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生活产品,通过科学民主的民主集中制制定规划,有计划按比例生产,计划调节,日常生活的市民个体经济等可以自行生产解决的产品,市场调节,都实行等价交换。所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更加成熟的高级的实事求是的商品经济,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积极有为的组织和管理的形式,非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成长初期的简单商品经济,更非当代西方的私有制下的极端发展的市场经济。

  当然,近代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出现在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而是首先出现在西方德日等后发展国家的跨越式快速追赶发展时期。因此,一般的计划经济,是以国有经济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核心载体,政府通过有计划按比例,和自觉尊重运用价值规律,集中调集全社会资源,快速发展民族工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特点,政府统一主导,国有经济为主体,可以快速集中全社会力量,快速发展壮大国有民族工业。它首先是19世纪初德日后发展国家为了对抗先发展国家的大资本财团的侵入、市场竞争,政府有效集中全社会资源,加快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统一并保护国内市场,快速发展壮大民族工业企业,实现经济独立和跨越式发展,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种经济调节方式;20世纪初前苏联建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包括战时共产主义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政策,对抗西方意识形态斗争和侵略,快速建设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计划经济才加上了“社会主义”的标签,并在随后的中国、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推广。

  我们对西方私有制经济的新认识。

  这里要重点纠正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即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西方资产阶级(包括近代德日的半封建地主半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经济(国有经济)的对比。对社会主义来说,中央国有经济和地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都属公有制经济,它们之间仅有全国民众所属和地方省市县及乡镇民众所属的差别,大与小的差别,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劳动人民大众的,国有即劳动大众集体或全体所共有。而对西方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剥削阶级社会来说,不但政府直接所属的生产经营企业属于国企,属于国有经济,而且国王皇室的经济也是国有经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规模经济也是国有性质,他们的国家就是地主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国有即地主阶级和资本家阶级所有,仅有皇室地主和个体地主的差别,大地主和小地主的差别,有总资本家和个体资本家的区分,大资本家与小资本家的区分。所以,在谈论国有经济或姓社姓资属性上,必须联系所属的国家的阶级属性,不能简单机械地说,个体资本家就是个体经济,不属于西方剥削阶级的国有经济。再者,一个现当代的西方大封建地主的领地,可以是几个乡,甚至是一个县,多个县,一个大金融资本家的资产,其金融集团所控股的资产,可以达到其国民经济的十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难道我们还能把其当作小个体地主和个体资本家吗?不能。明白了这个,就容易看清西方的不论是国家总资本家或者是资产阶级个体资本家,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央企和地方国企的相当性了,况且有些西方个体资本家如微软等比一些国企规模财产还大还多,西方不论是实行自由主义政策或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政策,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政策的相当性了。阶级社会的问题,需要进行阶级分析,尤其体现在这一点。所以,在社会主义国家,国企是显性的,直接属于政府的,在剥削阶级国家,其国企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直接属于政府的,是显性国企,属于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是隐性国企。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归结到一点,即我们对历史上各种经济发展方式与不同阶级统治之间紧密联系关系的新认识。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都属于社会经济资源的调节手段,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本身并不具有阶级属性,仅与科技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相对应,由科技生产力所决定。这本身就决定了从古到今,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私有制下商品经济的极端发展形式)和计划经济(公有制下商品经济的成熟发展形式)之间的历史性和先进性序列。但是,由于不同的阶级及阶级统治,同样也是科技生产力(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达到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严密的历史顺序性,从古代的奴隶主阶级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到近现代的资产阶级统治、当代的工人阶级统治,分别代表了次第扩大的社会群体的经济利益和先进性。如此也就决定了,从古到今,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虽是工具,但确与不同的阶级统治之间有着紧密的一一对应关系,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有了阶级属性一样。再加上具有物质属性和物质力量、相对独立的阶级统治的强大政治斗争反作用,剥削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国家权力对经济发展的三种反作用,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更是如此。这样就可以明白,封建主必须偏爱于重农抑商,喜欢自然经济,以有利于世袭专制统治;资产阶级开初必须偏爱于商品经济,不断开拓市场,加强商品流通,以增加个人财富,扩大资本家势力,达到私人利益最大化,强大以后必须偏爱于资本股份控制制度,喜欢市场经济,以有利于大资本自由剥削,并掌控国家机器,但也搞福利政策和反垄断,不允许个别金融寡头无限制发展,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既防止向法西斯统治发展,也防止向社会主义发展),甚至是各发达国家之间不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对全世界的金钱统治;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必须偏爱于公有制,喜欢计划经济,以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第三世界团结,致力于社会公平和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富裕,对抗西方资本强势侵入。当然,由于计划经济(为主)具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快速发展民族工商业以抵御强势外资入侵的特点,是近代以来德日封建专制政府和苏中社会主义政府实现民族复兴首选的国民经济调节方式。

  但是,即使同一阶级统治使用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必须有所变化的,只是以一种为主导而已,偏爱罢了。所谓纯而又纯,像西方的纯粹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东方的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都是形而上学而非客观辩证。而且,市场及市场调节,也与市场经济有着严格的区分的,不能混为一体。

  (作者单位: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

  网络编辑:嘉扉

  

  
发布时间:2013-07-10 09:38:22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争鸣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