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王素萍:马克思的发展价值观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4-12-03 21:53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王素萍:马克思的发展价值观 '...

王素萍:马克思的发展价值观
  交往是实现行为、观念和意义等的重要价值体现,发展是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不是处于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表明人的发展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讲到,“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由此可见,交往的扩大是生产的扩大所必不可少的历史前提。日益扩大的交往方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对先进文明成果的借鉴正是因为交往所具有的世界性质,历史自然成为世界的历史。交往是象征着人在对象化活动中的生存境遇,成为属人的关系。交往理论的主题与价值归宿,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发展价值观,就是通过对发展实践的批判与反思、创造性地建构一个“为人的”即追求人的幸福和社会正义的新价值世界,追求人的自由和幸福的实现,即GNH(Gross Nation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交往发展价值理论”就是对于全球化时代发展方式以及伦理属性的科学表达,由崇尚经济发展转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幸福指数提高的价值旨归。

  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是马克思的发展价值旨趣定位。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再生产出他的全面性。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蕴含了“能力”在内。交往发展价值观的价值在于:对劳动、生态、技术以及人的异化等非片面、断裂式的发展等问题的解决。首先,“交往”在发展价值思想中的深刻蕴意的核心定位是“关系”;其次,通过反思这一路径,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提供批判性和超越性的评价标尺;最后,用交往发展价值观来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构建全球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着眼于马克思关注的焦点,即充分参与创造自由,集真、善、美于一体,紧扣人类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宗旨,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关怀,开创人类具有巨大潜能和生命力思想的“可能性”,实现自然、人、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走向互养相成的和谐发展之路。片面的发展实践会导致人类陷入生存困境,即“共识危机”的产生,人类的希望是“共生”。把发展问题置于“交往”语境中透析发展问题,树立人、自然、社会共生共荣这一全球理念,跳出资本逻辑所带来的现代社会发展的“怪圈”,以人、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实现发展价值生态。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然而经验也是具像和表层的,甚至受很强的边界条件约束的。当我们为中国经济发展和财富增长而欢欣鼓舞、为中国的大国地位的提升而热烈欢呼时,切莫忽视发展的目的和价值本身。中国发展的最终表现,不仅在于制造物品,更在于制造思想和价值。任何发展的主体总是一种现实主体。而现实主体要发展,总是包含着内在的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景冲动。这一指向未来的自我,对于现实主体的自我来说具有超越性。它基于现实自我而又超越现实自我的存在向度,指向未来的向度所构成的主体存在,就是“价值自我”。但是没有现实自我,价值自我无以立足也无法展开,但是价值自我恰恰是超越现实自我并引领现实自我走向未来的目标因素。

  如果发展不包含价值向度,就是一个反讽,则会导致对GDP的盲目崇拜和金钱至上,而偏离真正的人类发展终极目标,所以,必须让发展回归自己真正的主体,即人民大众,体现“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因为“以人为本”是一个总体性概念,蕴涵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发展的动力以及发展的目的等。因此,必须从人类发展的根基处思考关于发展的目的。为此,发展价值研究回溯发展的各种价值规定:从GDP崇拜对发展的客体价值规定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主体论价值观,再到多元主体间的交往价值和自由价值——几乎又从发展视域再现了启蒙文化到后现代所有的价值文化逻辑。

  也许中国对成为引领世纪发展的世界主导大国地位还缺乏真正的精神准备,也许西方政治家声称中国“只生产物品、不生产思想和价值”的妖魔化言论也有合理的成分,世界各国对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的评价还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是,今日的价值之争,乃是未来人类选择全球发展蓝图的基础。因此,自觉地研究发展价值,当发展主义如此广泛而深入地改变了我们的星球,无论人类的成就和人类的困境都不能摆脱与发展的关联,追问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一方面,追求发展的愿望强烈地推动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增长。从外太空到地球海洋深处,从微观物质到宏观制造,从生命世界到无机世界,从自然到社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科技和经济已经无孔不入地主宰着人类的存在方式,几乎已经改变了自己生存环境中的一切面貌。另一方面,发展又带来了无数的困境甚至灾难性后果。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过度的城市化,两极分化和矛盾冲突,偏离大众,精神崩溃和道德沦丧等等,种种异化物象成为发展的代价。

  从马克思的发展价值反思我们的实践活动,是摆在我们当下的重要课题。在世界范围内,从拉美的“新马克思主义”到佩鲁的《新发展观》;从法兰克福对“异化”、“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到“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抨击;再到我国科学发展观对传统GDP崇拜的强烈否定。提炼中国道路的中国价值意蕴,呈现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时代的反思浪潮。马克思交往发展价值观表明了发展与价值的高度统一,又是发展规则“属人性”的当代价值体现。

  网络编辑:岚河水

  

  
发布时间:2014-12-03 21:53:28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