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杨彬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形态、历程与启示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4-28 09:0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杨彬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形态、历程与启示 '...

杨彬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形态、历程与启示

  长期执政话语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长期执政话语的生成与演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观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集中展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揭示、执政经验的总结和执政能力的提升。虽然长期执政的实践探索始于新中国成立,广泛使用相关话语表达开始于改革开放,但在思想理念层面,党对长期执政的设想可以追溯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年来,党对长期执政问题进行了接续回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新时代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明确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充分体现了长期执政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长期执政话语的时代创新性。wr1品论天涯网

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基本形态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话语在历史演进中呈现出不同的存在形态。在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核心概念是历史线索,也是历史本身。概念的选取、生成、演变和改造、重塑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既影响着人们的认识,也影响着人们的实践。以长期执政为核心语词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和话语,剖析这些表达形式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党对自身长期执政的认识历程和内在逻辑。wr1品论天涯网

(一)长期执政作为一种概念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作为一种概念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淬炼。之所以将其称为“一种”概念,是因为长期执政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表达,而是一个概念集合,代表着一类概念。无论是谋求执掌政权还是致力于维持政权,执政对于政党来说都是核心政治活动,“长期”作为一个修饰语,表征了政党执政的实然状态与应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础问题和根本问题,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掌握国家政权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在夺取政权之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在夺取政权之后,关乎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保持长期执政的问题。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辩证关系来看,长期执政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从实然角度来讲,突出强调某一政党已经进行了较长时期的执政实践,指向的是执政的已然时段;二是从应然角度来讲,突出强调某一政党是要进行长期性执政的政党,指向的是执政的未然阶段。从中国特色政治语境出发,长期执政概念体现了从一种实然状态的描述性概念到一种应然追求的规范性概念的转变。一方面,表明中国共产党具备了长期执政党的历史基础;另一方面,表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依然要求不断增强长期执政能力,特别是要科学处理好长期执政的应然目标与实然状态之间的关系。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概念的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程和政党政治发展经验深刻分析的结果。通过考察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江泽民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第一次使用了这一概念,针对以权谋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思想、作风、现象提出了长期执政的概念,结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执政境况,强调“成为执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以后,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始终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这里我们还主要是对政党执政时间的一种直观描述,反映了政党的执政状态和现实挑战,随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长期执政的党”的概念。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实质上提出了长期执政党的概念,认为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而明确了党的现实地位和自我定位。此后,进一步提出了“长期执政的政党”“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以及“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概念。伴随着概念的创新,长期执政概念在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中逐渐被普遍使用,成为认识党情国情的重要窗口和入口。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党的发展历程、自身规模、伟大成就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百年大党”和“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等概念,从而立足大历史观,将党的长期执政置于更加宏大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审视。wr1品论天涯网

(二)长期执政作为一种话语wr1品论天涯网

  党围绕着长期执政这一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特色表达,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长期执政作为一种命题。无论是将长期执政视为既定事实和已然状态,还是将长期执政视为未来期许和应然状态,长期执政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命题,并且围绕着这个命题形成了命题集合。就执政的历史跨度和背景而言,党提出了“长期执政条件”的表述,强调处理好执政环境与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就执政的影响因素而言,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长期执政”的考验命题,并强调要通过密切联系群众来应对这种考验,特别指出“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鲜明揭示了影响党的长期执政的关键因素,这也是对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论断的一种积极回应。就长期执政方式而言,党提出了“依法长期执政”的命题,强调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推进了党执政理论的创新。就增强长期执政能力而言,党提出要“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解决“历史周期率”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回答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长期执政能力问题,毛泽东在“窑洞对”中提出以民主和监督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接续回答这一命题,着重阐述了长期执政与党的初心使命、自我革命、党的建设和群众路线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长期执政命题的表达形态。wr1品论天涯网

  二是长期执政作为一种论断。党的执政是长期执政,是一个关乎长远、全局和根本的重大论断,围绕着这一论断形成了诸多关联性判断、认识和观点。在分析影响长期执政的原因方面,突出“固步自封、贪图享乐的思想,滋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丧失政权的重要原因。随着对坚持群众路线和党的长期执政逻辑关系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论断,并认为“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并就此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论断。与此同时,围绕着侵蚀长期执政基础的因素,提出“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的论断。在分析长期执政的现实地位方面,2016年1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并认为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突出了党长期执政的现实价值。在分析长期执政的现实路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坚守党的初心使命,认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管理、监督”,“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这一系列命题和论断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wr1品论天涯网

(三)长期执政作为一种使命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任务的前提,是一种使命性要求。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执政能力”概念,随着执政经验的积累提升和执政规律的把握运用,党逐渐形成了包括执政方式、执政环境、执政目标、执政方略、执政体制等在内的执政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概念,从而将长期执政理念深刻融入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各方面。经过长期演化和广泛使用,长期执政概念已具有了特定的价值意蕴。通过对长期执政概念及其相关命题、论断和话语的分析可以发现,长期执政不仅是一种分析政党历史的背景条件,而且是一种基于政党的性质、地位、原则的规范性要求和价值性追求。概言之,确保和坚持长期执政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种政治使命。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的使命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执政意识,二是长期执政定力,三是长期执政能力。就长期执政意识而言,指向党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何自我定位直接影响着政党的理论阐释、纲领制定和战略擘画。长期执政党的自我定位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实行“政党分肥制”不同,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的基本前提,而对于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而言,执政是为特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政治机制和载体,这两种执政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执政意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地位的延伸,是一种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的体现。就长期执政定力而言,指向党如何分析执政环境。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忧患意识和使命自觉应对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立足国情环境,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政策、战略与策略。在将长期执政确立为自身的使命之后,党始终保持自身政治本色、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了不变色、不变质、不改向、不改道,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面领导、自我革命、长期执政等方面的辩证统一。就长期执政能力而言,指向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换言之,保持长期执政能力既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又要不断激发党的生机活力,关键就在于“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能力。wr1品论天涯网

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历史进程wr1品论天涯网

  追溯和分析长期执政话语的演进史可以发现,无论是以概念、命题与论断的形式表达,还是以事实、期许与使命的形式展现,长期执政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重要标识,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演进特点。百年来长期执政话语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实现了从理论形态到实践形态、从概念突破到系统表达、从话语创新到正式确认的转变,深刻反映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wr1品论天涯网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长期执政话语wr1品论天涯网

  新中国的成立是党的局部执政时期与全国执政时期的分期界点,也是党的长期执政话语从设想到事实、从理论到实践转变的分界点。这一时期长期执政话语演变最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实现了从理论命题到实践议题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就要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性与价值性进行系统论证。基于这种需要,党既要在思想理论层面对自身长期执政的必然性、合理性、优越性进行阐释,也要在政治实践和制度建构层面以现实作为、发展成就、作风形象等对自身长期执政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催生了党的长期执政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不仅建立起了新型国家制度,而且以“和平赎买”形式建构起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对国家性质、社会方向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规范与限定,为党坚持长期执政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党对自身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强调党是“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党”“领导全国政权的党”等,为形成长期执政话语提供了话语基础和资源,也有力回击了各种质疑与否定。wr1品论天涯网

  党的长期执政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而长期执政话语与构建新型国家制度是深度关联的。这一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成了“以苏为鉴”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认识自觉,注重从中国实际和世情变化中维护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建构新型国家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使命,也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进一步实现长期执政提供了制度基础,为此,新型国家制度的建构进度和运行效度始终影响着长期执政的话语表达。在新型国家制度建构过程中,无论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新政权进行确认,还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表达人民意志,抑或是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开展的整党、整风运动,都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期执政设想的一种政治实践和现实探索。这种实践与探索是基于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基于回应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国际局势的需要,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建构稳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而进行的。概言之,并不是单纯从逻辑演绎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教条式搬用,而是回应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需要进行的多样化尝试。wr1品论天涯网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长期执政话语wr1品论天涯网

  改革开放新时期,长期执政话语在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转换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这一时期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和中心任务的确立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我们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和融入世界。党在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方法论,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围绕着增强长期执政能力,党探索形成了包括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在内的执政方式,形成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了以加强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的党的建设新格局等。这些都深刻反映了党的长期执政与执政环境多元互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wr1品论天涯网

  党的长期执政话语是在时代主题的转换中得以转化的。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定为党制定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基础。随着党对长期执政认识的深化,在思想解放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持党的长期执政关键在党自身。围绕着这一重要认识,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观点。一是将长期执政纳入政治原则之中,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79年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四项基本原则”内容之一,并得出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论断。二是将长期执政作为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六大正式使用了“长期执政的党”概念,强调了党的政治任务的转变,在全国执政背景下,不仅要继续担负领导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而且要自觉承担起长期执政的历史使命。三是通过党的建设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的概念,这一表述延续至今,并且以党的中央全会形式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释。这一时期的长期执政话语在继承和创新中实现了新的突破,提出了执政方式、执政方略、执政资源、执政基础等概念范畴,发展了党的长期执政理论体系。wr1品论天涯网

(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长期执政话语wr1品论天涯网

  以新型话语阐释长期执政这一时代课题。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艰难曲折到奋发崛起的发展,在经过世界不同地理区域、文明形态、发展形式的社会主义实践之后,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新样态。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有了更为深入的把握,表现在话语层面最为显著的就是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形成了长期执政话语的新表达。将实现党的长期执政纳入全面从严治党议题之中,以新型话语形态对长期执政进行了创新性表达。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是党的政治韧性的一种表现。进入新时代,长期执政话语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特点,并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确认。一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适时对党政机构进行深度调整以增强时代适应性。二是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增强长期执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问题,并提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党的十九大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的重要内容,以全党共识的形式对这一表述进行了政治确认,并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要求。三是建构合理的执政形态和治理秩序,新时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党政同责”概念,根据不同工作领域特点打破所谓的“党政界限”,既明确党政职能确保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又致力于建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塑造了良好的执政秩序,并建构起了长期执政的新型话语表达形态。wr1品论天涯网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话语演进的现实启示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话语是党执政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总结党执政经验的一个入口。研究长期执政的概念演进和话语表达,有助于在建构和完善党的执政话语体系、治理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增进对百年大党的全方位认识和历时性审视,并为充分发挥执政话语体系的引领作用、阐释作用、认同作用提供宝贵历史资源,增进人民群众的政党认知、政党认同和政党自信。wr1品论天涯网

(一)发挥长期执政话语的时代引领作用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话语是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的重要依托。新时代,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对一切工作的领导,需将长期执政话语转换为发挥“四力”的重要资源。wr1品论天涯网

  一是凝聚政治共识实现对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认同、对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的认同,形成坚持、维护党的领导制度的规范体系。二是把握“关键少数”,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将集中教育和经常教育、党内教育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将全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与对党员干部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中国共产党人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是夯实执政基础,将党长期执政的优势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提升与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关联起来,从“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高度践行群众路线。四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现代化治理取向下的社会力量整合形态。通过长期执政话语实现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wr1品论天涯网

(二)建构长期执政话语的时代阐释体系wr1品论天涯网

  针对中国共产党的定位,在党和国家文献中采用了诸如“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长期执政党”等概念表述,在学界提出了“使命型政党”“先锋队政党”“责任性政党”“治理型政党”“领导型政党”等话语表达,这些概念体现了研究党的政治定位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时代课题的阐释,实质上提出了“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概念,进一步使用这一概念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的表达形式。wr1品论天涯网

  一是就概念体系而言,要深入阐释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新型国家制度基础上的党政体制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全面展现这种体制所蕴含的坚韧性、可塑性、灵活性与优越性。从制度坚韧性的角度,阐明坚持党的长期执政是一种原则性要求,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运行规律和中国道路探索经验的一种揭示和总结。从制度可塑性的角度,阐明党的长期执政是一个动态性自我调适的结果。从制度灵活性的角度,阐明党的长期执政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实状态,坚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长期自我革命的结果。正是不断回应时代需要、满足人民需求,党才在历史、人民和实践的考验中确立了这种地位。从制度优越性的角度,阐明党的长期执政是一种制度优势反馈的结果,中国发展所创造的巨大成就充分验证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科学性。wr1品论天涯网

  二是就话语体系而言,要在命题史、论断史、话语史的追溯和分析中,既把握话语层面的演变逻辑,也把握话语嬗变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围绕着党的领导与全面领导、执政与长期执政、革命与自我革命等形成了一系列的论断,这些论断是衔接政治话语、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的重要资源。要从学理层面深入剖析这些论断的政治意蕴和内在逻辑,从论断传播层面探索这些论断实现大众认同的机制。wr1品论天涯网

  三是就理论体系而言,要用更具彻底性、吸引力、认同度的思想理论,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使得人民群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有效性和优越性。特别是应当从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的理论体系角度,阐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丰富内涵、内在逻辑,以及党的领导制度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政府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wr1品论天涯网

(三)增强长期执政话语的群众认同效度wr1品论天涯网

  长期执政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应当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和自觉行动。强化这种认同要加强两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过程、经验、规律的教育,切实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二是加强党长期执政的未来期待、要求、规范的教育,切实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为此,一要通过诠释党长期执政的价值性和人民性来增进群众的认同效度。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中阐释这种价值性和人民性,以认同性和规范性相结合的方式阐释党的长期执政的地位与价值。二要通过诠释党长期执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增进群众的认同效度。在百年党史和新中国史中阐释这种科学性和必然性,在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展现党的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展现党长期执政所蕴含的必然性。三要通过诠释长期执政的现代性和优越性来增进群众的认同效度。在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中阐释这种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所建构起来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效性和优越性。wr1品论天涯网

 wr1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杨彬彬,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当代理论思潮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wr1品论天涯网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话语演进研究”(21YJC710050)、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一般课题“‘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YB202161)、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课题资助项目“新时代首都高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DJB2210)的阶段性成果)wr1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wr1品论天涯网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2年第3期wr1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4-28 09:08: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成果快递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