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朱继东: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11-05 21:2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朱继东: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 '...

朱继东: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
  “欲知大道,必先治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好中国道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高举民族自信的大旗构建好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民族精神贯穿中华民族史

  历史观不仅始终是马克思关注的主要焦点,更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核心和关怀所在。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行动指南。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善于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增强民族自信,就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引领历史发展的先进政党。

  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指导一个伟大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942年,他又进一步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一直始终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让社会主义的大旗一直在世界的东方高高飘扬。

  一个民族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珍爱自己的历史。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是一个历史感很强的国家,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富有梦想的民族。正是对历史和未来的高度自信,使得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我、广纳百川,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一直就有反压迫、反侵略的优秀传统,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每一次抗争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展现。中华民族能一次次战胜灾难,一次次渡过难关,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不断巩固和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产生和形成了为整个民族共同认可、普遍接受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历史观和民族精神。今天的中国同鸦片战争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旧中国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以高度的民族自信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没有民族精神就没有道路自信

  晚清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他深刻地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者在否定历史的现象背后的真实动机,也让更多人明白了没有民族精神就没有道路自信,苏联在这方面就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教训。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苏联上演了两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闹剧,不仅大肆攻击、诋毁斯大林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而且全盘否定十月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等伟大成就。虽然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所作所为的目的、性质不同,强度、烈度不一样,但都是在动摇甚至摧毁人们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信念基石,摧毁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财富。但当前在中国国内,也有一股对我们党的历史和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进行恶意攻击、诋毁甚至谩骂以及为汉奸、罪犯翻案的暗流涌动,并且在报刊、电视、网络上不时有这样的文章出现,还有这样的书籍公开出版,其目的就是毁掉我们的历史根基,摧毁我们的民族自信。这种行为为什么在国内会有市场,是什么势力在背后操纵,如果放任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切实有效措施去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没有民族精神就没有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党之所以能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一次次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领导人民结束了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最重要的就是历史自信、价值自信和民族自信。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始终牢牢坚持的正确历史观,这是我们民族自信、道路自信的坚实根基。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道路自信,是我们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自信,更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按照自己模式发展壮大并屹立世界强国之林的东方社会主义大国。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在弘扬民族精神中增强道路自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这不仅是对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单位和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要求。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前进路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既居安思危看到面临的问题和考验,在坚定道路自信中更加鲜明地高举旗帜,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繁荣,铸就我们中华民族新的伟大辉煌。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新华社主任编辑)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3-11-05 21:20:08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